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党崩溃前夕,王芸生终日坐卧不宁。李纯青多次到王家做工作。有一次,王喟然长叹:“没有出路了!”李纯青劝慰道:“天无绝人之路,想想办法嘛。”又一次,王对李说:“国民党完了!”李说:“为什么不找共产党呢?”王惊奇地瞅了李一眼。再有一次,王自悲自叹地说:“共产党不会要我这样的人。”李  相似文献   

2.
从1930年至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军事“围剿”。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敌人前四次“围剿”均被粉碎了。但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本组史料,系从馆藏国民党重要军事档案中选出。它反映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的部分战况,记录了反动派的反革命策略和罪行。透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尽管国民党反动派费尽心机,制订了一整套“围剿,红军的策略和计划,但由于红军的战略战术正确,国民党反动派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保持史料原貌,凡史料中对红军的诬蔑之词,均未改动,请读者鉴识。各份文件标题,亦系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3.
<正>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共中央在此度过了13个春秋,养成了务实廉洁、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这与国民党奢侈腐败的“西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民群众逐渐抛弃国民党、转而拥护共产党。延安作风体现着延安精神的内核,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推进其资政育人的政治功能。延安作风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在当下,对作风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建立“联合政府”,曾经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数年间国内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寻求和平统一、共同建设国家的一次尝试。本文拟对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一、中共为何提出“联合政府”的口号?建立“联合政府”的口号,是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来的。中共提出这一口号,是有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的.首先,从国内形势看,与抗战胜利前夕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有关。在中共看来,国民党是比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这个党腐败、无能,根本没有执政的资格.因此,国民党无疑应该打倒。但实际上,由于中共力量仍处于…  相似文献   

5.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国民党残军是“金三角”极大隐患 就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叛乱武装的清剿接近尾声之际,一场中国军队从未经历过的山地丛林战,悄悄地在中缅边境孕育着.  相似文献   

6.
左鹏 《军事记者》2010,(9):68-68
记得自己刚当报道员那会儿.身边战友常在我耳边唠叨:“写稿没有关系,绝对上不了稿!”对此,我都不赞同。这3年来,我一次又一次拿出自己在《解放军报》与《人民武警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向身边战友证明——写稿投稿“没有关系”没关系。只要稿子质量高。人人都可以上稿。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7,(2):38-39
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曾经多次谈到钱壮飞和李克农、胡底打进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后对党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曾说,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存在了。日前,《党史博览》发表了《共产党人中的著名卧底英雄》一文,其中有多名皖人矫健身影,本刊特截取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1948年10月12日,在当时的文化出版中心上海,发生了“利群事件”。这是继1947年7月和9月,国民党当局先后策划“《文萃》事件”、“富通事件”后的又一次迫害进步出版业的严重事件。“利群事件”事态之严重,受牵连被捕人员之多,牺牲之大,震撼了沪、宁、粤、港等地的文化、教育、出版各界。  相似文献   

9.
当年《大公报》不赞成国民党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也不拥护国民党制定的宪法。1947年12月26日的社评说:“这部宪法最大缺点,还不在它本身,而是这次的制宪国大缺少了一个和平团结的规模。一个主要的党派未参加,而半个中国还在打着内战,因此大大减损了这部宪法的尊严性。”那么为什么胡政之又去参加“国大”呢?据周恩来1946年12月在延安的报告,说:“关于‘国大’,有些无党派的人被蒋  相似文献   

10.
也许自从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还不曾以如此轻松或者轻薄的态度谈论过“跳楼”!然而,在人文精神成为世界共同价值标准的今天,“跳楼”已经被媒体习惯性地称为“秀”了。近年来,民工因为领不到工钱而跳楼,或以“威胁跳楼”讨工资的事件络绎不绝。除了在春节前民工们要急着回家时,有一次相对集中的:“跳”,平时,一个城市一个月之内不会没有一起这样的报道。以至于在媒体看来,这已经不是新闻,报也不是不报也不是。所以每次都弄得记者老大不高兴。这回倒好,有7人在18层楼上坐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6,(37):14-14
在“挺扁”和“倒扁”的政治僵局中,国民党主席马英九9月25日召开记者发布会,并在各媒体上刊登广告,呼吁泛绿和泛蓝阵营联手在“立法院”推动二次“罢免案”,把陈水扁的去留交给人民公投去决定。  相似文献   

