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了解,这几年,高校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选择小语种公共选修课学习第二外语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是要求选择第二外语的外语专业,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开始选择第三外语的课程。据了解,在北京的一些高校,很多班级选择第二外语公共选修课的人数比例少则20%~30%,多则高达80~90%。很多高校也应学生的要求开设和增加了小语种课程的公共选修课。第二外语热正在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2.
张瑶 《家教世界》2013,(7X):58-59
俄罗斯在中学开设外语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外语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明显不同。现就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中学外语课程开设的情况做一介绍,供大家在与我国的中学外语课程教学中进行比较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的一句话引起了无数非议,他向教育部建议称:高中之前,除数学外,学校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大量增加人文类,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大量增加体育课;可开设不进行考核的第二第三外语。  相似文献   

4.
我国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理论依据和外语学习环境问题入手,对目前我国外语学习者日趋低龄化和小学普遍开设外语课程提出一些异议,认为母语习得的关键期不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期,小学普遍开设外语需要适当的语言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多语种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国内部分高校非外语专业开设了第二外语的课程。同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相比,母语、第二语言、第三语言这种多语种复合机制下,语言间的影响无疑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研究对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有德语二外课程.但是由于第二外语自身的特点,课时数较少,要求学生在课后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自学.本文主要针对利用电脑多媒体和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宋亮 《教育》2013,(16):38-39
2012年12月26日,为培训机构预约外语试听课的北京少儿外语试听中心工作人员陈甜甜告诉《教育》旬刊记者,过去10年来,北京12岁以下学习多种外国语种的人数每年增长超过80%。这种需求反过来也影响了学校教育,多所中小学已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其中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在2011年提出,全区中学都要推广第二外语选修。开展第二外语教学正成为京沪等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语专业的逐渐普及,各大院校都基本开设了第二外语的课程,受国际化的影响,很多学生也对二外课程加强了重视,对于独立学院的外语学生来讲,多学习一门外语,对就业就多一份帮助。但现在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日语做为近几年逐渐普及的语种,在二外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能将二外日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成为了当前教师应面对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9.
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一书中,对外语专业毕业生业务培养要求第六条规定:“毕业生应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实际应用能力”。作为英语专业的第二外语,有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其中选择日语的学生人数最多。我校从2000年9月开设了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该课程的设置、教材、教学方法谈谈笔者的体会和思考。 一、课程设置 从北京高校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该  相似文献   

10.
宋亮 《教育》2013,(6):38-39
2012年12月26日,为培训机构预约外语试听课的北京少儿外语试听中心工作人员陈甜甜告诉《教育》旬刊记者,过去10年来,北京12岁以下学习多种外国语种的人数每年增长超过80%。这种需求反过来也影响了学校教育,多所中小学已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其中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在2011年提出,全区中学都要推广第二外语选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各高校纷纷开设东盟小语种课程作为学生的第二外语,其教学层次良莠不齐,笔者试从教学现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来探讨其改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高校对第二外语教育重视不够,以至于第二外语教学一直停滞不前,固守着传统的授课模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配合高考第一外语语种的增加,全国各高校的第二外语课程建设也面临巨大的改革。结合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多语种第二外语的改革经验,从语种、课程选修、教材以及教学模式四个方面,论证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第二外语课程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文调查分析了武汉7所"211"高校开设的不同外语语种课程数量及学生对不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表明,武汉地区的高校开设不同语种课程偏少,学生对不同语种学习需求大,论文分析了高校语种偏少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通过合理规划外语教育、增加国家对急缺语种的资助及发展外语师资等措施促进高校外语语种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国家外语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学生除本专业外必须学习一门第二外语。因日语本身含有大量汉字,学日语对中国人来说优势明显,各院系在开设第二外语课程时会首选日语。但二外日语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地位远不及专业课英语,一直以来没有被学院管理者、任课教师和学生所重视。尤其是独立学院受生源特质、配套教材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日语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呈现出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非外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变化使翻译课程在非外语专业的设置成为必然。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翻译课程开设的理据、翻译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翻译课程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来探讨非外语专业高年级翻译课程的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小学外语课程经过50-60年代的繁荣发展,在小学外语课程开设的年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实验和探索,初步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基础.90年代以来,小学外语课程在政策的支持力度、课程开设的数量与种类、课程设计的系统化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一发展历程启示我们,要进一步讨论小学外语课程的价值和地位问题,要重视教师培养的制度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专业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成为英语专业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对第二外语日语的重要性认识、课时设置、课程跨度、考研需求、教学模式、教材选定等均是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从以上原因入手,必将会显著提高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古珂 《教师》2023,(26):15-17
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成了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由于中日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思政教育融入日语课程具有天然优势,但当前部分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作者首先从课程思政的背景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意义入手,论述了实施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思政教育融入第二外语日语课程面临的问题,最后从加强理论学习、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体系、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以及中日文化比较等方面对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英语二外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健  贾淑华 《考试周刊》2011,(65):12-13
大学二外教学是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非零起点”的外语教学课程,同其他第二外语不同的是它所面临的学生基础各不相同,且它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面比较广,鉴于这种特殊性,它对大纲、教材、教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并采取非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在中小学开设外语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外语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明显不同。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中小学外语课程的不同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外语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现就十月革命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