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动是人的本能,但感动却通常建立在他人的不幸上面。在山东淄博的农村,因为家庭的变故,弟弟黄猛十二岁辍学靠捡垃圾来赚钱为哥哥筹措上学的生活费用,这一捡就是整整五年。在这五年期间,黄猛几乎天天都去垃圾山“淘金”,呼吸夹杂着垃圾腐败味与脚臭味的空气,累了就在泥泞的地上铺张塑料布,躺着歇歇,饿了则在垃圾山旁胡乱吃两口饭。这是种西西弗斯的受难生活,而一切却都让这个十二岁孩子独自扛起。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动流泪,但感动背后笔者却更是感到了一种神经的刺痛。如果哥哥黄亭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大学,是不是也就意味着黄猛所做的一切都将只…  相似文献   

2.
很小的时候,我闯过一次祸。薄暮时分,不小心踩进装着一窝小鸡的纸箱子里,造成三只小鸡毙命、一只身负重伤的“重大事故”。在我家串门的叔叔急急忙忙抱起我,连连拍着说:“不怕,不怕。”我哭得很厉害,心里起伏着一种异样的感觉,不是因为小鸡和我,却是因为叔叔。我将这种感觉学给一个我很崇拜的大哥哥,他说:你被感动了。后来,我再给别人学这件事时,就会加上一句话:知道不知道,我被感动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是一个非常容易受感动的人。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小伙子蹲下身,给自己的母亲系鞋带,我很感动;过斑马线,看见一位小妹妹牵起一位盲人的手,我很感动;有一天散步时,一对老夫妻骑着一辆三轮车从我身边经过,老头登车,老太太坐在上边,剥一颗糖,胳膊伸得很长,绕过肩膀送进老头的嘴里。我竟然被感动得流下眼泪。我很庆幸身边都是好人,而且奇怪的是,所有的好人都被我碰上了。我是一个记者,于是我用我的笔,将这一切写成一篇篇的小文章,我的感动通过报纸,诉说给了更多的人。我很快乐,我认为这些小故事像春风春雨,可以融化掉冬天凝结的冰雪。但是后来就有人说我,你太软弱、太感性、太善良,太……总之,我已经很落伍了。市场经济了,媒体首先要生存,为了挣钱,要千方百计地刺...  相似文献   

3.
记得去年年底央视二套有一“难忘2005”的节目,其中选择了一群人问“2005年你最难忘最感动的事是什么?”一名学生答“2005年我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我上到了我理想的中学。”一名城市退休人员说“2005年我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我们这里的广场允许大家放风筝了。”一名农民工说:“2005年我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我在年内拿到了工钱。”……闻此言语,我也有些难忘、感动了,不为其他,只为这些回答真实、实在,而这些平凡实在的话语折射出的却是一种生活理想、社会和谐、法制进步。再者是媒体展现出的“贴近”意识。何谓“贴近”,就在于其展现出来的语言与说话…  相似文献   

4.
18年的新闻生涯,使我有机会接触了更多的社会底层,十几年的一线采访让我有太多太多的真情感动,如果说这些年写出了一些让人感动的新闻,并多次在辽宁省好新闻评选中获奖,首先是这些新闻事件打动了我,是真心、真情、真诚的感动才有了新闻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没有一颗真诚的心、没有融入浓浓的情,就不可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很感动,为何而感动?因为今天大家为档案而相聚,为历史而相聚……"在不久前慈溪市档案局、慈溪日报社、慈溪市档案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上海滩视野下的慈溪商人》一书的首发式上,宁波市档案局局长孙伟良的这番话感动了我。对于他的感动,我作为一名档案人,发自内心地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6.
这本书是父子共同书写的心灵篇章,是一位父亲因孩子、为孩子而抒发的爱的心声。各式各样的笔中,唯有孩子这枝笔永远纯真、浑然天成。作者说这是一本写给父亲和将要成为父亲的人读的书,我作为五岁男孩的母亲,同样被书中的亲情和爱深深地感动着。父亲细腻的真情感动着我,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倾注的爱和关怀感动着我,为人子对父母的恩情感动着我,作者对家庭  相似文献   

7.
我越来越少被某些内容感动,漫山遍野的微信感人段子和铺天盖地的感恩美文已经让人厌倦。所以,一份由衷感动你的美好是非常珍贵和稀缺的,我正在寻找这样的感动,哪怕它很小,小到直往你心里钻,那种清新和浓烈并在的味道才是我期盼的。春天就要熟了,在这个城市交替往来的时代就让我借助广州的满天星光和西湖的亲水印象来写一笔我一见钟情的恒大冰泉,不为别的,只为那3000万年长白山的一滴矿泉,也为那白雪覆盖下的地下千米涌泉。  相似文献   

8.
苏紫岩 《报刊之友》2010,(8):174-175
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感动我的人”活动是每年通过广大群众推荐的“感动人选”评选出十位“感动我的人”,录制颁奖晚会公之于众,感动人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的矢志保护环境、爱岗敬业;有的坚持自主创新、乐于公益事业,展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凸显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苏紫岩 《今传媒》2010,(8):174-175
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感动我的人”活动是每年通过广大群众推荐的“感动人选”评选出十位“感动我的人”,录制颁奖晚会公之于众,感动人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的矢志保护环境、爱岗敬业;有的坚持自主创新、乐于公益事业,展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凸显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我的职业,让我常常处于感动之中,因了那种醉酒般的感动,我倍加热爱我的职业——记者。 记者,是一种需要激情的职业,只有自身焕发了激情,才能用饱含激情的笔去激活别人的激情。 激情来源于感动。 做记者十几年,每一次采写,我都被深深地感动,眼含热泪去倾听,眼含热泪去感觉,眼含热泪去表现。最终把我的感动变成许多人的感动。 当我甩掉皮鞋、扯下筒袜,把一双赤脚踩在那被夏日骄阳晒得烫人的热土上,听那位做了肠癌切除手术的村支书对我说:“三年后,你再来,这里会大变样”时,我哭了,我就是这块土地的女儿,我没有忘记这块土地的权力。我只有讴歌这片热土的义务。 当我跟着那个奋斗了大半辈子,已是一名地道的水保专家、却因为缺少一纸文凭还做着助理工程师的山里汉子爬上那座他和乡亲们治理了十几年的  相似文献   

