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博物馆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欧美发达国家都把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学习基地,儿童是博物馆的主要观众和服务对象。2014年美国约有35000家博物馆,其中儿童博物馆约有300多家。在美国,不仅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儿童博物馆,而且其他博物馆也都十分重视儿童的博物馆学习,往往都辟有服务儿童的专区(儿童展区或儿童体验学习中心)。参观博  相似文献   

2.
根据博物馆学者研究,早期的博物馆参观经验,尤其是特别正面或者特别负面的记忆,会继续地在回忆中保存、发酵,甚至影响观众与博物馆的长期关系[1],经营儿童观众,就是经营博物馆的未来。笔者试图将博物馆儿童教育实践模式分为三类,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进而分析其在中国现阶段实施的困难。希翼三种模式的梳理和困境分析能为博物馆从业人员提供实践行为的理论参考,同时呼吁文博界有心之人共同关注博物馆内儿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类公立博物馆在馆内相继设立儿童专区,其在对外营运中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误读儿童专区就是开展儿童教育项目的场所;缺乏儿童展区策展资金、人员和经验;老博物馆并未预留足够的儿童专区空间。为此文中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馆方应明确儿童专区需包含展现本馆特色的展览主题;博物馆应大胆涉足并不断积累、交流儿童展览经验;老博物馆或另辟分馆,或撤换展区,满足儿童展览空间需求。以期切实为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传播效益的提升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博物馆对分众化教育的提倡,学前儿童应受到博物馆的充分重视。然而,由于对这一群体的忽视,我国博物馆学前儿童教育仍处于缺失状态。博物馆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并为自身培养未来之观众。史密森早教中心以其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成为博物馆学前儿童教育的典范。本文试探讨博物馆学前儿童教育的意义,并借鉴史密森早教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实际做法,以期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前儿童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博物馆已进入对公民进行普遍教育的阶段,不少具备前瞻眼光的博物馆开始积极探索观众的分众化教育。而重视儿童群体,改善其服务方式、拓展其服务领域,是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不可推卸之责任。儿童群体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亦因之浮出水面。但此类教育往往无的放矢,并无严谨的学理支撑,教育策划和实施趋同于成人。本文以学科交叉为视角,首先借由对博物馆儿童教育中现存问题的分析,窥寻影响儿童教育效益之症结——儿童教育心理学缺失,接着通过对现代儿童教育观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分析,尝试建立博物馆儿童教育观,以期能有助于博物馆形成儿童群体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但是如何提升博物馆儿童学习的质量,是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元智能理论为博物馆儿童教育提供了一个提升儿童学习认知能力的全新途径。在构建基于藏品实物的“真实情境”基础上,采用“多元切入点”的活动设计模式,辅之以实践共同体的实践参与模式,使儿童利用获得“直接经验”开发多元智能,将成为博物馆儿童教育从“参与”到“理解”提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博物馆服务对象中,儿童是极其特殊又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博物馆作为一个非强制性的学习场所,教育是其重要的社会功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远未得到发挥。近几年不少博物馆纷纷举办各类儿童教育活动,编写儿童教育项目策划书或将成为一种"时髦",其编写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儿童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剖析儿童教育策划书的作用、探究策划书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编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希翼为博物馆内教育工作者策划教育活动抛砖引玉,从而推动儿童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文物类展览是我国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类别。博物馆儿童教育的讨论日渐丰富,但以科技自然类展览和儿童博物馆为多,文物类展览一般以设置儿童活动区的形式作为对儿童教育的补充。然而,与文物类展览分离的儿童活动区或许为文物类展览忽略儿童观众的需求提供了有利的借口。据观察,部分博物馆的文物类展览仍将受众定位在文物爱好者和研究者等成人层面,未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因此,有必要为文物类展览提高儿童教育意识,设计教育活动等提出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9.
儿童们往往认为专门为科学家所开设的博物馆与现实生活并无联系。正因为与日常生活联系不甚紧密,各种展览被笼上一层神秘的、难以理解的烟云。除了学校组织或由尽职的父母领着,儿童们是很少主动地参观博物馆的。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否与博物馆的性质、启蒙思想、展厅环境有关系呢?如何使那些仅仅偶然参观博物馆的儿童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博物馆,并对展览感兴趣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借助于陈列在法国巴黎科  相似文献   

