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如书写主体、书写工具和社会文化心理等,这些方面前人都多有论述。然而,对于文字载体这一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却鲜有人进行专题分析。文章以先秦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为研究范围,以文字载体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甲骨文、金文、盟书、简牍、帛书等书法艺术风格,探讨在中国书法艺术风格演变过程中文字载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反问     
反问刘石庵是清朝乾隆时有名的书法家,他致力于独创,形成丰腴厚重的独特风格。刘石庵有一个学生,是另一位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翁方纲的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以古人为典范,不像之处,便认为是败笔。有一次,女婿问岳父对刘石庵书法的看法,翁方纲不以为然地说...  相似文献   

3.
罗皋毅同志在嘈杂、浮躁的氛围中,不猎奇、不媚俗,精心研磨古人书论和碑帖,坚持厚学养、重底蕴、高精神,不袭蹈古人窠臼,更不把艺术僵化在技术层面,力求将传统文化与个人体悟相统一,形成了雄拙朴厚又明朗疏简的个人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4.
蔡清德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111-114,118
书法创作行为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由书家审美趣味决定的,从创作到风格语言确立这一过程中,书家时时面临审美选择取舍,影响书家审美趣味及创作指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代风尚,地域文化图,物质因缘,利益驱动,从众心理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当下的文化生态趋于复杂化,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传统文人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为现代工业文明所替代,书法从而走下了精英文化的神坛,融入到了当代艺术的体系之中。当代书法由于展示方式的改变和现代评审机制的确立,其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风格的多元化,二是各种风格呈阶段性流行。对流行书风的褒贬也不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就具有一定意义,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期刊业发达。期刊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打破了封闭的文化传播困境。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江浙一带、京津地区、粤港地区及巴蜀地区百余种书法期刊发现,民国书法期刊的生态分布具有地域性特点。造成民国期刊地域性分布差异的因素有地理、历史和书法大家的倡导及影响。无论是对于书法理论研究还是书法风格替变,抑或对于书法风格形成背后所潜在的文化艺术背景,民国时期书法期刊都是最为直接和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精髓,其独特的雄浑之美、秀丽之色历来都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及课堂教育体系的完善,书体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1990年国家教育委办25号文件明确地指出了书法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而2013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小学书法教育提高到空前的高度,进一步说明了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学生认知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课堂教育的实施,而教育方  相似文献   

8.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书法艺术是讲究创造的。从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标风格,形成一人、一时代的特殊流派,在不违悖书法的规矩法度之中,取精用宏,批判接受地来继承和发扬先民遗留下来的宝贵基业。经过这样的过程,有了新的成就,而不同于印版文章的陈陈相因,这才是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在学习书法的开始,临摹碑帖是为了接受优良传统。从临摹当中去专研各种用笔、结构的技巧,探讨古人成功的经验。所以作为我们  相似文献   

10.
书法这种特有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用书法作品来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由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催生形成了与书法密切相关的二种文化现象,即书艺潮现象和书画热现象。这两种现象在历史长河中间接地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在本章试图对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待和寻找书法作品应用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缘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守望中国书法》一书对"书以载道"这一问题的论述相当深刻,不但论及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文化精神,而且提出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意志。本文表示赞成,并且认为无论是书法的"道",还是文章的"道",指的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所谓"书以载道"、"文以载道",简言之,就是中国古人以庄重的书法和典雅的古文来表现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书法风格是书法家作品表现的主要思路和艺术特点,它的形成受作者的文化修养和时代的历史背景的影响。书法风格的品评有一定的标准。风格各异的各个时代的书家和作品各美其美,评品的标准也应广博多元。  相似文献   

13.
书法的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生的效果。它包括执笔的高低和运笔的过程,如急缓、提按、轻重、方圆、尖扁、藏露等等。每一种书体,每一种流派都有各自不同的用笔方式。用笔方式对书法风格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古人说“用笔为上”,实质上是指出了用笔在书法基本构成中的关键作用。显然,笔本身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4.
贷币书法出谁手货币,它不仅是经济的反映,也是一定文化的反映。而风格纷呈的书法作为我国艺术宝库的一枝奇葩大大地丰富了历朝历代货币币面,为货币文化的构成增色不少。那么这些货币书法的书写者究竟是谁呢;有普通工作路。据专家考证,秦代钱币上的文字是李.的手笔,...  相似文献   

15.
王献之的书法成就众所周知,而他的书法思想却很少有人提及。他并没有完整的书论传世,但根据他现存的零散言论、书法实践以及人们的传述、评论等相关资料,可以明了他的审美追求,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求新求变,不仅力变古人之法,而且不断超越自己;求便求畅,努力追求最能表现自我,最便捷最流畅地抒写心灵之法;求秀求媚,努力创造与江南地理文化更相一致的书法风格;求一意贯之的创作境界,追求创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他的审美追求不仅体现了东晋中期社会风貌、书法审美趋向的转变,而且也是深入理解"二王"异同等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研读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时,往往会被理论中诸多比拟现象所困惑,难以理解古人对所比拟事物具体、真实、客观的含义,从而就不能正确理解古人的理论思想和对书写技能的继承。比拟现象的产生是与历史上书写的实用性和书写过程中艺术审美不断发展的阐释有关。在众多的比拟现象中,都是对大自然的描述,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在应用比拟时的方式、思想、情感等诸方面独特的文化特点。对古人书法理论中比拟现象的深层思考与阐释,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解读古人的思想、认知、施技诸方面提供研究的方向与理论的支持,同时对当代书法的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学习书法,重在研究。应在三个方面下工夫,即:悟性、功力和知识。悟性是对书法灵魂的感悟。学习书法,一个人除了天生对书法有灵感之外,关键之处就是对书法真谛的感应。习书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世间万物都是机械地存在着。悟通之后,也就是人和书法能对话的时候。那么,看山就不是山了,是雄伟、威严的象征;看水也不是水了,是深沉,是力量,是大自然生命的流动。正如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两个“平正”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平正”是在悟通之前,后一个“平正”是在悟通之后,也就是书法要达到的至高境界。有了悟性,不下苦功也是练不好书法的。所说的书法“功力”,就是指按照古人的书写标准和规范进行书写的程度。不像古帖,不能和古人对话,线条质量上不去,章法、布局不讲究,其表现就是功力未达到。社会文化知识的支撑,是决定着一个人书法道路能否走远的重要方面。有时候所学的文化知识和从事的社会实践,不一定马上用得上,但它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应用,是不知不觉的一种自然补充。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9页认为:“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注释说:“颜骨赵姿,颜骨,指颜真卿书法的风格;赵姿,指赵孟频书法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论西部书法     
古人生活范围狭窄,知识有限,论化艺术的风格都用“南部”、“北部”来划分。本作认为:宏观的看、全方位的分析,化艺术的风格划分应该是以“东部”、“西部”来划分更准确,本即以此来论以云南为代表的西部书法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经历一段曲折后,中国书法又向继承传统的方向回归。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古典关学的中和之关。分析书法中和之美的形成与表现形式,阐述中和之关对书法学习的指导作用有助于理解传统、把握传统、继承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