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含涵  郑乾图 《数学小灵通》2011,(4):F0004-F0004,5
玩具厂要生产某种玩具31800件,甲车间每天生产285件,乙车间每天比甲车间少生产40件。完成任务时,甲车间比乙车间多生产多少件? “小灵通乐园”参考答案: 甲车间比乙车间多生产2400件。  相似文献   

2.
出疑制胜     
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巧妙地提出问题,往往是激趣、促思的契机。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为了排除学生思维障碍,防止负迁移的干扰,我一开头就问学生:“甲比乙多2元,乙比甲少几元?”同学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都笑着回答:“乙比甲少2元”。又问:“甲比乙多(1/2)元,乙比甲少几元?”同学们被逗乐了,愉快地回答:“乙比甲少(1/2)元”。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解答应用题常发生错误。为了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中,除了加强应用题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教学外,还应加强应用题验算方法的指导,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下面谈谈应用题的八种验算方法。一、划线法一道应用题。学生列出了综合算式后,老师不要求立即算出结果,而是指导学生在综合算式下面划线,并标出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例如:一项工程,甲、乙合做8天可以完成。若甲单独做要12天完成,乙单独做完这项工程比甲多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字数字第十一册分数应用题配套练习中有这样一组题:(1)甲数是乙数的3/5,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比甲数多它的()/(),甲数比乙数少它的()/()。(2)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它的2/5,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比甲数少[或多]它的()/()。学生对将标准量看作单位“1”的解答方法不  相似文献   

5.
有些应用题,先根据已知几种数量的不同情况列表,再观察表格数据把某种情况的各种数据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之相减可达到获得解及消元的目的。例1 一件工作,甲做了5小时以后由乙来做,3小时可以完成;乙做9小时后由甲来做,也是3小时可以完成。那么甲做1小时后由乙来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解:列表扩倍相减如下从表中可知,甲做1小时后由乙来做,15小时可以完成。例2 甲、乙、丙三种货物,如果购买甲3件,乙7件,丙1件共花3.15元;如果购买甲4件,乙10件,丙1件共花4.20元。现有人购得甲、乙、丙各1件,他共花多少元? 解:列表扩倍相减如下:  相似文献   

6.
分数应用题是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使学生具有解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策略思想,能运用其策略,就能使某些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简化,由难变易。由此,本文特介绍10种解分数应用解题的的基本策略。一、寻找“对应”“对应”既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也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策略思想。一般以构建对应数量与分率为思维主方式。它可将思路化繁为简,即通过找到对应分数,转化为分数基本应用题,即可得解。例1:机械厂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需10小时,乙单独做需8小时,两人分做,完成任务中,乙比甲多做了80个。这批零件共…  相似文献   

7.
一、要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有“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条件出发,寻找可以解决的问题,通常叫由因导果。在复合应用题中如果寻找的问题是所求问题的充要条件,就是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上衣1500件。前3天每天做150件,以后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做175件。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  相似文献   

8.
工程问题是指研究有关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它包括整数工程问题和分数工程问题两种.我们这里研究的是后一种.作为分数应用题的工程问题,其解答方法与整数工程问题基本相同,只不过往往需把工作总量看作“1”.但有些分数工程问题数量关系不明显,必须用特殊的思路来解答.下面略举几例:例1 一件工程,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4天完成.若甲先做若干天后,由乙接着单独做余下的工程,直至完成全部工程,这样前后一共用了6天.甲先做了几天?分析:本题可采用假设法来解答.假设前后一共用的这6天全由乙做,则乙完成的工作量为,(1/4)×6=3/2,这样比工作总量多了(3/2)-1=(1/2).这是由于把这6天中甲做的算作乙做的.现在以甲代替乙1天,工作量可减少(1/4)-(1/12)=(1/6),故甲必须代替乙(1/2)÷(1/6)=3(天),即甲先做了3天.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讲评例题时,要触类旁通,对原有例题、习题进行变式,即对原题条件、问题等进行变换,就能起到举一反三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一工程类的一道题目进行的变式练习探究:例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分析本题是一个典型的工程类应用题(一)工程问题中三个基本量是:1.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2.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时间x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3.工作总量通常看作单位"1"(二)相等关系:  相似文献   

