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代是历史上蝗灾频发的朝代之一。蝗灾的发生受气候的影响较大,从发生的地区看,以山东、河南、陕西、中都、河北等地为主。蝗灾也常常与其他灾害伴生。尽管统治者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以及灾后救助,但金代蝗灾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2.
搜集并整理了"地方志"中关于清代甘肃陇东蝗灾记录的史料;从辩证与联系的观点出发,分析蝗灾与水旱灾害、饥荒的关系;从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蝗灾害的社会影响与成因进行探析;呈现清代甘肃陇东蝗灾发生的周期性、规律性和蝗灾发生的特点,并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静 《考试周刊》2008,(10):181-182
明末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在对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河南地区蝗灾有连年性、阶段性、区域性、继起性、积累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明末河南蝗灾危害极大,影响深远,给本已处于多事之秋的明王朝添加了更多动荡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冉浩 《红领巾》2023,(Z1):76-77
<正>蝗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它食量大、能够长距离迁飞,一旦大量繁殖形成蝗群,将给农田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古代蝗灾频发蝗灾、水灾和旱灾是我国古代的三大灾害。最早关于蝗灾的记录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而到了明清时期,关于的蝗灾记载更为详尽。据统计,从两汉至明清,共发生蝗灾755次,大约每3年发生一次,其中,较大的灾害有97次,约每22年发生一次。蝗虫在土中产卵,由于干燥的土壤有利于虫卵的存活和孵化,所以降水量少的年份更容易发生蝗灾,这也是古人常说的“久旱必蝗”。  相似文献   

5.
可怕de蝗灾     
今夏,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区大面积发生蝗灾,各地采取飞机灭蝗与地面防治相结合、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等有效措施,控制了蝗灾的发生和蔓延。 蝗虫的种类很多(我国有400多种),但能成群结队、高飞远迁、危害成灾的蝗虫,全世界只有7种,飞蝗乃其中之一。飞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国时期是秦东地区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高发期,旱灾、水灾、冰雹、冻灾、蝗灾等多种灾害频繁肆虐。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出诸多特点:覆盖面广.危害严重;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多种灾害同时并发和前后继发性明显。  相似文献   

7.
蝗虫是典型的植食性昆虫。由于其食性广,活动繁殖能力强,又能作长距离迁徙,并且对温度、湿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等特点而成为农业上的大害虫。蝗灾是农业生产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蝗虫曾多次造成:“赤地千里,寸草不留,饿殍载道”的凄惨景象。笔者收集了一些有关蝗灾的典型事例如下,借以说明综合防治在消灭蝗虫中的重要意义,供同行们在教学工作中参考。在我国,从公元前707年到公元1935年的2600多年间,有记载的大蝗灾共发生796次,平均每3年发生一次。1927年山东发生一次蝗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蝗灾虽然稍弱,但仍是此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总体气候偏凉,尤其是冬季偏冷,连续性蝗灾发生率较低。但蝗灾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扩大。幽、冀及江南的蝗灾发生年显著增加。因《春秋》灾异观的影响,此期对蝗灾的治理仍依靠人力捕杀。但也出现了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新方法。魏晋南北朝是一乱世,战争与包括蝗灾在内的灾害链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5年、2001年、2007年和2014年河南公路交通网络,运用ArcGIS软件平台进行栅格成本距离分析,研究河南省各个区域到其最近城市节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河南省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各时间阶段,可达性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呈现多极格局且具有稳定性;处于河南几何中心的郑州、许昌可达性值一直相对较低,边缘地区的可达性值相对较高,但随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有所缩小.从可达性变化速率来看,区域可达性变化速率呈v型降低,但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1995—2001年河南省公路网络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且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交通干道指向性,在此阶段公路网络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各区域可达性;2001—2007年可达性值提升较1995—2001年不显著,且某些地区有所下降,与道路改建有关,整体可达性变化速率慢;2007—2014年可达性值改善优于2001—2007年,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总的来看,边缘地区可达性值变化速率比中心地区变化速率快,区域可达性变化幅度与可达性初值有关,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与完善、国家政策以及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对可达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现存龙神庙及相关遗存的总体分布,呈现豫北、豫西较为密集,豫东、豫南较少的特点,多为清代建筑,以政府奉旨敕建龙神庙为中心,地方捐建龙神庙为散点,形成复杂的民间供祀体系。河南龙神庙地域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明清以来河南多水旱蝗灾,水灾促使龙王治水民俗信仰的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龙神庙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