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中国诗歌长河里 ,《孔雀东南飞》无疑是一首杰出的乐府民歌。全诗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叙述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度的罪恶 ,歌颂了刘兰芝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反抗者的深切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长诗以朴素生动和谐流畅的语言塑造了刘兰芝这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从全诗的叙述来看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的姑娘 ,她十三岁能织素 ,十四岁学裁衣 ,十五岁弹箜篌 ,十六岁诵诗书。古人说 ,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她却有才 ;她又是一个勤劳的女人 ,十七岁嫁入焦家 ,…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记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本文从焦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兰芝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浅谈刘兰芝被谴的原因,及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卫东 《现代语文》2004,(12):17-17
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许多研究者进行了见智见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主要以杜十娘、王昭君、刘兰芝三个古代女性的悲剧婚姻为代表,探究"被婚姻"给她们带来的痛苦以及她们对封建礼教的抗争,从而揭露出女性悲剧婚姻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赵文建 《学语文》2023,(5):66-69
汉乐府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一般人都认为封建家长焦母和刘兄联手制造了一场婚姻爱情悲剧。但如果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化解家庭内部矛盾摩擦的角度,审视焦仲卿作为一家之主所该有的主见与担当,就可以发现焦仲卿面对家庭琐事冲动任性,激化婆媳矛盾,坚定了焦母逼走媳妇刘兰芝的决心;刘兰芝被遣回娘家,焦仲卿缺乏主动挽救的主见与作为,怯懦回避矛盾,放任事态滑向悲剧深渊。可以说焦仲卿既是悲剧的受害者,也是悲剧的促发人。  相似文献   

6.
杜十娘与刘兰芝都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光辉的妇女形象,由于人们头脑中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等级制度森严,以致酿造了许多的爱情婚姻悲剧。本文通过对杜十娘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及人物性格分析,揭示封建礼教下的叛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记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1引言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杰出作品,它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真心相爱却无法相守、最后以死相殉的爱情悲剧。与其说焦刘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迫害所致,倒不如说他们的婚姻悲剧与刘兰芝的性格有着更大的关涉。特殊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环境塑造了刘兰芝追求个性解放以及自由的叛逆性格,而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和"自由"的缺失,又最  相似文献   

9.
冰冷的指头一次次地掀起《孔雀东南飞》,喑哑的喉咙一遍遍地吟诵凄丽苦涩的诗句,缠绵、哀婉的悲歌穿越千年的时空,盘旋在心头,纠结成永远的结、永远的痛。总是遗憾,遗憾这本不该发生的悲剧终已发生。不免诧异,居然无人追究悲剧最根本的原因,而一味地把罪恶推到焦母与社会的头上,也许悔到极至已无理性可言。但我还是要说是刘兰芝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如果说刘兰芝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那么她反抗的是什么?焦家摧残她,“心中常悲苦”,可她还是要留在焦家。试问这是反抗,还是殉葬?如果说这是她忠贞不二的表现,那么这种坚贞有何生活基础?《孔雀…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本文分析了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必然性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反映,也是他们的性格使然.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遣归的原因,传统的解读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是造成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但还有其他原因,主要是门户不当被遣、婚后未育遭遣和婆媳性格偏执的矛盾等,这和人们当时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历来为人们所贬斥,焦母作为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反面角色,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文章试图用社会历史研究法联系那个时代的历史事实,重新解读焦母形象,造成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元凶不是焦母,而是诗歌中所提及的太守。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是冯梦龙在"三言"中刻画的最光彩照人的悲剧形象,她身上凝聚了善良多情、聪慧机警、仗义刚烈等诸多优秀品质,却难逃投江自沉的悲剧,本文从其个人的身世命运、社会的封建礼教等方面探讨这一形象的悲剧内涵,得出杜十娘的悲剧是现实的,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以“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为切入点,可以窥探贾府中上至家长下至丫环诸多有关人物的复杂心理状况及其成因,从而认识《红楼梦》反映人性的丰富复杂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如:在封建理性的支配下,贾政因焦虑而脆弱的心理,演变成人性的扭曲;而贾母的慈爱恰好成为宝玉“叛逆”思想行为的保护伞;赵姨娘“向上意志”不能实现时的自卑情结,转移成人格阴影,导致弱的“恐怖主义”;袭人“委屈”心理中的潜意识层面;宝玉对宝钗的“少女青春美崇拜”;林黛玉的“缺失性体验”和自我认同,是其多愁善感个性的根本成因。  相似文献   

15.
儒学婚姻家庭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作为重人的学说,历来极为关注婚姻、家庭及其伦理问题。中国在儒学的教化下,对婚姻问题从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等方面作了许多具体规定,其家庭组成也发生了历史演变。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和主导而形成的婚姻家庭伦理,具有许多特点或优点,有的在当代仍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十分关心旧中国女性的生活与命运,她的作品描写了一批被封建婚姻摧残而变得畸形的女子形象.揭示了中国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吃人的本质,由此体现了张爱玲小说深邃的文化性与冷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家庭出生、成长环境、爱情,婚姻,一直到她被害死亡的过程,剖析生活在元代下层社会当中的一介平民女子的悲剧,从这个悲剧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元代社会是一个政治制度黑暗。社会秩序混乱、法律极度松散、人伦道德完全丧失的社会体系。主人公窦娥的形象代表了下层民众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的强烈愿望。这个小人物的死,使我们看到在元代那样的社会中,弱小的平民阶级是找不到出路的,剧中借助天义鬼神的力量来为她伸冤昭雪,向天下人宣告了天理不可违,劝告人们遵守天道,也肯定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成因,前人多有探讨,但有些方面需要重新审视。《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是一出由焦家内部隐患、外部社会条件共同作用,最终通过婆媳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的婚姻悲剧,从中可以看到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横加于人们意识上的层层枷锁。它不仅仅是一出爱情悲剧、家庭悲剧,更是一出社会悲剧、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9.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推动法律儒家化进程,对儒家伦理进行推广和贯彻便成为封建统治集团法制建设的中心。在这一过程中,以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为核心的婚姻礼法率先承担起传承儒家伦理的重任,从缔结婚姻的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都严格贯彻儒家伦理道德,最终为儒家化的封建法律秩序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对儒家伦理进行宣传和推广、对违反儒家伦理的行为进行惩治的伦理教化功能可以说是汉代婚姻礼法的主要功能追求。  相似文献   

20.
红楼女儿尤三姐,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奇女子。其个性特征可用三个字概括:识、烈、情。一、识,她识见不凡,对婚姻观具有超前意识。二、烈,她性烈如火,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不顾一切地追求婚姻自由。三、情,她钟情于柳湘莲,以为他是可以寄托终身的男人。可是,这个"冷郎君"辜负了她的一片痴情。为了爱情理想,尤三姐毅然拔剑自刎。她的死是对封建社会"以礼杀人"的抗议,曹雪芹热情地歌颂了尤三姐的壮烈殉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