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常用的汉语词典都把“当下”一词确定为副词,其语义及用法也一目了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当下”意为“就在那个时刻:立刻”。例如:“我一听这话,当下就愣住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中,“当下”表示“就在当时”。例如:“主任当下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2.
“怒”的词典释义情况如下:《说文》:“怒,恚也。”即“怒”就是“愤怒、生气”的意思。《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怒”的释义,基本都列有以下几项:①生气,气愤;②气势盛;  相似文献   

3.
“抠门儿”,《汉语大词典》释为“方言,吝啬”,《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方)吝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济南】吝啬”。“抠门儿”为什么会有“吝啬”的意思呢?这要从“抠门儿”的“门儿”谈起。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松鼠》一文中出现了“驯良”一词,“驯”注音为第四声,可我们查找了1981、1985两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该字读音为第二声,而且也没有注明该字有多音的情况。学生使用的《小学生多功能词典》中注音为第四声。在正音教学中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都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可课本上出现的这个字音不知道是不是有误?  相似文献   

5.
释“×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同形同音的语素“才^1”“才^2”,都可以作为词根构成“&;#215;才”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6.
一、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对“连接”与“联结”这两个词的解释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比较《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好”字释义的异同,通过分析两部词典中“好”字义项收录、义项分合、词性标注以及所收词条等,指出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释义理论、语义学研究和词典编纂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倚马”是个常见的典故,“倚马可待”、“倚马干言”都是常用成语。遗憾的是,《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等辞书都误认为“倚马”的人是袁虎。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尔”字下收有“尔耳”。注释是:“(书)如此罢了;如此而已:不过~|聊复~。”我认为。“尔耳”根本不是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不应当把它收录进去。《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都是只收“尔尔”,而未收“尔耳”。  相似文献   

10.
“取缔无照商贩”,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1128页)对词条“取缔”释义时所举例子。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对量词“位”的解释是:“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辞海》的注释为:“称人的敬词,如:三位来宾。”但在语言运用中存在与《现代汉语词典》等注解不同的用法,提出来,以就教各位先生。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最后一段,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以前人们还据此概括了一个成语:沧海一粟。那么,此处的“粟”指何物?一般的辞书都释为粮食的“粟”或“谷子”“谷粒”。《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汉语成语词典》1986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辞源》1983年修订本 (2000年印刷)、《辞海》1999年版,在释“沧海一粟”时,都是这样理解的(分别见第122页、76页、1863页、缩印本1072页)。不少教材和选本,则对此未作注释,或许是编者认为它就是上面所指的内容,人们容…  相似文献   

13.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1):7-7
问:《新华字典》把“容”字归入“宀”部,而《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将其归入“宀”部。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按哪种方法分析字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窜改”和“篡改”都是动词,都含贬义,但适用对象有所不同。二词均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相似文献   

15.
一、"初恋"新义 查检《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几部大中型语文性词典,对"初恋"的解释都是两个义项,释义大致相同,在《现汉》(第5版)中的解释是:"动①第一次恋爱.②刚恋爱不久."《新华新词语词典》《新词语大词典》等十几部新词语词典中不见收录.但是考察这个词在实际语料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词典中的这两个义项并不能概括"初恋"的所有义位.例如:  相似文献   

16.
对“相烦、相瞒、相劝”,《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词典。按理,对历史文献上出现的古今词语都应该收录。但由于这部词典出于多人之手,词语漏收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前人多有讨论。本文主要根据两部大型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对保留在各地方言中的古语词漏收和义项漏收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吕秋艳 《语文知识》2006,(12):25-2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明目张胆”释为“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明显含贬义;《辞海》将其释为“谓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则又明显含褒义。可见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大陆”与“内地”都是名词,且意思皆与“陆地”相关,于是乎不少人就以为二者可互换通用。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们就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给出的释义说起。  相似文献   

20.
韩娟 《语文知识》2005,(9):26-26
许正元主编《常见错读错写错用字词词典》第37页对“乘人之危”的解释是:“乘:利用,凭借。指利用他人危难之时,进行要挟、打击或陷害。不能写作趁人之危。”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汉语大词典》和《汉语成语大词典》都收录了“乘人之危”和“趁人之危”。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使用“趁人之危”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