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本解读就是对教材意义的透辟理解与准确把握。文本解读基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解读的标准是准确、深刻、独到。解读的路径或侧重内容,或侧重形式。在内容解读方面,着重关键词语内涵的深层次解读,着力于重要细节的关联剖析。无论内容或形式解读,文本解读都应立足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即选择现成的文章,并按照一定的训练目标和线索编排在一起。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综合、完整的信息系统。可见,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是个性化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随意性。文本解读可从解读思想内容、言语形式和风格流派等三方面入手。本文主要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入手解读初中语文文本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3.
阅读能否达成实效关键在于对文本解读得是否透彻。阅读文本是开放性的,因此,对文本的解读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过度解读或失衡解读的现象,致使阅读教学成为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案例,从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拓展延伸等方面出发,着眼于当前的高中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文本解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聚焦"体性"是为了凸显语文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种差,聚焦"类性"是为了区分文章视域下的各种文类差别,避免语文教学中将各种文类一锅煮的话,发掘文本的"篇性"则是为了区别不同作者的不同文本,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的个性化表现力。从这个角度说,苏宁峰老师没有因循始于言语形式终于言语内容的文学解读或文化解读,而是牢牢坚守由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再返回言语形式的语文解读,不断深入揭示文本的篇性,具有重要的语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内容和形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所以通过行文的形式(层次),就能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必须借助于层次分析;理顺层次,是正确解读文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宁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250-250,252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文章从解读文编要钻进去,包括探幽微、抓对比、找秘秒;文本解读要跳出来,包括从局部跳到整体、从文本内跳到文本外;文本解读要有指向性,包括立足学生、指向语文三方面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之本。在文本解读中只有开展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解读文本的内涵。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旨在提高文本解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本解读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依据文本解读的三大理论,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以案例的形式阐释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9.
阅读在初中教学中举足轻重,而阅读的有效与否扎根于文本的解读。本文通过分析文本解读在目前教师队伍中的现状,找出如何进行有效文本解读的方法。笔者从解读文章标题、解读背景知识、解读词汇知识三个方面一些实践性建议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出现了或教师自身、或文本理解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就文本解读暴露出的主观化、简单化、局部化、复杂化等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文本解读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内容与语言、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观点和方法。文本解读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前提。中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评价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李静瑜 《天津教育》2021,(6):145-147
叙事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很重,掌握叙事类作品的阅读密码,就能快速提高阅读此类文本的能力。破解叙事类文本的阅读奥秘,关键在于筛选学生易于理解的该类文本的特质作为突破口,选用适切的阅读策略,构建对接阅读能力层级的阅读基本模式,以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为支架,以一篇带动一类文本的阅读教与学,从而快速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12.
刘锦翠 《鸡西大学学报》2012,(9):131-132,140
以"镜像"为切入点,从德拉布尔小说的自传色彩、德拉布尔的创作心理来探讨作家如何在小说中探索自我,建构自我以及实现自我。指出德拉布尔以其充满自传色彩的作品,将现实生活和虚构文本进行了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地位,因此成为文本教学的重要切入点。运用模因理论对标题进行分析,然后以之为线索构建文本文化模因网,如此可以更为有效地品读文本,可以更为深刻地解读文本文化内涵,实现教学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知人论世”是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传统方法,基于社会一历史视域的解读,“知人论世”有其合理性与历史意义。但在现行教学实践中存在种种弊端。加之课程与教学语境下“文本细读”的提倡与实践,更有利于完成“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以“知人论世”为切入点,在继承“文本细读”重视文本、语言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的解读方法,旨在达到丰富文本内涵、指向学生个体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广告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在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审美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揭示广告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说明广告不仅是了解文化的一种手段,更是文化的代言,是跨文化商品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期待文革文学研究的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以特设栏目形式组织对革学的研究和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的事。近年对革学的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但多停留于本研究,很难引向深入。要取得新的突破,需要更多地从作品、艺术家、世界和欣赏四之间的互动关系介入,因为其互动关系在革学这一特殊时段中有着突出的、独特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水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水书支撑着水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用水族古老文字镌刻的墓碑十分罕见,这是研究水族古代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识读水书碑文,应在基本掌握水书文字的基础上,找准视点,摸清脉络,方能抓住突破口,准确地破译其文意。  相似文献   

18.
屈原处在“中间物”的历史文化地位上,面对着战国时期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激烈冲突与交流,对两种文化进行了双重的整合与扬弃。处在“中间物”的位置上的屈原.对自我及其人生过程进行的思考.透露出强烈的现实态度和理性意识,显示出反抗精神和自醒意识。它是我们认识屈原心理、精神结构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高级英语”教学应围绕培养英语思维这个主题来进行,力求多角度多层面地讲解课文,要求学生用英语解释英语,掌握活的语言,使其英语学习实现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篇的定义、语篇的特征及语篇模式等角度结合英语阅读实例对语篇宏观结构进行分析,俾使读者对此项研究有一系列了解。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也可根据不同的语篇选择不同的方式分析语篇宏观结构,从而引导学生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学篇章整体理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