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二七’工人運動發生前的中國,正是不同派系的北洋軍閥在帝國主義指使下進行著禍國殃民的混戰的時候。自從一九二○年的直皖戰爭和一九二二年的直奉戰爭以後,以曹錕、吳佩孚為首的直系北洋軍閥便成爲主要的統治者,他們和其餘一些大小不等的地方軍閥分割了整個的中國,進行著搜括和出賣的罪惡活動。所有這些軍閥都具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中國不同地區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和一個或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走狗,他們都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的代表者,因此就成為中國人民兇惡的敵人,特別是工農羣衆最兇惡的敵人。  相似文献   

2.
一 東學黨(他們自稱爲東學道)運動是十九世紀末葉朝鮮的反封建反帝鬥爭,是朝鲜人民對榨取剝削的封建統治者的反抗,同時也是對西方帝國主義侵略者和日本的反抗。雖然這個運動失敗了,但它在朝鮮近代史上,仍然有極重要的意義。藉口鎮壓東學黨的起義,日本出兵朝鮮,發動甲午之戰,終於擊敗中國,吞併朝鮮,完成了它五十年來在亞洲侵略行動的第一步。所以在亞洲近代史上,東學党的鬥爭運動也占重要一頁。滿清政府當時既不能積極幫助朝鮮,抵抗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以及日本的侵略;反而支持朝鮮的封建統治者,派兵去鎮壓東學黨,間接地爲帝國主義者服務。原因就是中國統治階級要維護朝鮮統治階級。以投降主義者李鴻章爲代表的滿清政府,寧可使朝鮮向帝國主義者屈服,卻要壓例反抗封建統治者的朝鮮人民。那時滿清方面一律稱東學黨爲‘亂黨’‘亂民’‘土匪’。就連有革命傳統的太平天國晚期領袖洪仁旰的兒子,洪興全所作中東大戰演義,雖然憤慨甲午之敗,意在反帝,對東學黨也沒認  相似文献   

3.
一中國共產黨為和平、民主而奮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根本上震動了許多民族和國家的生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在國際帝國主義反動派的策劃下,軍國主義日本在東方和希特勒德國在西方發動的戰爭,粉碎了戰爭煽動者的如意算盤;由于蘇聯人民的英勇鬥爭,這次戰爭以帝國主義者所沒有預料到的結果而告結束了。’‘在資本主義世界本身,戰爭的結果,三個大國——德國、日本和意大利——從强國名單中勾銷了,法國和英國則失去了它們以前的地位。’至於社會主義的蘇  相似文献   

4.
一 導言列寧的多方面革命活動的最鮮明特點之一,就是他對主觀唯心主義——唯物主義世界觀、先進科學與文化最兇惡的敵人所進行的不可調和的鬥爭。列寧在其一九〇九年春所出版的天才著作「唯物諭與經驗批判諭」中極為完整地反映了他反對主觀唯心主義的鬥爭。列寧在這一著作中對我們表現出他是一個哲學思想的巨人,先進科學與文化的泰斗,捍衛組成共產主義理論基礎的辯識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熱烈的、不屈不撓的戰士。列寧的天才著作「唯物論與經驗批判論」是無產階級黨性、高度的思想性和原則性的最偉大的典範。 這一著作是反對僧侶主義御用奴僕的反動哲學觀點和理論的無堅不摧的武器,這些反動哲學觀點和理論,用列寧的話來說,是屬於「飽食者的黨,統治者的黨,剝削者的黨的」(「列寧全集」第十卷第六一頁)。 這一著作反對各種各樣的唯心主義,首先是反對主觀唯心主義,因為主觀唯心主義過去是,现在仍然是爲帝國主義反動勢力的最骯髒、最醜惡的目的服務的。主觀唯心主義在十九世紀末葉,二十世紀初葉是作創新的「第三派的」、  相似文献   

