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词学家刘扬忠学术成果丰硕,在诗词创作上也用力甚勤,其诗词创作与词学研究相得益彰。刘先生的诗词集《四万斋诗词存稿》模山范水、咏史抒怀,风云气与儿女情并陈,对稼轩词既有追摹又有超越,转益多师,富有时代精神。《四万斋诗词存稿》为如何继承古典文学遗产提供了范例,标志着传统诗词创作在学人笔下的复兴之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中,带有戏谑性的打油诗词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打油诗词中,戏仿手法的广泛使用又成了一个艺术焦点。从创作动因来看,新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强化旧体诗词的社会介入性,现代通俗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发挥旧体诗词的娱乐消遣性,底层作家或业余作者创作戏仿诗词主要利用其快速便捷性。而这三种情形的区分是相对的,三位一体是常态。在戏仿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经典诗词作品的模仿、改造、颠覆三个步骤建构新的戏仿诗词文本,同时借助现代报刊传媒的广泛传播实现戏仿的意图和效果。从文学史的效应来看,戏仿是中国现代旧体诗词文体演变和文体革新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改造了旧体诗词的文体形式,而且扩大和提升了旧体诗词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为旧体诗词重新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喜爱,对中华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章先提出古典诗词创作现状,应对初中生诗词、楹联教学进行尝试,再谈应从初中生开始尝试写作诗词、楹联,语文教师要掌握古典诗词、楹联创作知识,并进一步具体介绍写作知识,初中生尝试古典诗词、楹联创作的作用,古典诗词、楹联创作重在修改,最后强调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创作背景对学习语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创作的背景,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学习内容。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讲授诗词类学习内容时,会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做深入研究,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文化内涵。了解之后再教授诗词内容,教师的内心会底气十足。否则,教师只是把诗词简单地译为现代文,那么初中生学习古诗词时通常以为背诵诗词全文、了解诗词释义即可,往往学习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对诗词理解不透彻,有的甚至不正确。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诗词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在众多诗词中精选的内容一定不只是想让师生背诵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5.
著名画家汤沐黎先生工于油画,擅长旧体诗词创作。收录于《汤沐黎诗词画选》中的旧体诗词,体现了作者沟通当今社会的创作思想,而加拿大蒙特利尔《华侨新报》载文对其诗词用韵问题提出批评,则多偏颇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6.
张大千诗词因丰富的情感、心灵的自由抒写、底蕴丰厚的文化及真实审美的超越而为当代诗词的创作提供了典范,在当下众人皆创作诗词的年代,诗词的美感却愈发缺失、诗词的内涵被忽视、诗词成了粗浅的情感宣泄,导致诗词审美品行的巨大偏离。而张大千的诗词创作的审美风范无疑可以给当下的诗词创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张大千诗词因丰富的情感、心灵的自由抒写、底蕴丰厚的文化及真实审美的超越而为当代诗词的创作提供了典范,在当下众人皆创作诗词的年代,诗词的美感却愈发缺失、诗词的内涵被忽视、诗词成了粗浅的情感宣泄,导致诗词审美品行的巨大偏离。而张大千的诗词创作的审美风范无疑可以给当下的诗词创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电影蒙太奇手法有很多相似或相通之处,蒙太奇用镜头构建电影,中国古典诗词用意象构建诗歌。蒙太奇方式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在新时期,我们对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手法的体现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古典诗词的创作规律和关学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当代旧体诗词创作,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于当下的文学现象,又是对古老的中国诗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在白话文已经成为文学主流的今天,旧体诗词创作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创作数量上有上升的趋势。无论就其社会覆盖面还是创作本身的复杂多样性而言,当代旧体诗词都已成为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当代旧体诗词面对的是当代社会,却又背负着厚重的诗学传统,这就要求研究者既对传统诗学有足够的认识,又对当代社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诗词"下水"创作,是一种新颖的、有益的教学辅助方式。