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观是人对知识本质、知识价值、知识表达乃至知识传播的认识。在课堂教学领域,知识观因教学场域的特殊性而有了更为独特的涵义:知识理解即对教学中知识的理解,知识价值即教学中知识的存在价值,知识表达即教学中的知识表达,知识传播即知识教授。从主体构成的视角,根据同一类主体的知识观倾向,可以将课堂教学中主要的知识观划分为官方知识观、学术知识观和实用知识观。这种类型学考察为教学认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考可能,也为更有效地开展知识教学活动带来了启发。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的知识传递是知识服务者为知识用户服务的过程,知识服务是知识服务者向用户提供知识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通过知识的传递,构建知识服务模型,实现知识源到知识接受者之间的知识转移,达到知识服务者与用户的有机结合,实现按用户行为需求来组织服务活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隐性知识理论在当代知识理论中,知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也被称为明确知识、言语的知识、清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课程与知识密切相关,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影响着课程知识体系的创建。传统知识观导致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单一化和静态化,语文教学关注确定的理性知识;现代知识观提倡知识的创建性和生成性,语文教学不仅关注陈述性的知识,也要关注程序性知识、语用学知识、缄默知识,建构全新的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剖析知识"一半"与"另一半"的交互作用,即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个人知识与社会知识、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等五对知识每一对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略探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生成之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问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丰富的感性积累处 1.问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知识的“要点”是连接的,旧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不断拓宽知识的外延.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教师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动力,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网络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教师重要的职业技能。知识管理是知识时代的要求,是建构个人知识体系的基础,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保证。教师应在明确个人知识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精制、知识的存储、知识的转化、知识的分享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更新等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知识组织与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组织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表示出来 ,以便人们识别和了解知识 ,即知识的有序化。知识组织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社会职能 ;知识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具有知识组织的传统和优势。知识组织包括文献资料分类、目录组织工作、书目情报工作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环节中 ,知识组织属于关键因素 ,处于关节点地位 ,做好知识组织工作 ,会促进知识流通 ,发挥知识效用 ,使知识流形成良性循环 ,使知识在传播上更快速、更广泛 ,为读者获取知识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水平,需要构建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体系中,老师根据不同知识体系特点设置知识问题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方法。本文介绍几种构建知识体系中知识问题化的做法,包括:构建模块体系时的知识问题化、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时的知识问题化、构建知识专题体系时的知识问题化、构建知识点体系时的知识问题化等,帮助学生学会根据需要构建知识体系,自我质疑和解疑,从而提高综合、创新等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与知识密切相关,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影响着课程知识体系的创建.传统知识观导致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单一化和静态化,语文教学关注确定的理性知识;现代知识观提倡知识的创建性和生成性,语文教学不仅关注陈述性的知识,也要关注程序性知识、语用学知识、缄默知识,建构全新的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知识的整体化即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记忆的充分调动将相关联的知识重构形成知识体系,进而以知识的系统化促进知识的深化。知识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黏合剂"。在重构知识系统的过程中,它如同"混凝土"一般将知识紧密聚合,进而以步步为营,螺旋上升之势促成对知识的整体学习。历史知识学习是历史学习的起点,在教学中引入"迁移学习"是聚合历史知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凝练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知识构建的发展过程入手,对知识构建的涵义、知识构建的条件、知识构建的内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知识构建与知识服务的关系,知识构建对知识服务的优化作用。如对知识获取的优化,对知识表达的优化,对知识存储的优化,对知识共享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主动式知识系统OPKS,以促进知识的利用.OPKS以主动式知识服务为基本思想,以用户知识需求为驱动因素,通过用户知识需求模型描述用户知识需求的决定因素.利用本体描述异构知识源语义,利用本体映射实现异构知识源互操作.通过用户知识需求与知识源匹配找到所需的知识,主动提供给用户.采用UML对OPKS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采用Java语言进行实现.某研究所应用表明OPKS能提高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与企业的知识活动系统结构,都具有全息结构特征.从知识活动的视角对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基于知识生产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传播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应用的知识转移.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事实上是一个互动过程,需实现知识转移从"单向"向"双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的知识观需遵循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与研究生教育的精英逻辑,这客观上要求研究生具备以高深与广博为内核的知识内容观、以系统化与贯通化为要旨的知识结构观、以稳定性与精英性为着力点的知识价值观。当前,人工智能引发的知识变革诱发研究生知识观发生某种程度异化,主要表征为显性知识遮蔽缄默知识、同质性知识阻隔异质性知识、海量碎片化知识消解系统知识、泛滥的“软知识”侵蚀“硬知识”。为此,优化研究生知识教育、实现知识学习方式转向、构建新知识素养当是人工智能时代重塑研究生知识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的本质职能1.知识管理的含义。从知识经济的应用角度把知识分为四类,这四类包括所有知识的内容。从知识应用的角度,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那么知识管理则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二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也就是对人的管理。隐性知识作为认知的过程存在于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知识共享是由正向知识共享和逆向知识反哺两个过程组成,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为含有知识反哺环节的供应链知识共享设计出最优激励契约.引入一个新的知识价值评价因子,该评价因子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知识共享的效益,对知识需求企业的激励强度和知识供应企业的知识共享努力水平起到调节作用.通过比较知识反哺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下的激励模型,得出知识反哺能够增加知识共享双方的收益并提高知识供应企业的知识共享努力水平,知识需求企业可因此降低对供应企业的激励强度.最后,为激励供应链上的知识供应企业参与知识共享提供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资源的不断丰富,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知识的快速检索、共享和重利用,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已成为知识管理的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在分析知识地图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检索、知识获取、教育应用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型.教育应用模型由学习诊断和专家知识地图两个子模型构成.  相似文献   

19.
从规律到规则: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知识论核心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知识论是从现实性出发 ,以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作为认识的目的和知识的内容。虚拟现实的出现 ,要求我们必须转换视角 ,把知识的规则作为知识论考察的核心。知识的规则是对事物及其关系表述和建构的规则 ,知识规则体现了人类知识的主体向度 ,把世界理解为“自然向人的无限生成过程”。人类知识规则经历了行为化知识规则、经验化知识规则、形式化知识规则和数字化知识规则四个发展阶段。当代社会的知识规则是关于知识的知识 ,也就是如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知识论的立场,检讨高中课程改革在处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等知识价值论问题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面临的困境,至少可以依据知识与行动、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权力以及知识与主体等关系维度,透析高中课程改革在处理学术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官方知识与地方知识以及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等知识价值问题的利弊与得失,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