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广泛进行传教活动,地处西北的甘肃也接受到来自西方的基督"福音"。但是,因为交通不便、语言障碍、民族宗教复杂、人口稀少、西方传教士活动局限等因素,甘肃的基督教传播缓慢、教徒数目少,并未像传教士们预想的那样,教会事业会一片繁盛。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前人未曾使用过的有关传记资料对中国内地会传教士马幕杰在中国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传教活动情况以及少数民族基督教宣传册和《蒙英词典》等编译情况作了首次比较全面的概述,对在中国新疆的内地会传教士的传教时间、经历做了一些新的界定,并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认为他们既有西方文化传播者的身份特征,同时又是符合西方殖民势力利益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医务传道方法与“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早期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0年,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其传教活动中,根据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态度,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传教方法,即“医务传道”方法。传教士试图通过为一般民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来扩大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基础。1838年成立的“中国医务传道会”,是具体推行这种传教方法的机构。从1830到1850年间。在它的组织和支持下,一些传教医生在各通商口岸分别开办了医疗机构,医治病人数十万。“ 医务传道”活动使基督教新教势力在中国的扩展获得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在客观上也为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基督教音乐是随着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传播开来的。基督教传教±的宗教及音乐传播活动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西方音乐知识的普及,以及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浙江拓展教务,为了增强传教效果,他们创办了各类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在浙江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虽然带有殖民扩张和宗教传播的强行渗透性质,但同时也引入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浙江教育事业的进化.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王宏德 《考试周刊》2011,(13):50-51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接踵来到中国。利玛窦作为西方传教士中的佼佼者,在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调和西方与东方之间的种种差别,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传教策略,充分展现了其调和艺术,吸引了一批人皈依基督教,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凤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2):102-103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进入中国。在他们的传教活动中。创办报刊是一种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以他们办报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教会大学在我国的办学实践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72年起,西方基督教教会势力开始进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此后的70多年里,西方国家通过传教士在我国开办了一批大学,客观上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开办大学的同时,西方教会势力也在我国一步一步地实施着传教,并通过传教对古老的中华民族进行全面的文化渗透与精神控制战略。  相似文献   

11.
自1872年起,西方基督教教会势力开始进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此后的70多年里,西方国家通过传教士在我国开办了一批大学,客观上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开办大学的同时,西方教会势力也在我国一步一步地实施着传教,并通过传教对古老的中华民族进行全面的文化渗透与精神控制战略.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传教士“医学传播”的方式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也将西方的医学传入中国,并利用“传医”获取国人的信任,方便其“传教”活动。同时这种“传教”活动,也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进展,并从沿海逐步深入到内地,给中国近代医学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四个方面分析传教士在中国的“医学传播”活动,提出“传医”与“传教”的关系,及传教士在中国医学领域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馆藏资料为主要基础,描述清末福建美以美会教会两次内部争论,力图从新角度探讨清末基督教史。文章认为:西方传教士并不是清末中国基督教的唯一代表。中国基督徒、西方传教士,同样是清末传教运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清末福建美以美会,传教士的内部矛盾与华人基督徒的影响密切相关。双方的互动交流构成清末基督教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1835年,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基督教眼科医局,这便是存在了一百多年之久的著名教会医院——广州博济医院的前身。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首批美国新教传教士来华之后,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美国的传教事业即跃居西方各国之首位,美国传教士人数占西方来华传教士总数的三分之二上。因此,伯驾创办广州眼科医局之举,作为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初期活动之一,便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15.
王首程 《教育导刊》2003,(8):101-103
自1872年起,西方基督教教会势力开始进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此后的70多年里,西方国家通过传教士在我国开办了一批大学,客观上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开办大学的同时,西方教会势力也在我国一步一步地实施着传教,并通过传教对古老的中华民族进行全面的化渗透与精神控制战略。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传教士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开始了在中国的传教。随着传教活动与当地民众冲突的加剧,各地教案层出不穷,人民把反帝斗争的矛头逐渐指向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基督教会在五卅惨案之后,积极参与了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教会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作用进行基于史实的考察,有助于更客观、准确地理解这一时期的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上,伦敦会作为最早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英国基督教布道会,致力于采取"社会服务型"传教策略和方式在华开展教育、出版、医疗、慈善等活动长达一个多世纪,不少中国知识分子早年曾就读于伦敦会创办的各类学校,或协助伦敦会传教士在华开展翻译及其他文教活动,王韬、孙中山、许地山即为其中的杰出代表。探讨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伦敦会之间所建立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界从一个重要的侧面了解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面对中国朝野的华夷观念及其对基督教持冷漠态度的传教环境,从传教目的出发,认知宣教同时引介西方文明,以改变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其能主动接纳西方文化,进而影响乃至改造中国,以利于基督教传播。其对西学的引介对晚清士人世界观的嬗变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科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从唐代开始,特别是元、明、清(鸦片战争前)三代,时断时续地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基督教,企图把中国纳入“基督教的世界”。可是适得其反,他们给中国文化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得到了在中国传教的“合法”权利。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内推波助澜,试图加快中国的殖民化进程。他们想以学术收揽人心,往往采用以学术  相似文献   

20.
清末,西方传教士取得了在中国传教的权利。引发了很多教案。扬州教案就是其中一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在解决冲突中,英国政府和传教士,是按照条约规定来处理的。在法律上,传教是一项条约权利。清政府和普通民众应该予以尊重。即使清政府与士绅不认同基督教,也应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外国人的传教权,而不是煽动冲突,恶化中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