10.
国内博物馆6、7-11、12岁儿童教育相较于欧美博物馆,至少存在两大差距:参与人数较少;同质化现象严重。其背后最大的软肋是对该阶段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不足。在对国内外有关本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回溯的基础上,有据可依地从语言、动作和活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四大心理性特征制订6、7-11、12岁的儿童教育指南并提出博物馆实施的具体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今博物馆儿童教育的一刀切行为,对博物馆6、7-11、12岁儿童教育实践产生较为规范的分龄化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让孩子爱上博物馆》一书着重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在博物馆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并针对博物馆儿童观众的研究成果分析做了深入阐述,对于全面指导博物馆儿童早期教育项目的设计与执行具有现实意义。受该书启发,本文最后以系统学视角,对教师、家长、博物馆从业者等不同主体促进孩子爱上博物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是儿童是在"导师"的引导下,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自主"工作"激发儿童的"内在生命潜力",使其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目标与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博物馆可以充分借助藏品的历史性、趣味性的特点,通过开展趣味性十足的儿童教育活动,帮助儿童自主"工作",挖掘儿童"内在生命潜力",实现儿童健康全面的"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13.
从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入手,本文从体育游戏的特征,儿童注意力的特征,体育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游戏在儿童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体育游戏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历年来,我国博物馆观众群体中,学龄前儿童观众较缺失,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甘肃省博物馆近期开展了一系列亲子快乐营活动,受到小朋友们和家长的喜爱,吸引了大批学龄前儿童参加,社会反响热烈,这是甘肃省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在活动实践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问题的思考,总结出来与同行分享交流,继续探索,希望把今后的工作做的更好。  相似文献   

15.
儿童博物馆在过去二十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一些相关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儿童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展示什么?为什么需要儿童博物馆?”在中国并不为大众熟悉,也没有受到太多博物馆专业领域人士的关注。本文将从影响儿童博物馆的理论及研究,儿童博物馆与其它场馆的区别,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内容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儿童博物馆的核心教育理念。以期通过本文能够把儿童博物馆的精髓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儿童博物馆,为中国儿童教育方式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龄前儿童已有图书信息查询需求,但现有的信息查询系统基本无法支持这一群体的图书信息查询,原因主要在于图书信息组织工作中缺乏对儿童图书查询行为和信息组织模式的调研。从儿童选书策略、面向儿童的图书信息组织研究、面向儿童的图书信息组织实践三个领域整理相关研究与实践,发现现有研究缺乏对学龄前儿童群体与该年龄段常用阅读材料的针对性,也缺乏后测验证。这些研究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主题分类法更适于组织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图书,采用颜色或图像在书脊处进行标识更加有助于学龄前儿童查找图书。表4。参考文献46。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站获取信息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博物馆作为向公众传播知识的重要文化教育机构,纷纷触网,使得观众足不出门尽览世界各个角落的博物馆。博物馆网站儿童版的出现作为一个新鲜事物,为儿童观众带来福祉,为其享用博物馆资源提供了入口和平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博物馆网站儿童版出现的原因以及阐释其存在的作用,希望促成此版本建设的成熟和完善,并使其得到文博工作者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并被不断尝试,有助于积累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经验,推动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理论研究,丰富我国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教育是一种审美体验。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新思维的审美教育模式,在博物馆的教育实践中利用博物馆教育与儿童美育的互动关系,设计一种生态式艺术教育模式来开展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提升博物馆教育领域的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博物馆分众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南京博物院首次推出原创型博物馆儿童展——"暑期动物‘缘’"。展览利用南京博物院多年来积累的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前置调查了解观众期待与需求,结合"分众分类"和抛锚式教学观念,进行文物、标本选择与互动展项设计,使得"暑期动物‘缘’"展览参观体验多元化,较好地满足了公众通过教育展览获取更多知识的需求。该展览为后续研究和改善博物馆儿童教育展览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了较为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科普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儿童教育心理学及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博物馆针对儿童的科普教育活动也越来越细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考虑其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相应的科普教育活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对6-12岁儿童科普进行了专门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地质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科普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