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这几年的“两会”期间,我们看到了一道新的风景线: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和部长通道。在这三个通道上,我们看到了代表、委员和部长们充满信心的表达。先不说表达的有声语言,说说表达的无声语言。什么是无声语言,就是态势语,包括体态、表情、眼神和语气语调,等等。我特别欣赏李小鹏部长回答问题时的手势、眼神和语气语调。  相似文献   

2.
副语言是语言学术语,它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又称说话的声音,指有声现象,一般是指说话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比如语音低沉、稳健或激昂、高亢等,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等,它们伴随着语言来表达信息的真正含义;广义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即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等,  相似文献   

3.
副语言是语言学术语,它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又称说话的声音,指有声现象,一般是指说话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它们伴随着语言来表达信息的真正含义。广义的“副语言”既包括狭义的副语言,在此之外,还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教师点头、挥手、微笑、皱眉、凝思,甚至瞬间的眼神闪动,无不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这就是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教师的无声语言一般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无声语言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代替有声语言。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无声语言”来补充,来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教授法”中,把“以姿势助说话”单列为一项。姿势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可见无声…  相似文献   

5.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动作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对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和补充,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往往发挥出“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迟缓,主要问题是无语言、说话声音小、口齿不清楚、发音吐字不准确、语气语调不当、不会表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孤独症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钢琴演奏中运用语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语气是一种具有直接表达情感的表现方式:语气中气息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语气的整体感受反映了语言与语调的双重能力表现。运用这三个特点有利于我们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触键与情感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情态语言作为一种非口头语言,是通过人的身体形态、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来表达的。教师用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教学中能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以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的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体态语言可分为:眼神、表情、手势、距离、举止风度等五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这五个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称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研究资料显示,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句话只表明说话者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七,声音则占所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三十五,而剩下百分之五十八的内容就是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即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借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以此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和生活语言一样都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段.其目的是使别人接受我们所表达的音乐形象(观点),这就要求具有说服力.而加强钢琴演奏的说服力,应该从语言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分句、语气、语调等入手.  相似文献   

12.
授课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态势语属于无声语言,是伴随在谈话之中的眼神、面部表情、点头、皱眉、耸肩、手的动作和整个身躯的姿势等非语言性的动作。有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语言意义比有声语言多得多,也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13.
范晓梅 《中学文科》2007,(9):107-10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输出途径。语言可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声语言也称为肢体语言,是指人们说话时的姿态、动作、表情、眼神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对诵读教学的认识 书面上写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受书面语的局限,不易表达出来。因此,必须通过诵读将无声的课文语言变成感情的音响,使它增加活力,跳跃着生命力,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感受它。由此看来,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诵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对诵读教学的认识 书面上写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受书面语的局限,不易表达出来。因此,必须通过诵读将无声的课文语言变成感情的音响,使它增加活力,跳跃着生命力,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感受它。由此看来,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诵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出那些"不可言传"的韵味、"意在言外"的意蕴。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汉语的音韵美,可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体验语言的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读音、停顿、速度、语调,对文章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具有比默读更形象的表达效果。读音方面,同样一个语气词“啊”,在句末读轻音“α”时表示赞扬、肯定、催促、嘱咐、疑问等语气;读“á”时表示追问语气;读“ǎ”时表示惊疑语气;读“à”时表示应诺、明白、惊异、赞叹等语气。这种表达差异默读时往往难以察觉。朗读的重音和停顿,表现出需要强调的内容。朗读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可以绘声绘色地再现某种特定的情境,反映出读者和作者不同的态度、心情。朗读…  相似文献   

18.
歌唱是以音乐化的语言来传情达意的,或者说是通过富有旋律性的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的感受、联想和内心视觉是表现歌曲情感的基础;语调、语气和语势是表现歌曲情感的手段;语言的感情色彩是表现歌曲情感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语调的语气和口气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研究认为语调是表达语气的。如果把语气(Modality)和口气(tone)区分开、把狭义的语调和广义的语调区分开的话,可以发现,狭义的语调(即句调)是表达语气的,广义的语调有的表达语气,有的表达口气。广义的语调除了语气和口气表达功能之外,还具有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谈心,不仅靠有声语言来表达.而且需要整个人全身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谈心者会在有意无意中把自己的意念或情感用体态表现出来,特别是通过眼神、手势、脸部表情等身体姿态。我们把它称之为伴随语言的体态要素手段,即“体态语”或“动作语言”、“态势语言”等。从谈心过程来研究,体态语虽可起无声语言的作用.但它毕竟不具备语言的基本要素,不能等同代替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