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普珺  王贞子 《声屏世界》2017,(10):51-53
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屡创奇迹,但是在这样的奇迹诞生之下,中国影视文化却没有和票房、收视率一同高歌猛进.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影视行业中"流量明星""小鲜肉""高票房,低口碑"等一系列现象的分析,从长尾理论来揭示中国电影行业繁荣假象背后的文化没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那么"一词在媒体播报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误用、乱用等情况时有发生,必须引起注意. 笔者发现,"那么"一词多出自青年影视人员、前方记者和现场主持人以及时空连线中.以8月4日央视五套广州亚运会倒计时1 00天特别节目为例,.时空连线"中几个记者对"那么"一词多次误用,相信收看了节目的细心观众都会有深刻的印象.另外,据笔者统计,央视一个从外地发回的现场连线报道中,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一连使用了8次"那么",以至于平均两三句话就有一个"那么";而这8次"那么"的使用,竟然没有几次是合乎语法的.  相似文献   

3.
巩俐在回答记者提问10年后与张艺谋再度合作时对张的印象时说:"他变得更平和了,那个平和代表了一个人的自信,就是他的自信程度让他不会去随意地说话或者发脾气或者有一些不满的东西"。以此反思人格塑造:我认为"平和"是人格的一种高境界, "平和"不是没有性格,不是没有锐气,不是没有激情。"平和"恰恰是包容了性格、锐气、激情的智慧与力量的体现。以此反思办报:有些报纸就不"平和",总想到扯眼球、冲击力,一个个黑标题就像一根根棒子,生生砸在别人脑门上。刺刀见红的抨击,赤裸裸的呐喊,其实是不自信、没有力量与  相似文献   

4.
在10余年记者生涯中,我亲身实践了600余次暗访,没有一次因为暗访的手段、过程和结果而引起诉讼,没有出过一次差错,也没有出现过记者被打的恶性事件,虽然有10余次遇险,但都化险为夷.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笔者在暗访中对"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一个新闻工作的从业者,特别是一个身处基层的通讯员,谁都想在自己的新闻生涯中,采写出几篇"带响"的作品,业内通称为抓"活鱼".而能否抓"活鱼"不抓"死鱼",就得看自己有没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新闻的敏感强,能在平凡中发现惊奇,而新闻敏感差,遇到新闻却"有眼不识金镶玉",使之"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报2007年2月7日第八版,在《全国女排联赛战罢第25轮》的报道里写道:"经验老道的东道主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展开反击"。句中的"老道"写错了。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3月28日第五版,在《交通意外发生以后》的稿件中写道:"保险业务员果然经验老道。"句中的"老道"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一位股评人士化名董平在媒体上大曝黑幕,声称许多股评家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观点,而全靠"蒙":"如瞎子算命,蒙对了是我水平高,蒙错了是你运气不好."他说,在北美,专业证券分析员一般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假如你拿高科技股的问题去问一名石油业的证券分析员,他给你的回答只会是:"不知道!"而在我国,上至大学教授下至无业游民人人可以客串股评,而且我们的某些分析师还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千只股票了如指掌、百样问题张口即来的"全能"型选手.  相似文献   

8.
"金书"之忧     
近日,在上海,一些出版界人士呼吁取消"金书"的书号,以防止图书庸俗化趋向.<东方早报>报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名大量制造"金书"完全是个借口,"金书"在本质上与"金牛"、"金马"、"金元宝"没有区别.上海市收藏协会一位专家认为:"金书"的核心价值并没有超出其材料价值本身,在收藏界"金书"也并没有形成一个鉴赏、消费市场,购买"金书"的主力人群在企业家中,其作为礼品的价值远远大于作为收藏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一台高配置的电脑做武器,每天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能月赚万元.难道世上真有如此美事?这就是眼下出现有一种时尚新职业--"代秒人".现在每天有数百商家在网上搞"秒杀"活动,10大品牌运动衣,69元的机票,500元的笔记本及液晶电视等等,如果你没有时间参与或"杀技"不够不育,只要出些劳务费找到他们,十有八九会为你"抢"到让你惊喜的宝贝.  相似文献   

