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理想是否“真”的问题的探讨既是人们区分理想与空想的内在根据,也是我们进行理想教育的认知前提。理想是否“真”的问题从认识论上考察就是理想有否包含了现实可能性的问题。一旦对理想的现实可能性确信不疑,那就能形成对理想的科学信仰,从而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人们为理想的实现而自觉地奋斗。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消极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极度的自我中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自我过度物欲化、社会需求与自我需求之间的矛盾等。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离不开恰当的自我教育措施,需要准确地定位自我、正确地展示自我、顽强地控制自我、客观地归因自我。  相似文献   

3.
焦点     
《江苏教育》2007,(3):61-61
一位高三教师心中的教育理想与现实差距;老年病向青少年蔓延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评价与现实的课程评价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使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产生差距的原因很多,笔者从理论发展本身、现实与理想自然差距和教师自身三方面分析,并提出两条帮助教师走出这种困惑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不同于专门的知识教育。智力、情感和意志的协调与统一是素质教育理想的体现,“教书育人”即是实现此种理想的最好途径。本文指出目前素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差距在于偏重专业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从而提倡指导将知识、道德、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以实现“教书育人”即素质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学理论多是为进行一个可行的未来教育而提出的,而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教育学理论启发我从中去挖掘中国基础教育功能改革的必要性并分析改革后的教育现状,进而去探索缩小教学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理想性动物,人类理想出自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抵制或反抗,它源于人们的希望,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呼唤,也是对自身和社会完善的渴求,但理想并不是一种凭空的胡思乱想、空想或玄想,而是人类根据自己理性的判断给出的设想,它将人类许多美好的价值追求融入其中,通过对理想的追求,来展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显现人的高贵性和尊严。但理想的本身来自现实,它是自由探索和追求规范的统一,也是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唯此,理想才能奠定其坚实的存在根基,成为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八小时以外》2010,(6):42-47
列车,仍在一往无前地行驶着 而你,却还不能如它那般勇敢 你所害怕的,也许并不是未知 而是,人们口中所谓的现实 他们说,现实是狼,理想是绵羊 你却开玩笑说,那不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相似文献   

9.
《带灯》是现实批判的力作,小说用一个个细小的事件展示了当下社会面临的问题,深刻批判了官场的黑暗与国民的劣根性。但批判中又饱含着作者奋斗的激情,混杂着贾平凹对社会、文学的理想与期望。本文通过分析《带灯》对现实问题的揭露、隐喻手法的运用以及带灯的形象分析等讨论《带灯》中的现实批判以及批判下的理想书写。  相似文献   

10.
亨利·詹姆斯通过描述伊沙贝尔对理想婚姻的追求及失败 ,真诚表达了他对理想婚姻的观点 ,揭示了理想婚姻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通过赞扬伊沙贝尔纯洁高尚的品质以及她对神圣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及追求 ,使人们认识到这种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重重障碍和危机  相似文献   

11.
每个年龄段出现的心理问题不同,90后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二是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有的学生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三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其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是90后学生最困惑的问题。高老师说,去年她接触了这样一名学生,学生的父母都是湖北的生意人,他还有一个哥哥,哥哥的成绩不好,复读一年后,考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一生正处于唐朝全盛转入衰落的重要历史时期。因而在李白的诗歌中,处处展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当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之时,心中充满郁闷之气,则借助仙境、梦境来寄托理想,从而形成一种飘逸的风格,其精髓是自由性。  相似文献   

13.
正09年毕业的我,执教两年整,也当了两年班主任,虽然没有什么骄人成绩,没有头破血流的壮烈,但也在磕磕碰碰中渐渐成长。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相信是大部分刚参加工作的人都要面对的。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技术的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然而,对教育技术的理想期盼不免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诸多冲突,教育技术的乌托邦何时能够实现?论文首先回顾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教育技术理想幻灭史,随后重点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述冲突形成的原因,以引起大家对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与长足发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贺翔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127-127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高职学院的期望,以及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获取的学习效果。通过调研,分析出高职教师和学生应该做,才能切实地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常常就象一个人渴了恨不得能将一河的水喝下去,但真正喝起来,充其量仅能喝几杯水而已。那样,当今的高中生物课其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学生用来考取高校的几块敲门砖中的一块而已,而且是其中最小最轻的那一块,这离它原本能发挥的教育作用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尽管目前高中生物课要想摆脱“高考指挥棒”这根魔杖的影响还不可能,但我还是坚持认为“教育必须有理想,没有理想的教育,就好比一个没有深刻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中学文科》2008,(1):95-98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人生与理想的关系。②理想的作用。③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④理想的实现与人生规划的关系。⑤具体理想的可变性。⑥实现理想的共同道路。⑦学习压力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⑧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是基于感性实践活动的,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关联,它区别于现存。而理想区别于空想,根植于现实的历史境域,并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现实与理想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人们改造现实总是遵照特定的理想;另一方面,随着现实的变化,植根于现实的理想必然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牧童形象自唐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特定的文学意象和理想化身。唐代诗歌中生活化的牧童形象有时也成为诗人揭露社会现实的代言者;而诗人理想中的有短笛、老牛相伴的牧童意象,所描摹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也逐渐成为唐代文人的梦想和理想人格的优雅化身。"牧童"意象是唐朝繁荣稳定的社会现实和农耕技术空前发展的表征,是唐代社会儒、释、道三教合一社会思想观念的诗意投射,是佛教宣传教义的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想是人的理想在教育领域里的反映.教育理想因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本质决定了它总是和教育现实保持着距离,如何保持它们之间的合理距离是我们寻找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平衡时所必须思考的.反思我们已有的现念和研究,我们似乎应该把教师的教育理想和学生的教育理想纳入我们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