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2009,(9):68-69
孟宪文,199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教研室,现为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系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理论委员会委员、衡阳油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2.
施德与施刑     
王夫之在比较三国时说,魏、蜀两国,曹操、诸葛亮、刘备都是按申不害、韩非子法家的那一套搞,用法严峻操切,而王道没有了;只有吴国因顾雍、陆逊宽仁治国,所以无苛繁之政,使老百姓生养休息。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他在当时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宋明道学流弊严重禁锢的历史条件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恢宏气魄,独立思考,勇发新论,留下了许多具有思想解放特色的不朽篇章,系统地表达了他在政治、哲学、史学、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写过一篇集中体现他读书论的文章——《论梁元帝读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咏物诗很多。咏物诗可根据是否含有诗人的个人情感而分为两类,一是纯咏物诗,二是蕴含了个人情感、具有一定思想寄托的咏物诗。清代学者王夫之在《盖斋诗话》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两者相较,思想意义与艺术境界的高下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反动道学对人们的思想统治 ,明代统治者 ,把宋代以来的理学家对四书的注解汇编成一部《四书大全》。王夫之的《读四书大全说》(以下简称“读大全说”)是对此汇编中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批判 ,并阐述他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的一部著作。王夫之在《尧典》一文中说 :“天之风霆雨露亦物也 ,地之山陵原隰亦物也 ,则其为阴阳为柔刚者皆物也。物之飞潜动植亦物也 ,天之厚生利用亦物也 ,则其为得失为善恶者皆物也。凡民之父子兄弟亦物也 ,统圣之嘉言懿行亦物也 ,则其为仁义礼乐皆物也”。我国王夫之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大都把自然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范曾 《中国文化》2009,(1):33-38
时代板荡,风云际会,文艺上即立时呈现蕙藉杂处、良莠并生的状态。明末清初有黄宗羲、王夫之、顾亭林等坚守大道之鸿儒,亦有恣肆无度之狂禅应运而生,南宋溃萎,既有朱熹、陈亮诸大理学家风云中立定精神,亦有鼓吹心性、招摇於市的轻薄儿跳腾杂沓于市,这就是历史不断重复的无情现实。  相似文献   

8.
老子《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学术名,自古及今,有不少人将它视为兵书,甚至王夫之将其称作“言兵之祖”。老子生当春秋衰乱之世,为了实现其“道法自然”的理想社会,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兵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开启了道家兵法的先河;二是通过《孙子兵法》广泛影响了历代战争理论和战场实践。  相似文献   

9.
"象外圜中"本自《二十四诗品》,王夫之引而申之,以此作为诗中"景象"的美感要求:"圜中"即诗中所绘之"景象","象外"即诗中未言之"情感",诗歌应由"圜中"而至"象外"。为论证这一观点,王夫之引入了画论中"咫尺有万里之势"的说法,意在借上乘画作中"以实见虚""以少见多""以有限表现无限"的"生势"过程,来阐明诗歌中"无字处皆其意"的"势"之生成过程。画论与诗论,在"超以象外"的层面上达到一种美学的契合。这实际是对"象外圜中"说的"诗画合一"式阐释。王夫之对"象外圜中"说的阐说,开启了内视觉的维度,这对厘清古典诗论中"诗中有画"的内涵,乃至重新认识其现代意义,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13,(12):54-55
蒋啸镝,湖南衡阳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美术系副主任、装潢系主任、工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与美术学硕士生导师,系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设计家协会理事……他长期致力于美术学和设计教育学教学、创作与研究,已出版《中国工笔画技法》等8部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