12.
曾经的“长治”舰 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一舰队有一艘令人注目的战舰“长治”号。在整个国民党海军中,它是战术技术性能仅次于“重庆”号巡洋舰的少数战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媒体执编一忌“唯心歪”,主观武断“想当然”,无中生有乱改写,添秀不成闹笑话。如有位作者写了一篇题为《离休老干部×××当年登上总统府》的报道,原文中没有插上红旗一词,编辑却唯心主观地、想当然地加上“降下了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插上了五星红旗”这一句,殊不知,那时还没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怎能有五星红旗插上总统府的事呢? 还有一位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是一个普通市民,七旬老人”,其实他是69岁,为了用词与普通市民四字时称,故写为“七旬老人”,编辑者又是想当然地把“七旬老人”改为“70多岁”,使作者一下子…  相似文献   

14.
1948年10月,从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城里走出来一对年轻的夫妻和一个“村姑”装束的女孩子,这三个人,说话三种口音,年轻的“村姑”却喊那一对夫妻为“表兄”、“表嫂”。这样“表兄”、“表妹”通过了国民党军队封锁线。这位“村姑”就是后来的人民日报的名记者王金凤。王金凤原名叫蒋励君。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城一个书香门第。1946年,金凤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学时,她参加了地下党组织,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1947年,她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曾被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拘留了一天一夜。后因在  相似文献   

15.
从1946年5月中央大学由重庆复员回南京,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军、警、宪、特在中大共进行了四次逮捕。1947年“5.20”时,风传国民党要到中大抓人,但最终没有成为事实,只是在珠江路口打伤了七十多位同学,没有一人死亡。国民党第一次抓中大的同学,是1948年7月在上新河途中抓朱成学、华彬清、李飞三人。国民党第二次到中大抓人是1948年8月19日到20日,在校门口派特务点线,由宪兵在校外逮捕,也派有校外特务进人学生宿舍区对要逮捕的对象进行盯梢,但没有在学生宿舍区中抓人。关于这两次逮捕,我在上次的补正中已写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90年开始学着写小消息、小言论、小杂文的。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写作实践,谈谈提高中稿率的问题。 一是找“窍门”。找“窍门”就是选好文章的主题。有些问题粗看没有什么新意,但从另一个侧面入手,就可以使要写的内容翻“新”。1990年,国务院第二次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企业“三角债”,我就在“第二次”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当时我想:既然再次清理“三角债”,就说明清理三角债有个“前清后欠”的问题,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三角债”就会永远清理不完。我就撰写了题为《“清欠”要防“前  相似文献   

17.
方正 《兰台内外》2010,(6):12-13
两岸历史教科书都曾部分“残缺” 8月1日,台湾作家龙应台应邀在北京大学发表了她有关“中国梦”的演讲,她说:“1975年,我23岁,到美国去读书,每天泡在图书馆里,除了功课之外,有机会就去读一些中国近代史的书。”结果,龙应台“第一次读到国共内战的部分,第一次知道1927年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杀戮,  相似文献   

18.
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既是n国共关系史上出现的又一重大转机,也是抗战中外国n记者对共产党根据地仅有的一次集中、大规模的采访n活动.参加这次采访的一名外国记者回忆说:“这是对n国民党将近5年来禁止中外新闻界访问解放区的第一次n突破,是在记者招待会和其他场合经过几个月的舌战n和斗争之后,蒋介石才被迫同意的.”在此前为期不n短的近5里,外国报刊了解中共信息的渠道一是通过n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共产党人的交谈,再就是靠从n日军占领区进入边区的外国人士的见闻而获得.这期n间,到达重庆并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有过接触的外国n记者有第四次访问中国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周n恩来在一次私下谈话中向她透露了国民党策划消灭八路n军和新四军的阴谋,指出国共关系面临再一次分裂的n危险性.这次谈话仅一个月,“皖南事变” 发生,斯  相似文献   

19.
叶介甫 《湖北档案》2009,(10):37-38
“两航”为国民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分别成立于1929年4月和1930年2月。“两航”是国民党官僚资本的运输企业,直属国民政府管理。“两航”存抗日战争中作出了一定贡献,名驰中外。解放战争期间,“两航”动用大批飞机为国民党军搞军运,成了蒋介石政权赖以生存的交通命脉,“两航”人士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当时有人说:“国民党的空军是天之骄子,而民航则是骄中之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早在十几年前就指出:“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一次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受到的冲击和挑战相对较大,而恰恰又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