10.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觉得,有些新闻对比着看比较有意思. 其一:"天才少年"韩寒首推文集. 讲一句有点尖刻的话,现在众多"韩迷"读"韩书",其实已经陷入"粉丝"追星的怪圈.韩寒深谙其中道理,所以在公开叛逆的外形、语言和文字下面,"欲擒之故纵之"这招玩得特别好,玩得特别出彩.谁都知道,现在支撑他高额赛车费用的,正是来自于他通过出版获得的天价版税.在赛车和出书之间,他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出书,也就没有他的赛车,这就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相似文献   

12.
几乎所有的老板,最羡慕、最向往的赢利模式,就是"银行模式".啥叫"银行模式"呢?笼统地说,就是:他似乎什么都没干,却在赚钱.银行只提供了一个"存放货币"的平台,除了这个平台的基本开支,不需要任何成本.存贷款的利息差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和很多企业平均百分之一二十的利润率相比,的确不高,但银行在"总财富没有增加"、"自己未直接创遣价值"的基础上,就赚了钱.  相似文献   

13.
刘楚 《传媒》2001,(1):42-44
在北京电视台,孔洁绝对称得上是个"腕儿"级人物. 约好11点在电视台的红绿蓝饭店大堂见面,11点整,孔洁迈着轻松的步子,斜挎着书包走来.一眼看去,现实中的他与荧屏上的他相去甚远.那个温文尔雅、光彩照人的孔洁,一下子变成了个个儿不高,黑黑瘦瘦的大学生模样.8年的主持人生涯,8年的名利场洗礼似乎在他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迹.  相似文献   

14.
"报纸杂志化"现象,源远流长,并非从《救亡日报》开始.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报纸与杂志多次相融、互补,但并没有简单地"杂志化".不能认为现在是所谓的"厚报时代",报纸就是"杂志化"."厚报时代"这个概括本身,就是欠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的称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改革开放多年了,"传媒企业家"的概念在官方文件中迟迟未出现.在传媒走市场的步子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传媒企业家"的概念早于官方文件,在业界已经悄悄流行,在某些民间或半官方的论坛中,常会将一些具有复合型素养、有传媒运营能力的传媒领军人物称为"传媒企业家".但在官方文件中没有这些提法,直至最近<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出来之后才看到"培养企业家"的提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关于记者的采访权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通常只是学界根据宪法中"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有关条文,通过"知情权"而引申推论出来的.当然,我们或许也可以从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工作的法规中找到一些相关的条文,但这些都是从管理的角度来制订的.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的美国生活科学网的一篇报道中谈到,科学家已经发现地上和地下的昆虫能够利用植物充当化学电话。而证明这一理论的现象则是"食叶昆虫更愿意选择那些根系中没有食根昆虫的植物"。为了警告食叶昆虫不要"入侵"它们  相似文献   

19.
在登封,谈起任长霞,没有一位采访对象不流泪,我们也陪着流泪.在这种相互的感染中,典型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在7天的采访中,我们找到了"为什么有10万群众自发为任长霞送行"的答案,同时,我们也找到了采访报道的切入点和主题.  相似文献   

20.
而今有一现象,在档案馆工作中潜伏多年竟无人警觉:不少档案馆多年来只是一味被动而机械地按期接收各部门和单位的进馆档案,如此年复一年,按部就班,把此作为丰富和优化馆藏的唯一之举,除此之外,便压根儿没有想过或没有任何实质动作要去主动征集藏于民间和流散社会的重要档案材料.长此以往,亦难怪有不少人怨叹档案馆"馆藏成分单一,内容枯躁"、"文化氛围不浓烈"等等,甚而有人提出了"档案究竟是以服务社会为主还是仅为少数党政部门服务"、"档案信息资源究竟有多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等一类令人尴尬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