10.
题目:一项工作,由甲独做要用10天,由乙单独做要用15天,如果甲先做4天,余下的由乙独做,乙还要做几天才能完成? 解法一:这类问题一般解法的思路是:余下的由乙独做,所需的时间=余下的工作量÷乙的工作效率。把这项工作的总量看作“1”,甲每天可完成总量的1/10,乙每天可完成总量的1/15,甲先做4天,可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错     
阿祥和爱萍两兄妹同读初二.一天,老师布置了一道方程应用题: 例甲、乙两个班组分别加工1200个同样的零件,技术革新后,甲组的工作效率比乙组快1/3,因此比乙组提早5天完成任务.求甲、乙两个班组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在学到分数、百分数的除法中的分率、百分率时,有一个问题往往弄不清,那就是:甲数比乙数多几(百)分之几,并不等于乙数比甲数少儿(百)分之几。因为在这以前学的都是“如果甲数比乙数多几,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几”这个概念对后者产生了负迁移,所以他们对分率、百分率的概念模糊不清。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一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中,专门设计了一些这类习题,引导他们抓住整体“1”这个关键,去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理解基本概念讲清解题思路教学相差关系的三类应用题,必须使学生弄懂“同样多”、“甲比乙多”、“乙比甲少”、“相差数”等基本概念。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我运用了下面的图示:  相似文献   

14.
变换题目事理。应用题的事理,就是应用题所反映的有关事情的涵义和性质,即应用题中讲了怎样一件事。由于小学生的经历有限,对于有些事理不太熟悉,因而,事理的熟悉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颗思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完分数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后.可讲行如下变式练习。 原题:一项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两队合做几天完成?变式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1小时行完全程,乙车15小时行完全程,几小时后两车相遇?变式2:一段布,可做10件上衣或15条裤子,如果要配套做,可做多少…  相似文献   

15.
智力题     
《中学生博览》2012,(21):69-69
1.甲在丙前面多少米?甲乙丙三人沿着环行的跑道进行800米比赛,当甲跑一圈时,乙比甲多跑1/7圈,丙比甲少跑1/7圈。如果他们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多少米?  相似文献   

16.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时除了设出未知数(有直接未知数和间接未知数两种)外,还需引入与问题有关的辅助未知量,从而使得问题易于解决.而这些辅助未知量在解题过程中无需求出(在解题过程中被消去),举例说明如下.例1(河北中考试题)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若同时出发,经24分钟相遇;若乙比甲提前10分钟出发,甲出发20分钟与乙相遇.求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各需多少分钟?  相似文献   

17.
朱菊 《江西教育》2001,(12):49-49
45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分数应用题总复习”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黑板上甲乙两个量,分别用线段a、b表示(边说边写边画图1),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图中甲乙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整理板书。)生1:甲是乙的ab。生2:乙是甲的ba。生3:甲比乙少(1-ab)。生4:甲比乙少。生5:乙比甲多ba-1。生6:乙比甲多。(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及时分析关键句的结构。)师:像这些句子,是将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切入点。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样的句子一般叫…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归纳出一般方法,下面就整体“1”在应用题解法中的应用方面举几个例子。一、工程问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10天,乙单独做需12天,丙单独做需要15天,甲、丙先做2天后,甲离去,丙又单独做3天后,乙也参加进来,问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解析】把整个工作量看作“1”,故甲、乙、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10,112,115。设还需x天才能完成,根据相等关系易得方程:(110+115)×2+115×3+(112+115)x=1二、行程问题父子在同一工厂工作,父亲从家到工厂要走30分钟,儿子走这段路只用20分钟,父亲比…  相似文献   

19.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学生对题目理解不透 ,找不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分步求解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 1.甲、乙二人从 A城到 B城同向而行 ,甲骑自行车 ,乙骑摩托车 ,甲比乙早 2小时 15分出发。乙走了 2小时 ,还在甲后面 11千米 ;乙再走 3小时 ,超过甲 13千米 ,结果乙比甲早 1小时 4 5分到达 B城 ,乙到 B城后立即返回 ,在途中与甲相遇 ,此时 ,甲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分析 :此题较为复杂 ,如果笼统看 ,就会把前后问题混为一谈 ,无从下手。如果将本题中“结果”前作为一部分考虑 ,“结果”后作为另一部…  相似文献   

20.
正确找出量率的对应关系是解答这些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四种方法 ,寻找分数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判断找对应例 1 甲、乙两辆汽车 ,同时从A、B两城相向而行 ,2小时相遇。相遇时 ,甲车行了全程的 35 ,比乙车多行了 4 0千米。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由“相遇时 ,甲车行了全程的 35 ”可知 ,乙车行了全程的 25 ,比甲车少行了全程的 15 ,而这 15 正好是 4 0千米 ,因此 ,4 0千米与全程的 15 相对应。例 2 瓶内原来盐占水的 11 1 ,加进 1 5克盐后 ,盐占盐水的 19。瓶内原来有盐水多少千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