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小说《红岩》是理解“红岩精神”的重要媒介,也是“红岩精神”的载体。因而,在《红岩》的阅读教学中,应把其与“红岩精神”的传承教学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1962年初《红岩》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多少年来,这篇文章成为人们描述小说《红岩》写作过程的唯一根据。2005年7月24日,论文作者到四川成都采访了原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编剧胡元先生。作为《红岩》作者们的朋友,胡元先生在1956年曾经目睹了《红岩》第一稿的写作。他对《红岩》写作过程的回忆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很不相同的叙述,从中可以看出,解放后的"业余作者"和他们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官方历史叙述和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代表作品《红岩》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一曲《红梅赞》,传唱半个多世纪。这首歌曲背后的《红岩》一书更是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传奇。数据显示,至2000年,《红岩》已有2版59次印刷,总发行量突破一千万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小说。1961年底,由罗广斌、杨益言根据他们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这两口革命者的活棺材中的亲身经历共同创作的《红岩》问世,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红岩》看做共产主义的教科书。40多年来,其昂扬的英雄主义、革命的乐观主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相似文献   

4.
<正>一、了解小说背后的故事,理解题目含义《红岩》这部小说是罗广斌、杨益言根据他们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创作的,出版于1961年。“红岩”本义是红色的岩石,同时也指“红岩村”这个地名,该地位于现在的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红岩村”曾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的指挥中心。“红岩”一词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革命者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5.
邳州,是当代著名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故乡,而我们邳州聋校又是全国特教战线上的"小萝卜头":创建于1991年,刚刚走过10年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6.
《红岩》是我认为在当时那一大批红色书籍中人物刻画最为成功,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小说。一本书,能把一两个主要人物刻画成功就很不易,而《红岩》中一组群像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7.
《今日教育》2011,(7):67-67
《红岩》是我认为在当时那一大批红色书籍中人物刻画最为成功,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小说。一本书,能把一两个主要人物刻画成功就很不易,而《红岩》中一组群像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难能可贵!许云峰、江姐、成岗、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  相似文献   

8.
学校简介哈尔滨市红岩小学始建于1965年,是根据上世纪60年代的小说《红岩》而命名的学校红岩,印刻着历史的痕迹,以其深远的蕴意,丰富的精神内涵,引领学校走上了一条"责任育人、文化育人、精神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在校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学校秉持"生长是幸福、成长是快乐,努力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的办学宗旨,形成了"爱校、乐学、合作、奉献"的校园文化主题,确立了"以德育为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改  相似文献   

9.
小说《红岩》是新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作者以他自己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的经历与见闻,生动地描写了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格。然而,罗广斌写《红岩》绝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同时更是以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的凤凰涅槃,隐性表达了他内心世界一直存留的巨大遗憾。  相似文献   

10.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经典文本--重读《红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40年代末发生在重庆中美合作中的狱中斗争为题材的《红岩》,一直保持着新鲜的魅力,形成了中国当代学的一种奇观。《红岩》具有史诗性特征和宏大的有机结构,打造出了那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一座巨大的英雄群雕,同时作家还将审美视点投向英雄群雕的人性光辉。因此,尽管《红岩》也有它无法摆脱的某些历史局限性,但是由于它具有比较全面的审美功能,能够依然活跃在当代读的理解与感应当中。对于如何提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甚至主旋律作品创作的艺术水平,《红岩》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1.
《红岩》曾被人们喻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它的"奇"不仅表现在人物身上流露出的传奇色彩,同时也体现在作者所采用的民间叙事角度上。文章拟从写作方式、典型场景、山城"土"味等几个方面来解读《红岩》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12.
在考察现代性特征与内容的基础上,从写作方式、理性批判意识、人物形象塑造、身体欲望书写四个方面对《红者》进行分析,认为在这多个方面小说都存在反现代的气质,这成为《红岩》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朗诵专家     
小时侯,我酷爱读书,节假日里常常自己憋在家里手不释卷。像什么《红岩》、《烈火金刚》、《青春之歌》,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等等,大到古今中外的名著,小到流行的杂志小说,统统生吞活剥。有时候,爸爸妈妈看我一个人在那里看书怪孤单的  相似文献   

14.
"昨天还向往着今天,今天已走向明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前程,再铸红岩魂!"和着《红梅赞》的高亢旋律,重庆29中"红岩英烈班"传承"红岩英烈班"——25年的坚持  相似文献   

15.
心理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红岩》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出人物心理,使人物更丰满,情感更真实,情节发展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正>《红岩》里的许云峰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从他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及怎样的革命精神呢?这取决于对许云峰多重身份的认识及对其革命言行的理解与感悟。小说《红岩》是集思想性、纪实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学经典。若要感悟其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从人物形象切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悠悠五十载,《红岩》彪炳共和国史册;漫漫人生路,《红岩》照耀一代人的心灵。我读《红岩》,是在上一个世纪60年代中期。老师在课堂上读《红岩》的一些片段,五十多人的小学课堂上,一片寂静,只有一道道眼光,投向老师手中的书卷。课后,我们就争抢着借阅《红岩》,班上的书不够借,就缠着家长买。家里卖了两只大母鸡,买回了一本《红岩》,我一口气读了两遍。江  相似文献   

18.
衷心的祝愿     
《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要我就小说《红岩》的有关问题,向中学生读者写几句话。我收到编辑部的信很晚了,但它还是促使我提起了笔来。小说《红岩》封面上署名的作者是我们,但我首先应当如实地讲:它的真正作者既不是罗广斌,也不是我,而是许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解放前夕牺牲在重庆集中营里的无产阶级战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同学们读完它以后,如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教益的话,就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至于我们,只不过作了一点记录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是啊,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有一本经典著作我很喜欢,它的名字叫《红岩》。《红岩》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以许云峰、江姐、成岗  相似文献   

20.
<正>194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在重庆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两座秘密监狱——渣滓洞和白公馆中,众多被羁押的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与反动派进行了殊死、顽强的斗争,他们中有的同志牺牲了,有的被解救出来。小说《红岩》的背景就取材于这一段历史。书中的主要人物江姐就是其中最杰出的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