11.
《落花生》是一篇既精短又有思想分量的散文。 文中的“我”,即作者许地山,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件事,那个时候作者还是姊姊哥哥的弟弟。文字虽短,把全家五口人都写进去了,有爹爹、妈妈、姊姊、哥哥和“我”。 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是,几乎全篇都通过人物对话来完成的,颇具小说味道。文中三处写到了妈妈,头一处是提倡  相似文献   

12.
20年记者生涯,笔下各种新闻人物百十人之多。其中,有两个极为普通、然而对我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小人物。他们是同胞兄妹,哥哥叫辛福强,妹妹叫辛丽荣。发现这两个人,写出这两个人,不仅使我在新闻人物写作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极大地拓展了我思想立意的空间。哥哥:辛福强的感悟(1)我第一次采访辛福强,是在1982年10月间,那时,他作为大连市“文革”以来第一个镶玻璃个体劳动者,从事这项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当时他并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但  相似文献   

13.
中等个头,圆圆的脸,见人先带三分笑,这便是工程兵工程学院新闻干事许建忠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许干事,是我在学院野战工程系当文书时。那天,系炊事班发生了一个弟弟专程赶到部队劝哥哥退伍不成,反被哥哥说服回去应征的故事。当时不懂新闻ABC的我,在房间里憋了一个上午才像老牛拉磨似的磨出了一篇千余字的稿件来。临近下班,我匆匆赶往宣传处盖章。推开房门,迎面的办公桌前只见坐着一个肩扛中尉军衔的军官,正专心捧着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津津有味地读着。许干事一听是来送稿的,顿时来了精神,圆圆的脸笑成了一朵大菊花…  相似文献   

14.
我哥哥是个黑胖的矮子,这一点有时让他自卑。别人送了哥哥一个绰号,叫及时雨。现在你知道了,我哥哥是宋江,梁山上的宋江是我亲哥哥,我叫宋清。 哥哥上了梁山,拿几百年以后流行的词来说,他下海了。和那些几百年后的小老板创业早期一样,开饭店,搞发廊,做歌厅,跑运输,手里有了一点钱以后,就成立小公司倒粮食倒钢材倒彩电倒冰箱,什么来钱做什么,哥哥在梁山也做着和他  相似文献   

15.
我的南下     
2016年2月3日,武昌桃山村8号公寓,98岁高龄的李夫全应我们之约,讲述了自己的南下历程.老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几句寒暄后,谈话就直奔主题. 读书 我的老家是河北省邢台地区威县后小辛村.父亲本是另一个村的,因为家里穷,小时被送给后小辛村一李姓人家,但日子仍然过得艰难.他小时也讨过饭,后来成家,养育了哥哥和我.哥哥得力后,父亲和哥哥两人劳动,逐渐有了积蓄,盖了房子,置了地,也有吃的了.  相似文献   

16.
兰洁 《大观周刊》2011,(22):131-131,126
小哥哥在《情人》中的形象既神秘又温暖,小哥哥让主人公有了童年的回忆;但是小哥哥的死让“我”伤心胜于离开母亲,甚至让我联想到了“不朽”的人生哲理。本论文就从小哥哥的死的升华让作入手.分析作者对小哥哥和大哥的在心中的形象差异阐释作者和“我”对小哥哥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小哥哥和情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上高中一年级那阵子是1990年,当兵四年并提了干的哥哥探家了,全家了却相思之苦,当然像过年一样高兴而热闹。当看到哥哥那各类获奖证书和金光闪闪的二等军功章时,全家人更是欢天喜地。我在帮他整理东西时,无意间在他的皮箱内看到一张报纸,“解放军报”四个大字赫然醒目,二版登载了全国学雷锋标兵张子祥、李润虎这几位人们熟悉的雷锋式人物,再朝下看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篇题为《唤回春风化细雨》的文章里详尽地记述了我的哥哥——毕军昌立足本职学雷锋,并与张子祥、李润虎等人一起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标兵”的消息。手捧着报…  相似文献   

18.
当了多年编辑,编了上百本书,很少有一本能像《科学人生》这部书稿这样感动我。我几乎忘了自己是这本书的责编,完全沉浸在这50位科学家的故事中。当我一口气读完书稿后,才想起要从头开始做文字编辑工作。 究竟是什么,这样感动着我? 书中的50位科学家,年龄相隔两三代,专业各异,经历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仅占领了科学的制高点,也站在了人  相似文献   

19.
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的丰碑》,是一本反映希望工程的纪实读物,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读着读着,有时实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有一些情节,感动得我流泪,一本书能出到这个份上,应该说是很大的成功。 那么多孩子还生活在贫困线上,但他们渴望读书;社会上那么多人关心他们,把他们当成明天的太阳托起。这些,都使我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20.
我进入齐鲁晚报还不到两年,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成为一名职业记者,期间经历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事情。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两件最让我难忘的小事,这里面承载的是晚报人的激情与信念,是一个新记者的成长与挫折,是我所有的感动与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