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4月20日注定会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开了非典疫情,谣言和恐慌随之嘎然而止.从此全国民众每天沉静地从官方新闻媒体获知消息.新闻重归真实的本属,不再为所谓"正面"、"负面"这个大谬不然的观念所扰.  相似文献   

2.
李程 《新闻世界》2010,(7):194-195
学者彭家辉曾撰文论述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所存在的焦灼状态,而在我国,由于"正面宣传"和政府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等各种原因,新闻媒体在报道政府新闻时的焦灼状态更加明显。本文试对这种焦灼状态做出各方面的解读,并探讨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3.
龙小农 《今传媒》2005,(8X):32-33
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遍布全国各地,每天向人民群众传播大量信息,随时随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而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实现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我们大多数新闻媒体自觉地把体现时代主旋律的新闻呈现在人民群众眼前,但做得还不够,其表现之一就是某些正面宣传引起群众反感,人民缺少足够的时代精神支撑。于是,新闻媒体如何着手进行正面宣传就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般把新闻媒体带有指令性的正面报道,称作“规定动作”。纳入“规定动作”的,一般都是主题重大、具有导向意义的新闻典型。但是,这类新闻同时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主题指定,很难做出新意;第二,众多媒体统一采访,很难挖到新颖材料;第三,重复报道,有的采访对象已经成了报道明星  相似文献   

5.
刘慧玉 《新闻爱好者》2010,(10):169-169
前不久,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新闻宣传有"四难",即正面报道难、典型报道难、舆论监督难和新闻创新难,并要求各新闻媒体努力破解新闻宣传"四难"。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如果不解决自身素质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把握好自身的思想源头,破解"四难"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新闻媒体应以正面报道为主,始终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这一点,新闻界的同仁们早已有共识,并一直在努力实践着。近几年来,随着正面报道的日益被重视,许多编辑、记者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切感受到了正面报道的“君家妇难为”;似乎总有人爱跟正面报道过不去,不管你报道什么,也不管你如何报道,他总能挑出“毛病”来。比如,你报道某个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有人便会说:“这应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值得报道?”你报道某个先进人物为顾“大家”而舍“小家”,又有人会说“舍小家也是失职,为何还要提倡?”你报道某地方领导为兑现拖欠教师…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视阈下,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公众的"媒介使用权",使传统的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典型报道,能有效复制到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起到优势互补,这对打通两个舆论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视阈下,传统新闻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发挥新闻舆论的正面引导力?本文就新旧媒体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9.
正面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做大做强正面报道是新闻媒体应尽的责任。也是检验一家媒体真功夫的重要标尺。这些年来,我省新闻媒体积极贯彻正面宣传方针,高奏主旋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笔者同时发现,也有少量报道,新闻立意非常积极,然而由于作者、编者在某些环节上考虑不够周全,对  相似文献   

10.
引言在2010年河南省新闻媒体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提出了新闻宣传有"四难",即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和新闻创新难,并要求各级新闻媒体努力破解新闻宣传"四难"。2010年10月27日至12月4日,南阳日报社与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起了"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南阳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春节前召开的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讲了这样几句话: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舆论监督统一起来。这“三个统一起来”,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新闻媒体搞好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批评报道不是为了批臭,而是为了批香"。30年前,在原国家广电部举办的全国编辑记者培训班上,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论部主任的曹石先生讲过的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针对社会影响较大、典型性较强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报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督促有关部门着力解决。从解决问题的纯目的出发,批臭不是好的结果,因为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批香才是最终目标,因为,问题解决了,群众满意了,被批评单位也轻松了,最终实现了和谐,香起来了,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这就是笔者对"批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张齐建 《东南传播》2013,(6):110-111
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体实施舆论引导战略的常规武器就是正面报道,正面报道的好坏,直接影响新闻宣传的效果,影响新闻引导舆论的能力。地市电视台作为地方新闻宣传的主力军,担负着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任务,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破解正面报道难题,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体现电视新闻媒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搞好重大事件和活动的成就宣传,一直是新闻媒体肩负的光荣而重大的使命,也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直接体现。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如何搞好今年的成就宣传,事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迎接十六大召开创造良好舆论氛围的大局,它不仅是对所有新闻媒体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是我们专业期刊和新闻研究部门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引导,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成为新闻媒体长期需要面对和不断研究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6.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这是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一个基本保证。近年来,这一方针在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和单位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但也有一些新闻单位在正面宣传的过程中,由于分析问题不够、采访方法不当、材料取舍有误、分寸掌握不准等原因,致使稿件可信度不高、导向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思想政治差错,正面宣传产生了“负效应”,影响了宣传的效果,妨碍了宣传质量的实现和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最近,笔者连续看到两则出现此类问题的报道,对此作了一点思考。 3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在《人与自…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9.
徐飞 《视听纵横》2003,(4):113-113
关于新闻舆论监督,多年来似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新闻媒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批评、抨击时弊,抑恶扬善。这样的“共识”几乎把新闻舆论监督与批评性报道划了等号。而笔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实质还应包括正面监督。  相似文献   

20.
正面宣传为主,是党在新闻舆论领域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原则已经成为广大新闻媒体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