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音”、“令” “花儿”的曲调通称为“令”,有时也把它叫作“曲令”或“令儿”。“花儿”的曲令,约有近百种。唱“花儿”,先要问唱一个什么“令”,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令”最初由酒令而至词牌小令、曲令,多见于文人填词、度曲。由于词、曲原都是能够歌唱的,自然“令”也进入了音乐领域,成为词牌、曲牌的曲调称谓。但是,历代民歌都是用  相似文献   

2.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山歌。老爷山以其美丽、神奇耸立于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畔。通过对老爷山“花儿”会的所闻、所见、所感 ,可以对老爷山“花儿”的演唱类型、演唱内容及曲令特点作一些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花儿研究是青海民歌研究的重要领域.青海花儿研究的学术史大致分为20世纪30至40年代、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70年代至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至今四个阶段.80多年来,青海学者们通过对花儿歌词和曲令等的搜集整理,以及对花儿起源、流派、类型、思想内容、文化内涵、音乐艺术、歌手和花儿会等的研究,推动了中国花儿学的建构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青海文化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土族情歌与少年(花儿)是土族野曲中的主要曲目和组成部分,从歌词的结构上看,情歌的歌词和少年的歌词属两种不同格律的歌词形式,情歌是纯粹的土族语歌曲,而少年是用汉语叙唱的歌种.在音乐风格诸如旋法、调式、曲式结构、节奏等方面和现代少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表现手法上的下滑音行腔以及华彩型节奏与长音连在一起的运用现象,都是少年曲调中普遍的处理手段.本文主要从歌词及旋律特征上对土族情歌与少年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5.
花儿是产生并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是这一地区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裕固以及部分蒙古族、藏族群众用当地的汉语方言演唱的一种以情歌为主的山歌。但在新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语境中发生了变形,被生活利用和改造,刘意地赋予了新的形态、内容、意义和功能。花儿从乡间田野走向网络媒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花儿”,对花儿这种传统的地城性民歌来说,无疑是空前的、巨大的变化。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花儿》这种绵延在青海河湟大地上的艺术奇葩,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纳、喜爱和传承。在大力挖掘和宣传的时代号角下,孩子们耳濡目染了青海花儿的风采,对常见的曲令倍感兴趣。可是我们究竟该怎样引导幼儿走进花儿的世界,感受花儿的魅力,使其身心得到良好的熏陶呢?我通过"我的家乡在青海"的主题教学活动颇有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花儿"这种绵延在青海河湟大地上的艺术奇葩,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喜爱和传承。在大力挖掘和宣传的时代号角下,孩子们耳濡目染了青海花儿的风采,对常见的曲令倍感兴趣。可是我们究竟该怎样引导幼儿走进花儿的世界,感受花儿的魅力,使其身心得到良好的熏陶呢?我通过"我的家乡在青海"的主题教学活动颇有体会。一、认知音乐孙瑞雪老师曾在《捕捉幼儿敏感期》一书中曾提到:儿童对于  相似文献   

8.
“清水芙蓉”是一种自然本色之美,这种美是古代民间情歌真美之所在。本主要探讨古代民问情歌的艺术特质,并兼论人情歌。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沈从文声称,他要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河湟“花儿”比兴的几个问题任碧生,祁永寿“花儿”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手段是比和兴。比、兴在“花儿”中大量运用,一方面继承了从《诗经》开始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渗入了西北人的创作心理与欣赏习惯,这种万古不废的艺术手法给“花儿”以巨大的生...  相似文献   

11.
<正>《花儿》这种绵延在青海河湟大地上的艺术奇葩,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喜爱和传承。在大力挖掘和宣传的时代号角下,孩子们耳闻目睹了青海花儿的风采,对常见的曲令倍感兴趣。可是我们究竟该怎样引导幼儿走进花儿的世界,感受花儿的魅力,使其身心得到良好的熏陶呢?一、感受《花儿》旋律的美孙瑞雪老师曾在《捕捉幼儿敏感期》一书中提到:儿童对于音乐有着天然的知觉,到了三四岁,儿童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开始感兴趣,五六岁开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地用动作表达旋  相似文献   

12.
“山花儿”是流行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一种“花儿”变体或衍生体。在旋律形态上 ,它是“花儿”由中心地带向四周传播过程中 ,因地域差别形成的自然变异现象 ;从“山花儿”的调式、旋律发展手法、曲调结构等方面来阐述其艺术特征更能说明它的变体特色。  相似文献   

13.
韩生元是新疆著名的回族“花儿”艺术家,他在广泛继承各类民歌曲基础上,创作出大量的别具风格的回族民间民歌。从韩生元的生平介绍入手,全面阐述了其“花儿”艺术特点,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鲜明的新疆“花儿”。  相似文献   

14.
《甘肃高师学报》2022,(4):79-83
“花儿”作为西北高原特有的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的语言的特点及语言形成的历史渊源、语言的节奏、语言的艺术蕴味,形成其浓厚的文学性。而它丰富的类别、独有的调式调性、曲调的音程和曲式结构,又使它具有更强的音乐性。因此,随着“花儿”的普遍流传和发展,它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花儿”作为西北高原特有的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的语言的特点及语言形成的历史渊源、语言的节奏、语言的艺术蕴味,形成其浓厚的文学性。而它丰富的类别、独有的调式调性、曲调的音程和曲式结构,又使它具有更强的音乐性。因此,随着“花儿”的普遍流传和发展,它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湟“花儿”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由于河湟“花儿”艺术依然保持着古朴原始的风貌,从中体现了青海各民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特征和审美情趣;从文化学角度看,河湟“花儿”艺术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它凝聚着青海各民族群众的理想与感情,在青海区域性文化圈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河湟“花儿”应予以充分地保护与发展,使之成为西部民歌中的标志性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7.
“花儿”,亦名“少年”,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区的一种民歌。它象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歌”一样,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深深扎根在大西北广阔的土壤中。它的发展年代久远,早已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线,为西北地区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裕固等七个民族群众所喜听乐唱,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近年来“花儿令”已与戏剧、舞蹈、电影等形式结合,如舞蹈《花儿与少年》;歌剧《向阳川》、《应征途上》和电影《黄河飞渡》、《白莲花》等等,搬上了艺术舞台,深受全国人民所喜爱。“花儿”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简练明确 ,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8.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11,(79):31-32
回族花儿是自唐代始陆续由亚洲诸伊斯兰国家迁徙落籍我国西北一带,回族同胞传承发展的一种通称为花儿的山歌品种,内容十分丰富,多为表现爱情传递的情歌及描写回族人民的现实生活。本文对回族花儿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述,以引起更多读者对回族花儿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方志宏 《课外阅读》2011,(8):326-327
本文通过新疆昌吉“花儿”的形成,发现原生态民歌“花儿”是由从内地主是陕西、甘肃、青海等西迁的回民带入新疆昌吉地区,得出“花儿之乡”是新疆昌吉的结论。并通过分析《绣荷包》来探讨“花儿”的艺术特色及对新疆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圆融”与“方合”是体现于中国艺术结构中,最具文化蕴涵的构制规则之一。“圆融”与“方合”主要通过不同的思雏结构方式影响了艺术结构的形制与风格,但作为构制规则,它还从其他方面规定着艺术的结构特征与型态呈现,本文探讨了由这一构制规则所形成的中国艺术结构的诸种特点与深度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