5.
這本書是俄羅斯蘇维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書籍出版局一九四九年在莫斯科出版的,原名‘论家庭教育’。誠如原書的校者所说:‘這本書不是教育理論的着作。這是一個母親教育五个孩子的故事。’書中完全用文藝的筆調,寫出具體生動的事實,把家庭教育應達到的目標、應遵守的原則和應採用的方法,融化在這些事實里,絕不抽象地教條主義地寫些空洞的理論。這或許就是中譯本把書名改做‘怎樣做母親’的原因。全书译文雖間有不合中国语法的地  相似文献   

6.
一、斯大林同志著作“無政府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歷史環境及其意義 斯大林同志的著作‘無政府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是以論文的形式發表於高加索布爾什維克的雜誌上。發表的時期為一九○六年十一月——一九○七年四月。一九○五年革命的最高峯是莫斯科的十二月武裝起義。在這次革命遭受失敗之後,革命逐漸走入低潮。反動年代到來了,反動的迫害一天天地加强,到一九○六年底,反動年代的一切特點都暴露出來了:革命同路人的消極、頹廢情緒,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反動勢力更形加强等等。因此,雖然斯大林同志這一著作寫於列寧的著作‘唯物論與經驗批判論’之前,但可以說都是屬於同一個時期的。 這一時期的特點,這裹我們只就南高加索的情况加以說明。當時在南高加索是什麽情况呢?這時期斯大林同志在南高加索進行了巨大的革命工作,同孟什維克進行了巨大的鬥爭。當時南高加索的歷史特點之一就是以車爾克茲希維爾為首的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思想的崇拜者——集團向馬克思主義發動了瘋狂的進攻。這個無政府主義者的集團,是個不大的集圑,羣眾也並不跟他們走,但是牠們疯狂地向馬克思主義進攻,污蠛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也是中国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階段。這一次革命戰爭的取得勝利,不僅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二十年來的反革命統治,而且推翻了帝國主義一百年來在中國的統治。換句話說,這一次革命戰爭的勝利,結束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建立起新民主主義的社會,這是中国‘历史的轉折點’。又因這一次革命戰爭的胜利‘發生在一个具有四萬萬五千萬人口的國家內……發生在世界的東方,在这里共有十萬萬以上的人口(佔人类的一半)遭受帝國主義的压迫’,故‘不能不引起這些被压迫民族的歡欣鼓舞,同時對於正在鬥爭的歐洲和美洲各国的被压迫人民也是一种援助’,(毛主席一九四七年十二月論目前形勢與我們的任務)。所以這一次革命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不仅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然而具有這樣重要的历史意义的一次戰爭。將在我們的教學上要求达到一些什么目的?教學的重點应该放在那里?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願意提出个人的意見,以供參考。  相似文献   

8.
(一)“自從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註一) 當時反動统治者清廷雖然投降了,但廣大人民百年來反對帝國主義及反對媚外官僚的思想情緒却逐漸普遍於全國。較開明的士大夫階層受到環境的刺激漸漸形成了接近民族资產階級的改良主義思想,而反動統治階級爲了媚外和鎭壓人民的英勇鬥爭,實行了會國藩李鸿章等一批新官僚的‘船堅砲利’政策,搞起了所謂‘洋務運動’,他們以爲如此,即可維持反動的統治。他們的‘功續’是出賣了民族利益,替帝國主義開闢了更平坦的道路,想靠借外債來滋補,而把國家的關稅、鐵路、礦場等作了抵押品;他們所倡的‘官督商瓣’的工業和交通事業成爲了民間資本自由  相似文献   

