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女性主义学者苏珊·S·兰瑟认为社会身份与特殊的叙述形式相结合会形成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是作者赋予某个角色的权威基础。《拾骨》作者赋予小说中心人物伊丝以叙述者的权力,整个文本中都回荡着伊丝的叙述声音,形成“公开的个人化叙述声音”,直接表达少数族裔中未成年少女这一弱势群体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基础,结合互文性理论、黑人女性主义等文学批评探讨《拾骨》叙事中女性权威的建构,以期重新审视黑人女性形象和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长恨歌》是王安忆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作品中因其本身的女性性别身份以及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表现出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女性写作立场和女性话语方式,通过作者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出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文章主要通过《长恨歌》中叙事方式和王琦瑶的形象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袁峰 《文教资料》2008,(26):38-40
通过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活动,西方女性主义者挑战了男权社会的权威,改写了女性从属的、柔弱的次等身份,实现了女性身份的重塑.但由于中西方翻译文化的差异,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与中国传统翻译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作品主要以美国黑人女性的觉醒为主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解析《紫颜色》,旨在揭示经济独立与寻找女性自己的声音,确认女性主体身份的关系。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作者在《紫颜色》中表达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5.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作者从多个角度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描写.作者的女性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紧扣伍尔夫女性主义的写作手法,从人物的话语,人物在作品中的角色,以及人物的价值观三方面对《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卓妤 《英语广场》2023,(12):47-50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1955》以独特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向读者揭露了白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虚伪,同时也展示了黑人女性的创造力以及黑人布鲁斯音乐的魅力。小说既表达了作者对白人至上社会的批判,对黑人妇女文化的赞扬,又展现了女性话语权威以及女性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两方面着手,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发掘出作品中的话语全文和女性意识,对作品更深地解读。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称作女性主义先驱者,她通过书写女性来为女性及女性作家获得“声音”。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小说《奥兰多》中。基于SusanS.Lanser的《虚构的权威》一书中提出的叙事模式,通过分析伍尔夫在《奥兰多》中采用作者型叙述与集体型叙述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揭示其体现出的“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和伍尔夫对女性作家遭受不平等侍遇状况的讽刺。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是英国文学的母题之一,众多的英国女作家用自己的才华不断地演绎着女性主义的话题.被称誉为"英国文学的老祖母"的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就是一篇具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品.<金色笔记>文本和主人公安娜·沃尔夫显示出,女性的异化与精神分裂是文化与周围环境压抑导致的,女性变得身份多元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在性别关系中异化,失去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从作品的开放性、复杂性出发,通过立足于女性语言、女性人物、女性身份、形象的建构等方面,深入挖掘《布罗迪小姐青春》中的女性主义元素和色彩,旨在解读作品独具的女性主义美学情韵,重塑女性形象,发出女性自信坚强的声音,坚定对女性身份的认同,捍卫女性特质,解放女性思想,恢复父权制社会所压制的女性整体,批判当今男权主流文化和语言,发展女性自己的文化。从而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小说字里行间中的女性主义主题,使读者最终能够超越文本,在社会文化中感受生命和存在,希望和平等,感悟到现当代女性也可以富于理性、情感,创造力,拥有智慧。  相似文献   

10.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它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她从稚嫩到逐渐成熟的青春期的成长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比较了小主人公埃斯佩郎莎和其身边的女性与男性形象,从而探讨作者对女性身份和命运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中叶的凸起,翻译和文化的联姻使性别身份被投射到文化身份研究的视域中,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应运而生,女性主义翻译以其独特的翻译视角和翻译策略颠覆了传统的翻译体系,肯定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论文将在同一时期对我国文学界有较大影响的女性朱虹和斯妤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朱虹明显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及她的翻译观和翻译实践。再者,又探讨了斯妤的写作特色以及她隐性的女性主义意识,这也是朱虹选择翻译斯妤作品的原因。并以朱虹翻译斯妤的《并非梦幻》为例系统的分析了朱虹在这篇译作中体现的女性意识以及她再创造性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昭通著名小说家夏天敏通过其作品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乌蒙高原上的女性生活,揭示了当代中国贫困地区女性的本真生存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在作品中对女性自我解放的途径作出了尝试性的探讨,对女性主义文论的发展做出了实践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是英国文学的母题之一,众多的英国女作家用自己的才华不断地演绎着女性主义的话题。被称誉为“英国文学的老祖母”的多丽丝&#183;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就是一篇具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品。《金色笔记》文本和主人公安娜&#183;沃尔夫显示出,女性的异化与精神分裂是文化与周围环境压抑导致的,女性变得身份多元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在性别关系中异化,失去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夏伯乔 《文教资料》2010,(20):23-24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甜蜜的苦楚》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遗作。作者运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向读者展示了拉蒂默牧师家两对双胞胎姐妹的成长故事及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况。文章依据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通过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对该作品的文本进行分析,解读作者如何使其作品发出女性声音,建构女性的叙事权威。  相似文献   

16.
现今评论界对萧红本人及其作品从女性主义角度作了大量的文论阐释,主要凸现作家以其个人经历和创作展示生活在男性文化空间里的女性的反抗与愤懑的决绝姿态。笔者则从作家早期的小说与散文作品中发现,萧红在成为对传统女性生存处境之边缘性的“叛逆”之前,曾经也是欣然接受传统习俗、伦理规范下的女性角色,并进一步揭示女性的“自恋”天性是其体认传统角色的促成机制,这一点笔者试从女性主义批评关于对女性的定义解析中找到理论依据,从而想填补萧红研究领域中的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17.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王晶 《小学教学参考》2011,(1):62-64,76
《女勇士》的作者汤婷婷是一位华裔作家。本文试图运用创伤理论和女性主义,对她的这部作品中华裔女性身份的确立进行讨论。在这本书中,她们不再抱怨她们的从属地位或者不平等对待,而是更多的关心如何成为一个新的华裔女性,并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华裔女性。  相似文献   

19.
《一名女奴的人生际遇》是早期非裔女作家哈丽雅特·雅各布斯的一部自传式作品。它揭示了处在奴隶制与父权制夹缝中的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以及出现的身份危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琳达的成长史,可以窥见其对身份的探索,以及黑人女性的觉醒对整个黑人民族身份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以女性形象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在美国的成长过程,展现了华裔女性在面临白人统治的美国社会的多重压迫、身份被边缘化时为摆脱"他者"身份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努力。本文采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作品中华裔女性的失语、双重"他者"身份以及重构自我身份的艰难过程,旨在通过身份重构这一过程来构建华裔女性勇士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