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促进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迁移。运用智慧技能学习原理.促进智慧技能学习和迁移。运用反省认知理论,促进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相似文献   

2.
孟媛 《文教资料》2011,(9):126-128
学习是新旧知识相互影响的过程,在普遍存在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中,迁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以及迁移理论介绍的基础上,从迁移角度阐述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著名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而将迁移分成4种类型,即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迁移和程序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笔者据此从促成正迁移的角度,对高三生物学复习方法作一肤浅归结。  相似文献   

4.
语言信息处理观与口译笔记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学信息处理理论认为技能习得是从控制化信息处理过程逐渐过渡到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过程。口译笔记实质上也是一种认知技能,口译笔记这一技能的习得也遵循着控制化到自动化的过程。口译笔记的陈述性知识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只有经历这一过程,译员才能熟练运用口译笔记技巧进行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5.
类比迁移是一种重要的迁移现象.在数学中,两个不同知识系统或两个不同问题之间的共同要素以及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是影响类比迁移的两个主要因素;两个可类比的系统存在直接和间接两种关系,具有直接关系的两个系统存在着意义完全明确的类比关系,因此可直接进行类比推理,具有间接关系的两个系统,则需要对类比系统进行变换或重整化处理,建构一个中介系统;在类比迁移过程中,两个系统的共同要素是诱因,而过程性知识则起着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习的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可能发生的某种影响。迁移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在广义知识分类的前提下,对研究性学习中的知识迁移给予理论分析与实践透视。一、广义知识的迁移分类当代心理学家大多同意认知领域的知识分两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前者是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  相似文献   

7.
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然而对于教学技能如何获得和运用的认识却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入手,应用ACT-R理论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研究成果。在其框架下对教学技能的获得和运用阶段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获得的心理过程及其在头脑中的表征、保持与激活等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促进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有效提取的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明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从程序性知识到陈述性知识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9.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知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认为程序性知识不是将知识作为直接陈述的对象,而是作为应用的对象,是一套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传统知识观下的“知识”仅与“陈述性知识”相对应,而传统知识观下的“技能”恰与程序性知识相吻合,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技能是一套习得的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一、几种典型的知识分类理论 我们要探讨教师的专业知识,就不得不对知识的分类进行探讨。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家们从学习过程的心理实质和特点将知识进行了分类,其代表人安德森等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他们指出存在于头脑中的知识按其表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种,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论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义知识观下 ,知识可分为三大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包含技能在内 ,传统知识观下的知识与技能的矛盾因而得到解决。通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数学理解的再认识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现代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大类,根据数学知识的特征,我们将数学知识分为结果怀知识和过程性知识2类,其中结果性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怀知识。因而,数学理解应指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理解。图式的获得、产生式系统的建构、关系和观念表征的完善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理解、程序性知识理解、过程性知识理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知识向能力转化受知识类型、学习策略、学习情境等中介变量的制约。研究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条件与策略是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可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策略性知识调控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问题解决检验个体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徒制”走向现代,得益于“工业革命”和社会职业发展的推动,也是“知识革命”和教育自身发展之使然。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经济学逻辑”和“知识论逻辑”。现代职业教育的知识论基础,就是人们认识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种知识体系的存在,而传授“程序性知识”需要“工作情景”。这样,真实、模拟、虚拟情境和...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知识的传授,采用何种方法更有利于知识的表达、获取和运用呢?文章结合网站设计这门课程,主要从陈述性和程序性两大知识类型来阐述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知识表征理论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6.
当代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两类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和贮存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 ,获得的方式也不同。生物学教学内容如何根据这两类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提高学与教的有效性 ,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的基本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姚艳波 《培训与研究》2008,25(6):120-123
口译教学应该以技能训练为主。本文从J.R.安德森(Anderson)的认知教学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口译技能的本质、口译技能的内容和口译技能获得的途径.为口译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文章介绍了这两种知识观及其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两种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随着现代信息的飞速发展,掌握这两种知识观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注重学生知识迁移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原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知识迁移原理的应用,从五个方面把握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正向迁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