9.
親愛的高小和初中畢業生的家長們: 今年暑假,全省有二十八萬多高小畢生和六萬多初中學生在學校畢業了。這些青年學生的畢業,一方面為我們的中等學校提供一批合格的新生,另一方面也為我們國家的生産建設事業增加了大批具有一定政治覺悟與文化知識的優秀的勞動大軍,這對國家和每一位畢業學生的家長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對於把青年一代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新人,是十分重視和關心的,這只要看看四年來本省文教事業的發展情况,就可以知道了。本省現有中學生和小學生的人數,和解放前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學生最多的一年(一九四七年)相比,小學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法西斯德国袭击了波兰。当天,英法两国政府曾‘要求’希特勒停止軍事行動并由波兰撤出自己的軍队。三日,以最後通牒的形式提出了這一要求。但德国拒絕了上述两国的照會。同日,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一九四一年六月蘇德戰爭爆發,同年底,太平洋上的戰爭開始了。 這次戰爭延续了幾達六年之久,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才告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這次战爭是世界各种經济和政治的力量在現代垄断資本主义基礎上的必然产物。’‘资本主義世界經济体系第一次危機底結果產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危機底結果產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两次世界大戰產生的根源虽然相同,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按其性质来说,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不同的。 顯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国主义与帝国主義国家之间的戰爭,因而是為着重分世界的掠夺性的非正義的戰爭,是最反動的戰爭,是近代奴隸主為着保護与帝国资本主义奴役制度而進行的戰爭,是帝国主義戰爭。  相似文献   

11.
一、斯大林的著作‘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意義 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辯證唯物主义與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在‘聯共(布)党史’中,於一九三八年出版。‘聯共(布)黨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知識的百科全書。在這本書中表明了行動中的馬克思主義;表明了運用於无產階級黨的實踐活動的馬克思主義。‘聯共(布)黨史’這一著作是世界革命運動、工人運動的第一個突擊隊——蘇聯共產黨的巨大經驗的概括。在這一著作中表现了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社會主義在蘇聯取得勝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相似文献   

12.
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結果所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鞏固的有力事實,這個革命勝利的决定條件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民群衆為推翻殖民地壓迫而鬥爭的鼓舞者和組織者——一直是遵循著馬列主義的學說的。關於殖民地革命的戰略和策略的最重要的問題,列寧和斯大林的偉大思想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勞動人民照明了一條從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壓迫下走向勝利的道路。斯大林同志在自己的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题的著作中豐富了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的理論,他曾指出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是密切聯系著的,並强調地說,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被壓迫人民在為社會主義而鬥爭時應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者。斯大林的許多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題的著作武裝了殖民地和附屬國的人民去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而鬥爭。在他們面前顯示了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思想必然勝利的遠景。帮助了他們根據蘇聯人民的經驗,學習如何去爭取自由與幸福的生活。今年(譯註:一九五二年)是斯大林同志發表關於中國革命的重要著作的二十五周年紀念。這些著作有‘中國革命問題’,‘與中山大學學生的談話’,‘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的任務’,‘時事問題簡評’等等。約·維·斯大林同志關於中國問題的著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卓越的貢獻,對於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有著巨大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這些著作給中國  相似文献   

13.
三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加速了革命的步伐一九二三年六月,在廣州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到會代表三十人,代表着黨員四百三十二人。毛主席出席了這一次大會,在大會上當選爲中央委員。大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投降主義倾向,認為资產階級民主革命應該由資產階級來領導,‘一切工作歸國民黨’,無產階級只能站在消極的幫助地位,而不必爭取革命的領導權。以張國燾爲代表的關門主義傾向,認為共產黨不應當與國民黨合作,只有工人階級才能革命,國民黨是不能進行民主革命的。大會批駁了這兩極錯誤倾向,决定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成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的聯盟,同時保持共產黨在組織上和政治上的獨立。毛主席在這次大會上堅持了正確意見,反對了右的和‘左’的錯誤傾向。  相似文献   

14.
一十月社會主义革命一聲砲响,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嶄新的時期’,開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為了抵制革命,抵制馬克思列宁主義,美帝国主義的走狗、杜威的門徒胡適發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談些主義’、‘新思潮的意义’等一些反動文章。在‘新思潮的意义’中,胡适提出‘研究问题,輸入學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號,來標榜他的实验主義。所谓‘研究問题,輸入學理’,就是竭力輸入集中代表了帝国主义压迫奴役勞動人民以及疯狂地侵略其他民族、国家人民的利益的反動的實驗主義;所谓‘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就是提倡考据,引導人們鑽到故纸堆中去,以便按照帝国主義的意图把中國文化造成半封建半殖民的‘文明’,以至‘全盤西化’的‘文明’。  相似文献   

