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的中国电视剧创作呈现出多姿多彩.多元创新的宏大气象。据统计.全国各地报送申请立项的剧目共2977 部89402集,其中批准立项的剧目2128部57629集,与前一年相比.申报的数量有所增加。2005年中国电视剧创作质量有较大提高.创作理念和手法有明显的突破与创新。内容题材方面.在进一步弘扬主旋律.挖掘现实题材的主要构架之下.题材选择及创作亦呈现出多样化,表现领域大大拓宽。反法西斯及抗战题材电视剧占了相当大的部分.成为今年电视荧屏上的重头戏.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热度增加.军旅题材.家庭生活与伦理剧创作持续繁荣.公安涉案、历史.古装武打题材的作品大幅减少.但创作理念有新的变化。各类题材电视剧相互延伸补充.构成了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流行文化,正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随着一部部精彩的电视剧的播出,观众跟随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或喜或悲,或沉重或愉悦。有些电视剧会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谈资,剧中的一些精彩桥段和语言甚至会形成一些有趣的句式,引领某种文化的潮流。这是因为无论是现实生活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无论是谍战剧还是战争剧,都和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的内心发生着种种碰撞和连接,或深或浅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就要求,电视剧的取材、创作、播出要不断提高水平,不断创造精品。这样才能不断满足电视观众的喜爱,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近些年热播的一些电视剧,着重阐述了近些年来电视剧创作的潮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综观2004年国产电视剧创作.可以看出内容题材样式在延续和承接过去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丰富和拓展,其中出现的热点诸如红色经典的改编、亲情剧的继续火爆,再度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具体来看,2004年国产电视剧创作又有了以下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军旅题材电视剧作为中国当代电视剧重要类型之一,在新时期表现出全新的特点。本论文通过对军旅题材电视剧现状的分析,得出军事题材创作核心向两个方向发展,即微观上关注军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而宏观上展现多样化的军人身份。通过对军旅题材电视剧的种类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军旅题材的分类和走向。再从电视剧在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的所在,确定了军旅题材电视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湘军崛起的背景下,湖南本土制作或参与制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湖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现体现了湖湘文化与历史想象的整合,形成了"沉雄顿挫"的创作风格.其创作的独特性既标志了湖南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又为我国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发展和成熟,市场化生产越来越明显。市场化生产带来了电视剧制作的高速度和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电视剧题材类型划分的渐渐成型。戏说剧、秘史剧、武侠剧、推理剧、青春偶像剧、言情剧等等,不一而足。每种类型的电视剧又都是由内部各种类型化的元素组成,农业题材电视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如何通过大众化叙事策略让崇高庄严、"板着面孔"的"革命"题材转变成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产品,成为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思考的重心.由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身份所限,"战争史诗类"题材电视剧在较为狭小的话语空间中多采取展示宏伟战争场面和虚构雕琢细节等商业化叙事策略;而对于"英雄传奇类"题材电视剧而言,战争暴力的展示和革命历史的"移位"叙事成为其赢得市场的主要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探析央视最新热播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文化站长》在创作主题、创作特征、创作趋势等方面的新特点,并结合近期播出的一系列农村剧的情况作分析比较,为今后农村剧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金平 《视听界》2013,(1):50-51
近年来,视频网站加入竞争,省级卫视集体发力,加剧了电视剧市场的高位盘整,本已浮躁不堪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乱象丛生:题材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导演演员漫天叫价,电视剧价格居高不下;电视剧乏善可陈,缺乏精品力作;现实情感剧闭门造车,不接地气;战争题材剧胡编乱造,充斥荧屏。地面频道面对的现实状况是,  相似文献   

10.
孙宝国  吴瑕 《视听界》2013,(4):58-60
新世纪以来,国家在政策和管理层面积极鼓励和倡导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在立项上支持,在播出上扶持,在评奖上倾斜。这些措施对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较前一时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毋庸讳言,仍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相对数量仍偏少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绝对数量直线上升,成为堪与历史题材、军旅题材以及都市题材比肩的电视剧类型,获得了观众广泛的接纳和认可。尽管如此,与其他热门题材电视剧相比,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数量增长上尚处劣势,远未满足广大农村受众的收视需求。  相似文献   

11.
司洪岳 《东南传播》2012,(8):113-114
历史题材类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别,其创作题材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因而自电视剧诞生之初,此类题材便备受专业人士的关注,而生长于传统文化下的收视大众亦对其青睐有加,尤其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大众中持续"升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电视剧市场的两大群体,即电视剧制作者以及收视大众两个方面分析此类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现实题材是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类型。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是当前电视剧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以温暖的基调底色反映火热现实生活,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一是胸怀“国之大者”,加强主题电视剧创作生产传播。二是进一步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优秀作品。三是以培根铸魂为己任,挺立起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精神脊梁。四是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反映好矛盾问题和人间苦乐。五是让人民成为主角,为人民创作、向人民学习。  相似文献   

13.
姜东坡 《视听界》2000,(3):56-56,,54,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电视剧的意见较大,满意度在逐渐下降。人们普遍反映优秀的电视剧太少,充斥荧屏的大多是港台剧、历史剧。一些电视迷抱怨说:按遍遥控器,全都不中意。针对电视的题材问题,业内人士也提出批评:“多了历史的,少了现实的,缺乏未来的。”有人这样调侃:电视剧,爱你要商量。本应受到群众喜爱的电视剧,为什么会遭到冷落?究其原因,一是引进剧特别是港台剧过多;二是题材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4.
媒体扫描     
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创新金昌庆、易前良在《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现状及其创新》一文中指出,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势头很好,但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创新。现实题材剧的创新,要注意处理好与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姚金江 《今传媒》2015,(3):103-104
抗战题材电视剧是一种受到广大受众热烈喜爱的电视剧类型,但随着近几年抗战题材电视剧的膨胀,使其备受热议。通过对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抗战题材电视剧进行分析比较,重点对电视剧中人物形象进行多方面阐述,并从历史角度、美学角度以及情感塑造等角度展开深度剖析,旨在通过客观分析为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为新疆电视事业的起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上世纪80年代维吾尔族题材电视剧开始显现荧屏,至今已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本文以时间和创作机构为坐标,根据维吾尔族题材电视剧的文化取向、创作倾向的转变,梳理并总结了其发展历程。对理论研究处于空白状态的维吾尔族题材电视剧而言,本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自中国电视剧诞生之初就已经出现,并且始终是中国主流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出现了大量经典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建构国家形象、培养人民的爱国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2021年时逢建党百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赢得了广泛热议和好评,获得了豆瓣9.3分的超高评分,是一部难得...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于英雄的叙写,一直是创作的核心内容。多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都呈现出当代人在历史的回望中,对英雄历史所作的现实性观照。  相似文献   

19.
孙雯晴 《视听》2022,(4):127-129
与过往刻板说教的献礼剧相比,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把国家与人民的期冀纳入同一目标,构建了一场盛大的文化仪式,成为联结国家与人民的共同价值谱系.重大主题电视剧充分汲取现代主义质素,将历史现实凝集为镜头中的细节,并透过这些镜头细节将历史更深层次地再现出来.同时,打破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枷锁,用镜头展示人物群像,在不同人物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纵观近10年荧屏上热播的农村剧,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都被具有浓郁北方气息的农村剧所占据,有学者指出"在强劲的东北风之下,南方农村题材电视剧集体失语"。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湖南的《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和吉林的《乡村爱情》对比,来寻找南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同时通过南北两种类型农村电视剧的比较,来观察地域文化、消费导向、语言障碍、经济环境等对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