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强调了高校教师"下水"创作的必要性,阐述"下水"创作的内容类型和审美追求,总结了教师"下水"创作对古典诗词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将古代诗词的欣赏视为畏途。如何走出这种教学困境?要摒弃单调乏味的字句疏通和死记硬背的老套路。遵循诗词的创作规律和诗词本身鲜明的文体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彩多姿的现实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掌握诗词欣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俞樾是经学大师,其文学成就居次,因此其诗词创作也不大受人重视,历来对俞樾及其家族的诗词(俞平伯的新诗除外)缺乏系统研究.俞樾及其家族的诗词创作或抒情表意,或反映社会,均有感而发,自然真切.对此进行系统的介绍及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俞樾及其家族的诗词创作及其在湖州近代文学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好“三深”原则,即深刻把握诗词的创作背景;深切领会诗人情感、诗歌意境;深入体会诗词审美特质、贯彻朗诵原则。这将是《大学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只要处理好这些原则,那就会得心应手,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为何写"、"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为思路,辑录了毛泽东在诗词创作方面的23则论述,对毛泽东诗论中的创作论,作了初步的梳理和简要评述。作者对23则诗话分别进行了梳理,解读了它们的基本意涵,而且联系毛泽东本人的诗词创作和当今中华诗词创作中的实际问题,对其学理价值进行了阐发。文中提出的16条"启示",对当代诗学理论建设和中华诗词创作或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最后将毛泽东的诗论同前人的相关表述作了简要对比,点出了毛泽东在诗词的继承弘扬和革新创造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为旅游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魏晋时期士人对山水的游赏更促成了山水诗歌的诞生.山水诗的概念在唐代早已出现,但旅游诗词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古代很大一部分山水诗以及纪行诗、游览诗其实就是旅游诗词.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既有本质上的联系,在内容上二者互相交叉重叠,在创作上旅游诗词又是山水诗词的先导.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又有明显的区别,山水诗词重描摹景物,旅游诗词则重记述过程;旅游诗词观照范围广,山水诗词则相对较窄;山水诗词更多观照自我心灵,以静为贵;旅游诗词更着眼于旅游过程,因而内涵丰富,更显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独创的一种全新文学形式,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有着很大的差异,与教材纯粹收录的经典诗词也有着本质不同。文包诗是教材编著者遵循经典诗词的内在情境,从诗词创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独特的经历和心境出发,以现代白话文创作而成的,表现出优美而灵动的言语风格,与经典诗词一脉相承,为学生真切地感知诗词意境、体悟诗人内在情感搭建了有效的桥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遵循这一文本的特点和规律,为学生搭建高速通道,实现文  相似文献   

17.
诗词互渗现象在宋代的诗话与文人创作中存在非常丰富的材料.本文在疏理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如下几种诗词互渗的表现形式:隐括诗意入词、翻词意入诗、诗句与词句相类、诗词创作相互触发等几个方面,以期直观地呈现诗词在创作中互相影响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描述了唐宋词对诗歌创作的渗透影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白话文逐渐代替文言文成为社会通用的语言工具。旧体诗词选本中也出现了以白话这个语言介质作为编纂标准的选本。这些白话旧体诗词选本拉近了读者与旧体诗词的距离,实现了旧体诗词的曲线传播,也为步入创作窘境的新诗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同时,选家以白话为标准观照古今的诗词创作,也是探寻诗词创作规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当代诗词创作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入声字还要不要区分。入声不但依然存在于吴、粤、闽、客家等方言中,而且当代诗词创作也是以熟读、感受、研习经典诗词文本为前提的。对经典文本越是熟悉,积淀越是深厚,对入声字的认知越深。入声字和平声字混用,对熟悉经典文本的读者,感觉会相当别扭。《诗韵新编》可资当代诗词创作之参考,因为它依据了现代汉语,又区分出入声字。  相似文献   

20.
张文苑晚年致力于旧体诗词的创作,他的诗词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其诗词创作艺术成就也灿然可观.虽然鲜为人知,但对于研究或写作旧体诗词的作者,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