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秀芳 《广东教育》2003,(11):28-28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充分自读,加强自主实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要多读、熟读、多积累。1.通读,整体感知。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提示课题后,我就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那里的村民不会捕杀鸟儿吗?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就有了大致的了解。2.精读,品味赏析。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概要之后,就要…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一株又大又茂盛的榕树”是作者所见之一,课文7、8两个自然段做了直接描述.教学中,如何使语言文字显“形”,让学生读“活”这棵又大又茂盛的榕树呢?运用多种感官,效果显著.请看下面的课堂教学记录.  相似文献   

3.
《鸟的天堂》(第十一册)是一篇传统课文,如何教出新意,使学生学得主动呢?下面是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想一想,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3个问题。 生:我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一堂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训练呢?笔者在学习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余映潮的语言教学艺术的基础上,组织城区语文教师攻关,着重对自读课文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讨,创设了一种“跳读、积累、表达”的课型。这里跳读是基础,积累是关键,表达是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节课都在自主地读书,自动地摘录,自由地发言,充分体现了“自读”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创新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以为主要表现在创新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结构、运用教学法。一、教材处理教师创造性地处理语文教材,就是突破原有的模式,跳出“教参”框框,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学生实情出发,把握学生应该学什么,难点在哪里;思考如何处理教材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教学《鸟的天堂》,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树茂鸟多的整体关系,再启发思考:在树与鸟之间,人的因素起了什么作用?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课文,布置学生课外做社会调查:本地原来什么鸟类(或其他动物)多?现在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建议采取什么补救措施?这样开放探究式处…  相似文献   

6.
中专英语课文教学是培养中专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练”“。导、读、练”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地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朱国忠 《辽宁教育》2005,(10):41-42
十年前,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我们高年级的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品词析句法,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树美、鸟欢的句子,体味鸟的天堂的奇美与热闹。下面是学习“百鸟喧闹”这一内容的课堂实录:师:这一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生:鸟多。生:鸟欢。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鸟多?生:(读  相似文献   

8.
自读课文在部编版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练习提升的重要载体之一。那如何提高自读课文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现就三大角度分别进行阐述。一、趋避两误区,让自读教学有法可依1.过于放任。自读课文的考察在当今形势下的试卷比例中无足轻重,出于提高考试成绩的效率性,部分教师放之任之,无形中淡化了自读课文的存在感,学生似学非学,浮于表面。2.过于精讲。自读课文应当收放有度,有些教师贪多求全,降低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案例描述】 一位教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时,一学生冷不丁地问:“鸟儿通常都是晨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么会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此时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散文 ,它以优美的文字 ,活泼的笔调 ,先抑后扬的写法 ,描绘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教学时 ,我采用“扶放结合、变序导入、质疑问难、激发想象、自读自悟”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读、说、议、悟来理解句子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一、采用变序法 ,指导质疑 ,回顾领悟 ,寻找“鸟的天堂”文贵在精 ,往往精华也许只在一句 ,甚至一字。《鸟的天堂》课文末尾 ,有一概括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时 ,我采用变序法 ,从“骗”字入手 ,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一、破题激趣,初识“天堂”美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呢?(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想象中的天堂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形象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动人。)二、自读自悟,感知“天堂”美1.读。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鸟的天堂》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茂盛的大榕树名副其实是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和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动态的方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点明文章中心,意蕴深刻,学生往往不能披文入情地理解体会。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肺腑的赞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而好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及方法 ,还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并且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下面 ,笔者谈谈个人的观点及做法。一、新旧知识联系 ,设计铺垫练习学习了《鸟的天堂》后 ,在学生初步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基础上 ,接着学习同单元课文时 ,设计练习 :《鸟的天堂》一文是写的 ,作者一共去了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 ,第二次才看到了。对树的这段描写我们称之为描写 ,对鸟的这段描写 ,我们称之为。《草原》一文是写的 ,作者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这是课文的描写 ;同时又…  相似文献   

14.
小学文语第八册讲读课文《鸟的天堂》,是一篇构思巧妙,文笔曲折,语言优美生动的记叔文。认真帮助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也可让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文章记述了在头天的傍晚和第二日清晨前后两度经过“鸟的天堂”所见的实情实景。第一次见到榕树,写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第二次目睹百乌的欢腾,写了“鸟的天堂”的动态。静态与动态,珠联璧合,完美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讲授这篇课文,先要明确目的要求,掌握重点。在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方面,联系后面的“读写例话”,可以确定讲读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懂得记叙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学习这种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对四年级学生应当加强篇章结构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研究前后两大部分以及各个自然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文章的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15.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作如下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发现美自由朗读课文,读后小组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大榕树充满生机的美、鸟儿纷飞的景象美。二、研读课文,探究美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讨论交流、个别指导、师生共同探究、总…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应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读、自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文章从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从结合助学系统教学、注重读写结合、注重个性阅读等方面阐述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改深入,语文教学不再是跟着课文走,而应当认识到教材只是"例子",教课文是为了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部编教材,每个单元有明确的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聚焦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笔者以写景课文《火烧云》《观潮》《鸟的天堂》为例,从读文方法到指导写作,探索写景课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九义”小语大纲指出 ,小学作文要淡化文体 ,其性质是练笔。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练笔呢 ?在教学中 ,我尝试把“小练笔”引入阅读课 ,捕捉课文的练笔点 ,通过“授法→体悟→模仿→创造”这一学习过程 ,让学生从读学写 ,读写结合 ,实现了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 ,又切实加强了练笔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做法。一、品味课文句群 ,扩写。以课文的某些句群为内容 ,教师激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把课文描写的情景写具体 ,写生动。如《鸟的天堂》中写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时这样写道 :“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有的站在树…  相似文献   

19.
如何教学生学好语文,语文新课标给以启发——多给学生一些学语文的“自由”。哪些自由呢?笔者有几点实践与思索。一、独到的思索与质疑的“自由”。依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语文教学要摆脱师问生答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开展师生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有师生之异,无尊卑之别,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思索、大胆地质疑。如教《范进中举》一文,我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美的景色描绘,美的语言文字,美的篇章结构,构成了《鸟的天堂》一大特色。 一、从榕树色彩领略静态美 教学一开始,从审题入手,提出问题:“《鸟的天堂》中的‘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主要指的是那姿态奇特的“大榕树”;“大榕树”是课文中描写的主体,而“鸟”则是课文中描写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