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旅游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多为儒道佛思想文化载体。中国旅游文化对儒道佛思想文化的传承及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文教学似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现代视角。一、古代文化思想的整体渗透。如同当今文化中有主旋律、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种样式并存一样 ,古代文化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 ,先秦理性精神中的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哲学上美学上的儒道互补原则 ,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文学之中。从宗教方面看 ,儒道佛三家 ,汉以后 ,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至深。古代文学作品始终自觉地遵守文道统一的法则。而这种“道” ,从哲学上说 ,往往不超出儒家和道家。从宗教上说 ,往往不超出儒道佛三家。李白 ,被人誉为诗仙…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释三家都包涵着丰厚的和谐思想:儒家主张中庸之道的和谐观,侧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家主张天人一体的和谐观,侧重天人关系的和谐;释家主张中道圆融的和谐观,侧重身心关系的和谐。三家虽立意与旨趣各有特色,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但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多元一体"的思想结构。儒道释三家的和谐思想,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儒道思想的核心理念以及在管理中的体现中国文化内涵丰富,气势恢宏,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道是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是核心;佛教是异质文化,在  相似文献   

5.
隋唐学校制定了以儒为主干课程,统治者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儒道佛三者关系,出现了儒道佛三种教育思想杂糅趋势,很多教育家都是出于佛老而归结于儒家。  相似文献   

6.
钱伟 《林区教学》2011,(2):11-13
在上千年的历史递嬗演变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历史上,儒道佛三教的冲突始终不断,三教的融合也一直是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儒道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但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融互补的。通过对儒道佛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差异的分析,探讨三教在思想上的相通互摄,相异互补,并认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在现代与未来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西方传统中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是造成这种危机的思想根源。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无疑可以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天人合一”的整体论思想是儒道拂三家的共同追求目标,尊重自然、敬重生命、众生平等是三者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三教”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尊奉老子为教主的道教和尊奉释迦牟尼为教主的佛教。但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上,三派的主张各有不同。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以儒为主,援佛道入儒;以道为主,援儒佛入道;以释为主。援儒道入佛。纵观张三丰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三教合一”的思想特点仍然是以道为主,援儒入道、以道通儒,但呈现出趋向儒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儒道佛三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生态伦理、休闲理念和养生之道等三个方面对儒、道、佛三家学说进行剖析,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元素,从中找到有益的启迪和借鉴,丰富和拓展生态养生内涵,促进生态养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汪曾祺小说中儒道佛思想的体现。二,儒道佛思想共同构成汪曾祺小说中和谐之美。三,汪曾祺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创作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儒道二家提出过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的思想主张,倡导人与环境的和谐。"天人合一"是儒道二家环境和谐观的哲学基础。儒道二家环境和谐观包含一系列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丰富内容。儒道二家在环境和谐问题上虽有不同看法,但都认为人与环境应是和谐一致的。批判继承儒道二家环境和谐观的合理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婧博 《教学随笔》2014,(8):20151-20152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一生中接受思想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释家思想兼而有之,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三种思想通融的思维创作方式。本文以邹同庆和王宗堂所校注的《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要蓝本及当今影响较大的其他注本,将苏轼一生词作中涉及儒道释三家思想的132首词作为研究与统计对象,深入到每一篇词作进行具体分析整合凝练,并以图表的独特形式展现对苏轼人生中各个阶段词作所体现出来的有关儒释道思想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究其对于词的创作脉络,从而映射出情感思想。不仅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释家思想分别对苏轼词的影响进行整合分析,也深层次地探究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相互融合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老子》和《四书》屡屡谈论治国方术,集中表达了儒道两家的治国思想,由于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不同,各自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意境差异较大,从而治国安邦的方略各表一枝。儒家的理论核心是仁,在政治领域体现为“仁政”。道家的理论核心是道,主张清静无为。儒道两家在国治之标准,如何治国等问题上均有歧见。无论儒家,抑或道家,其治国思想都具有中国上古时代的农业化思想的落后性,儒道治国思想的差异性又统一于共同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李丹 《文教资料》2010,(13):91-92
先秦儒道音乐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理论的滥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二者既对立,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本文从先秦儒道音乐思想的核心内容、社会功能、审美准则三方面对儒道两家音乐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山庄诗文看乾隆对儒道佛的态度段钟嵘在满族执政的清代,差不多每一位皇帝都受到了汉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乾隆皇帝,他同其祖父康熙一样,更是酷爱汉族传统文化。汉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于儒、道、佛三家。道与佛都是宗教,那么,儒是不是宗教?任继愈先生在《佛...  相似文献   

16.
敦煌壁画和雕塑出自佛教经典和教义,其兴衰发展变化自然与佛教本身的发展变化相联系,佛教传入中土后得到了很大发展,这是由于它和中国的固有文化相斗争而又逐渐融合。从思想上说,一开始它就不能不和中国的儒道思想打交道,它能在魏晋时代得以大盛,是和当时的苦难社会与道家玄学思想抬头分不开的。所以它先是依附于道家而与儒家争,继而又与儒道争高低,儒佛道三家之争在五代之前是史不绝书的,最后胜利的还是儒家。儒家思想虽然也随时代而变化的,但是始终不脱其入世哲学的性质,并且  相似文献   

17.
唐宋之际,儒道佛三教渐趋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容佛道思想的理学。在这一漫长的融合过程中,作为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的主将之一,欧阳修在继承韩愈古文运动成就的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韩愈排佛的思想。他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反对佛教,也在最能代表其政治、史学思想的《新五代史》中,再次表明了其捍卫儒家道统的排佛立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悲剧意识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受儒道释思想的影响而独具特色:儒家既定的人生框架束缚下的伦理道德悲剧,道家虚无人生价值映照下的生命悲剧,佛家的无边苦海包围中的生存悲剧。儒道释三家思想使得悲剧意识深深扎根在中国文人士大夫心中,并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品。同时,儒道释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国的悲剧精神,造成中国古代很多悲剧的"大团圆"结局。  相似文献   

19.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是“先秦诸子”单元,承担着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的重要责任。然而目前缺少打通各篇课文和诸子思想的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本课期待能通过探讨儒道墨三家思想的交锋处,深度整合统编教材“先秦诸子”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家思想要旨及其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皆参与了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观念及文化心理的塑造,使之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取向,从而使中国文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