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群 《语文天地》2015,(4):42-43
古代文学家精心选择数字入诗词的比比皆是,大体上说,数字入诗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至南北朝,鼎盛于唐。唐代诗人偏爱数字,甚至达到了离开数字便无法成诗的地步。唐代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是活用数字入诗的高手,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刘禹锡、孟郊、柳宗元、李贺,晚唐的杜牧、李商隐等都能在诗歌中将数字运用得出神入化。简单的数字能在诗人的匠心独运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一般来说,数字入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相似文献   

2.
诗词互渗现象在宋代的诗话与文人创作中存在非常丰富的材料.本文在疏理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如下几种诗词互渗的表现形式:隐括诗意入词、翻词意入诗、诗句与词句相类、诗词创作相互触发等几个方面,以期直观地呈现诗词在创作中互相影响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描述了唐宋词对诗歌创作的渗透影响现象.  相似文献   

3.
移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审美活动,阐述移情现象的产生、作用和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归纳出其在中国古典诗词具体创作过程的四种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文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数字的使用与分类,分析了数字在诗词中的修辞功能,提出了欣赏数字艺术功能的主要方法;第二部分从诗词英译实例中归纳出数字英译的四种基本方法,并对不同译法进行了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清小说史上是一类值得注意的爱情小说,但历来被文学评论界所忽视,或者对其评价不高,尤其是小说中的诗词现象更为学界所批判.文章从小说主人公的诗词作品入手分析、探讨诗词入小说的必然性,并重新对此类小说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数字因需要而产生,又因抽象而背上乏味的外壳,但在古今诗人的手中,数字又是生动的,许许多多的诗词中数字起的作用是非凡的,浏览一些数字诗,分析数字入诗的方式,从数学的角度去领悟和使用,却有另一番风趣和功效。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数字,我们常常就想到它的“单调、乏味、枯燥”。因为数字很难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与诗词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当我们细致地看过古典诗词作品,就不难发现数字与诗词的关系是源远流长,许多诗人正是因为巧妙地运用了数字,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并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魁力。 数字在古典诗词中往往可形成“对偶、比喻、夸张、铺排”的修辞,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王维在《送粹州李使君》一诗中便恰当地运用数字开拓了意境。“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这是全诗的前两联,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探讨中国古诗词可译性的问题。本文从翻译活动的基础入手,然后分析诗词翻译难点的处理方式。进而以诗词有多种译本现象来说明诗词翻译是一种经验递加的过程。不断的实践完善了诗词翻译。所以从历时角度来说,诗词翻译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元散曲的写景抒情之作在内容主题方面,或纯写景,或抒发爱景、归隐、离别、羁旅之情,而元代社会十分突出的民族矛盾、民族压迫的现象,却得不到应有的反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蒙元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外,还与当时汉族作者汉民族意识有所弱化有关。在艺术手法方面,元散曲作家还大大发展了以人物入景、以作者自我形象入景的艺术手法,值得后代诗词家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唐宋诗词中月亮意象的举例,分析归纳,揭示出月亮意象所蕴涵的象征喻义,并通过对唐宋诗词作的心态分析,揭示出“男子作闺音”现象的社会背景,作的心理原因,以及这一现象在整个中国学史上的独特的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典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然、气象万千,却十之七八离不开”借景抒情”。简言之,抒写田园、寄情山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12.
20 0 4年 5月 15日— 19日 ,中国唐宋诗词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世界华人咏华山活动在华山与西安两地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的一百三十多名专家学者 ,欢聚一堂 ,就唐宋诗词研究的现状、唐宋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唐宋诗词流派研究、唐宋诗词与新诗创作的关系等等问题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会上 ,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受到空前的关注。武复兴 (陕西省文史馆 )《唐诗与音乐》从多个角度全面概括了唐诗与音乐的关系。吴相洲 (首都师范大学 )《论唐代乐府的入乐问题》提出 ,唐人有相当一部分旧题乐府仍是入乐传唱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被誉为诗的王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不朽诗作,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古典诗词很讲究结句的高妙,宋代姜夔曾说过:“一篇全在结尾,如截奔马。”欣赏诗词结尾的高超艺术,是欣赏全篇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诗词的结尾有一个现象,许多诗词在结束时提出疑问,振起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流长,浩瀚的诗词海洋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精华。充满诗情画意的同时。也带着科学灵气,其中很多诗词反映了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科学道理:如光现象、声现象、力与运动、化学以及热现象等。  相似文献   

15.
移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审美活动,阐述移情现象的产生、作用和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归纳出其在中国古典诗词具体创作过程的四种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一些以动物传书或以动物代称书信的词句。这一现象的存在反映了中国的邮递文化历史,反映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我们学习这些诗词,熟读成诵,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如果能在作文中恰当地模仿运用,就能够充实作文的内涵,使文章文采斐然。参看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不少佳作都是成功的点化运用古典诗词,从而为自己的作文抹上了光彩的一笔。那么如何巧妙的点化、运用古典诗词呢?一、排比直引式所谓排比直引式,就是指围绕文章中心,运用发散思维,采撷古典诗词入文,运用排比句式直接引用古诗词论证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下面是学生用排比直…  相似文献   

18.
土音入韵尾随中国现代新诗的方言入诗而来,因为以白话、口语为本,现代白话新诗与土音入韵构成了杂语共生关系。通过对方言韵(土音韵)流变之梳理与意义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白话新体诗为正统的现代新诗,在音韵节奏建设上押韵与否既失去了古代诗词那样的严肃性、神圣性,又根据自身特点出现了丢弃韵律、自创新韵、借用土韵等艺术特点。土音入韵既是一个自然而至的诗学现象,也是一个颇多争议的诗学命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大陆的旧体诗词创作已经形成了三体并峙的局面,即当代台阁体诗词、网络诗词与校园诗词的并峙。台阁体平易,网络体尚奇,校园体尚丽。这种现象曾在中国诗史上多次出现,是创作者艺术追求分化的结果,标志着诗歌系统的完备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陆敏 《现代语文》2006,(12):72-73
诵读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贯穿诗词教学的始终。古人就是以诵读的方式培养出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大作家。20世纪初叶圣陶、朱自清也都对吟咏的方式推崇备至,叶圣陶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钱理群说:“中国传统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化。”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最具有灵性和想象力,具有空灵感和意境美,这使得古典诗词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而且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情景,促进师生对话,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以此搞活课堂教学,让古典诗词教学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陶情冶性的快乐。怎样指导学生由简单的诵读到有感情的诵读,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