15.
巴黎公社     
(一) 一八七一年革命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根源第二帝国的压迫一八四八年,法國產業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聯合起来推翻了代表金融大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成立了‘第二共和國’;但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抵抗勞動的無產階級底統治’(註一),一八五一年,拿破崙第三乘機掌握了政權,建立‘第二帝國’。其時,法國資本主義已接近衰落,法國的資產階級也漸漸由革命的階級轉變爲反動的階級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第二帝國’的反動統治已引起了廣大人民的不满。統治階級‘每年從法國農民抽取如此多的利息,使其數额,簡直与英國全部國債底每年債息相等……一千六百萬的農民(包括婦女與小孩)居住於洞  相似文献   

16.
第二十七章中世中期的歐洲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毛主席:‘新民主主義论’) 隨着中世中期歐洲政治经济发展的過程,出現了文化發展的過程。即從封建文化的完全統治到资產階級文化萌芽並與之堅决鬥爭的發展過程。在這一章中我們要闡明的有三个主要问题。(一)封建文化的特徵,它怎樣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二)资产階級文化運動——文藝復興运動怎樣發生的。(三)资產階級文化的特徵,它怎樣為資產階級服務。关於第一個問題,在上一册課本第二十章‘中世紀早期世界文化’中已經觸及到了。但這里仍必須和它聯系起來。西歐封建文化有这樣兩個特徵。第一、宗教支配着一切文化領域,教會  相似文献   

17.
一俄国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極大地影響了全世界革命運動的發展。偉大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運動正是在十月革命後世界革命的新形势下發生的。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反對帝國主义和反對封建主义的‘五四’運動。在這個時候,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的传播;也正在這个時候,中國工人運動開始高漲起來;而且,在這个時候,中国革命開始得到共產国際和蘇聯的援助。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基礎上,一九二一年中國共产黨成立了。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在黨成立後到黨领導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之前,短短的四年间,中國工人運動在黨的领導下迅  相似文献   

18.
一 滿清入关後四十年的民族戰爭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所领導的農民起義軍在山海关一帶與滿清八旗兵和漢奸地主武裝激戰失敗,撤出北京,滿清軍隊在漢奸吳三桂勾引下,侵入关內,建都北京,開始對中國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掠夺和統治。由於滿清統治者的侵略、压迫,使全國各地,生产破壞,人民流亡,民族災難,日益加深。在當時的階級形勢下,中国人民已由反抗明朝封建統治階級的鬥爭轉入反抗滿清侵略者的鬥爭了。這時各族人民反抗滿清貴族統治者的矛盾,便成為社會矛盾的主要方面,從而使社會鬥爭中主要的階級矛盾轉化為带有直接,现實的以反抗滿清貴族统治為主的民族矛盾,历史進入了以民族鬥爭為主的另一階段。  相似文献   

19.
一南宋初年的形勢 南宋建立的最初几年,形勢是極為危急的,如王夫之所說,‘當建炎之三年,宋之不亡如縷’。其時,在黄河流域,許多義军繼續反抗女真侵略者,而許多地區已經蹂躪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了。同時,承繼了對內鎮壓對外妥協這個傳統的反動政策的南宋政府對於各地組成的抗金義軍不仅不能把他們組織起來,化成一支強大的抗敌力量,反而使之‘飢饉流離’弱者填溝壑’。這就形成某些地區的階級矛盾的增長。在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夾縫  相似文献   

20.
‘歷史教學’九月號載周南同志論‘天朝田畝制度’中農業社會主義思想一文。周南同志在論證這種思想‘在實質上’的‘反動性’時,列舉了三個理由:一、絕對平均主義是手工業者和小農經濟的產物;二、在小農經濟基礎上來實現‘社會主義’乃是不能實现的空想;三、以農業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天朝田畝制度’中分田法的規定,不是為着使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而是使社會生產力停滯在分散的小農經營的落後經濟形式的水平上,農民不論工作和需要都只有一定的土地財產以維持将够的生活,勢必打擊其向上積極性而難以提高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