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影  阎卫东  付永生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5):102-104,109
通过应用认知调整技术和情绪释放技术对一名学生个体危机进行相关干预,介绍了危机干预的操作流程。着重描述了如何将个案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指标纳入整体的应激人群心理行为数据中的相关操作,意在通过建立危机事件后应激人群心理行为数据库,构建心理危机干预诊断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事件并非都是突然而发生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演变、发酵而最终爆发的过程。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深入了解和掌握公众心理危机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认真剖析事件危机根源,积极尝试心理学的处置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引导公众进行情绪宣泄,才能获取公众的信任和依赖,才能成功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  相似文献   

3.
陈兆金 《天中学刊》2011,26(3):57-60
突发公共事件并非都是突然而发生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演变、发酵而最终爆发的过程。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深入了解和掌握公众心理危机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认真剖析事件危机根源,积极尝试心理学的处置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引导公众进行情绪宣泄,才能获取公众的信任和依赖,才能成功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圈子"的形成,加速了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与效率,使得信息流动更加快速、便利.但危机事件的全面渗透造成了公众心理和情绪的快速形成、更替与变迁,人们开始正视危机事件中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辩证思考.基于此,研究通过危机事件、共情传播以及传播效应的相互关联分析,提出了规律性假设,并应用实证分析进行了具体事例的认知探索.结果表明,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机制呈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双过程表现,且各假设成立.同时,研究又根据实证中提取的要素特征和传播路径,构建了共情传播要素评价体系,勾勒了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演化机制与发展轨迹,讨论了共情传播路径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圈子"的形成,加速了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与效率,使得信息流动更加快速、便利.但危机事件的全面渗透造成了公众心理和情绪的快速形成、更替与变迁,人们开始正视危机事件中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辩证思考.基于此,研究通过危机事件、共情传播以及传播效应的相互关联分析,提出了规律性假设,并应用实证分析进行了具体事例的认知探索.结果表明,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机制呈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双过程表现,且各假设成立.同时,研究又根据实证中提取的要素特征和传播路径,构建了共情传播要素评价体系,勾勒了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演化机制与发展轨迹,讨论了共情传播路径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面对突如其来的H7N9禽流感,公众不光面临着疾病的危险,同样面临着心理危机的威胁,文章结合领域内相关的大量文献,通过对禽流感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针对其产生的心理危机如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进行剖析,针对国家、社会,个体等不同层面,以及不同情绪类型的心理危机,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式,为公众提出了有效的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代人过劳心理危机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过劳心理危机既表现于躯体的不良反应,又表现在情绪态度、人际关系及行为特征的异常变化。过劳心理危机的压力源来自外部工作和生活的高强度压力,也有内在的个人特质因素。而对过劳心理危机的认知及归因,有着许多不同认识和自我觉知。  相似文献   

8.
灾难后教师心理危机的存在会严重妨碍学生心理的重建,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恢复.教师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包括充分发挥行政干预的力量,利用教师团体内部的资源,调动社会支持资源,开发教师自我教育资源等.对灾后教师的心理危机主要从情绪、认知、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和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心理危机的表现主要涉及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确定预警的对象和范围;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评估预警信息,发布危机警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社会支持系统,二是心理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0.
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发生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危机的范畴.本文首先对心理危机进行简要概述,并阐述了通过中小学生在生理、情绪和认知以及行为上的异常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出现心理危机的方法,重点探讨中小学校预防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地评估网络使用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做好网络心理危机干预之前的预警工作,本研究选取阜阳师范学院325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前期开放式问卷调查、预测、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专家效度分析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最终确定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评估量表的58道题目和3大维度,即认知危机维度、情绪危机维度和行为危机维度,该量表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能做出初步的、较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主观认知非理性、学校就业保障理念错位、社会调节力度弱化和"就业评估"导向干扰的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自我、信心、价值、定位、责任、情绪等心理危机.为此,要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制订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标准,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本土化,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发展型"就业指导模式,推行半工半读制度和学分制改革,建立弹性学生管理制度,引入职业测评与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毕业生专业认证机制,规范就业市场,构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认知偏差是高中生产生不良情绪情感体验的重要原因。合理情绪疗法正是调整认知偏差、建立合理信念的重要心理疗法。本文针对高中生心理特点,通过"一例高三学生心理焦虑"的个案分析,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在高中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报告一例大学生女同性恋因失恋引起心理危机的干预案例。咨询师通过9次咨询,帮助来访者巩固社会支持系统,宣泄情绪,建立正确认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冲击,使得高中生相对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事件。高中生心理危机是指由于学生自身资源与问题的解决机制无法承受其学习、生活中的危机事件,并对其产生心理的冲击,使其产生严重心理失衡状态。结合高中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基于心理学中对心理危机表现的描述,可以从学生的情绪、认知、行为、生理四个方面来预测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通过普适性辅导、目标性关注、必要性支持构建起完善的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之需、家长期望所求、学校工作之重、社会发展所需。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3):137-138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发生,由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的方法有一定的偏差,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现不及时和心理危机人数增加。本文在掌握心理危机预警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因素,分别从个体发展状态、社会环境、人际关系、负性情绪等方面建立指标。通过粗糙集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危机数据进行实例验证,为综合评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程度和更有效地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必要且可行的,完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构建"分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确立预警指标体系,识别心理危机的反应,确定预警对象,重点关注危机学生,评估预警信息和发布危机警告.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预防又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和近些年在中学校园开展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即"四早体系":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从而为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对一例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危机的干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咨询案例,提高对同性恋心理危机的认识,积累同性恋心理危机干预经验。方法:坚持保密原则,建立信任关系,采用支持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和治疗。效果:认知得到明显改善,情绪稳定,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危机解除;但改变性取向的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把握同性恋心理危机的特殊性,采取正确的干预方法是同性恋心理危机干预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的"三横一纵"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式,是根据危机管理理论和心理危机的干预理论,探索建立高校大学生预警体系,规范心理危机预警组织的职责,使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最终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