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应把“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当作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那么如何在教育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呢?笔者愿在这里作一粗浅的探讨。一、确定一个目标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求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利益和目标。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近几年叫得很响,但真要把“以人为本”落到实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是一个人——人——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适应人性,学校的管理就有高效率。这事实上是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因此学校管理应以“以人为本”的“Y理论”为主,辅之“以规章制度为本”的“X理论”。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归根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要做到以教师为本。也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人,要办好学校,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在"人"的问题上做文章,把广大教师凝聚在管理者的周围,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要求学校工作要重视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将师生的进步、发展、提高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人文化管理,以“开发教师的创造力”为核心,将教师管“活”,引导教师从“绎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过渡,由把教师当作以谋生为目的的“教书匠”向教书育人、既当教师又当人师的一代名师目标奋进。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十分明白的道理,但是仅仅把它当作一句管理的口号,还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这是检验管理者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都知道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动力和核心都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学校管理是一个由“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构成的管理体系,即“人-人-人”的管理体系,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尤其是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学着做一个会赏识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6.
颜肇鹏 《教育》2015,(8):11-12
在学校管理理念中,以人为本是核心理念;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头脑,学校要把这个要素融入核心理念中,凸显教师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就应该在学校管理中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那么,在教师管理中,如何真正实现"以师为本"?本文就此作一摭谈。教师管理现状分析纵观当前的学校管理,不难发现,多数学校强调的科学管理通常是制定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教师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人是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因此进行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树立人本观念,教师管理也不例外。这是学校管理和教师管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教师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学校教师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是教师,学校教师管理的成功和失败也取决于人,取决于教师。学校管理者既要把教师看作是管理的对象,更要把教师当作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学校管理的根本力量,这就是“以人(教师)为本”的内涵。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当制定的管理目标被教师认同,管理意图被教师理解并接受,管理主张与措施与教师们…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十分明白的道理,但是仅仅把它当作一句管理的口号,还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这是检验管理者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都知道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动力和核心都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学校管理是一个由"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构成的管理体系,即"人-人-人"的管理体系,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尤其是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学着做一个会赏识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9.
徐大为 《教师教育研究》2001,13(5):74-76,73
学校管理改革应以教师管理改革为要,教师管理改革又应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转化为学校管理行为,应从教师"聘任"、"评价"和"奖励"激励着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国各个学校逐渐确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本,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力提高。分别从"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的内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中学学校管理中的运用,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而精神关怀又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人又是教育的出发点、核心、目的和归宿,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因此,社会及教育界对于"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也越来越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入的过程中,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的感受,认为应该把加强中职学校"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班级管理模式作为优先目标,选进教学目标及模式中,以此实现我国中职学校班级人本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福建闽侯特殊教育学校是由培智部和聋部组成的,在学校管理上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根据我校的特殊性,我们遵循人本原理,并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把人放到中心位置,努力做到办学为人、办学靠人,在学校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一所学校发展如何,关键在于"知人、明人、用人"。如果能抓好学生、教师和领导班子之间的"和谐"发展,就可以增强学校管理的效能,提高办学水平。一、"以人为本"改善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未来的竞争中,人才是关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对传统的课程目标、内容及手段等进行变革,而且需要对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及观念等进行变革,即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在呼唤创新精神的今天,管理在本质上应是以张扬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懵能,弘扬人的价值为目标。学校管理也是如此,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从而实现资源优质配置,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的目的,真正地促进教师自由而个性地成长,把学校建成教师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校管理中的第一个"人"——人本近年来,"人本管理"常见诸于报刊杂志与专家报告之中,但对于作为实践工作者的校长来说,"人本管理"的路实在是走得太艰难了。关于这个问题,做理论探讨的人多得很,理论方面的宏篇巨制也多得出奇,理解不了也是正常现象。什么叫"人本管理"?本人粗浅地认为,"人本管理"就是管理者要把所管理的人当作"真正的人"看待。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人本管理"就是"把老师当作人""把学生当作人"来管理,但都忽视了"把校长自己当作人,一位普通  相似文献   

15.
王营 《宁夏教育》2008,(12):18-18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其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二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价值。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应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要把教师当作关键的人才资源而非利用的对象。领导与教师不存在经营和被经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锋 《教育革新》2006,(1):12-13
一、以人为本的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要求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刨造性。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求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应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把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学校内部的教师管理主体是校长。校长对教师的管理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提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内涵在于校长参与教师管理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现代教师管理理念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参与到学校常规管理之中,并创造性地优化育人环境,继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针对农村学校目前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实际,我校调整内部改革方案,把建设新型教师队伍当作改革的重点内容,并在不断的思考中,分步开展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误区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我为本" 现在许多学校,教师乃至中层干部都把校长称作"老板",而教代会只是流于形式,学校内部的矛盾、问题一大堆.这些"老板式""校长负责制",口号上喊"以人(教师)为本",实质上就是以管理者自身为本,严重扭曲了教师管理的"促进、改善、提高"的本性.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作为一门培养人、教育人的艺术,应该讲究"诚"与"实。诚——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只有把目标变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齐心奋斗的目标,才会有成功的管理。兴校之道,无外乎以人为本。人和则校兴,心齐则事成。校长应该把自己放在与被管理者人格平等的地位,真诚地与他们相处,真诚地为着共同事业与他们一起奋斗,建立志同道合的情感;应该尊重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所以,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应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即在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追求教师的成长、发展,做到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走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