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中国生命美学的开拓者。他的生命美学融合了儒学、王阳明心学及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他视宇宙为一大生命,建立了"尽宇宙是一生活"的世界观,并系统地提出了人类文化的根源在于"意欲"的文化观和艺术的本质在于生命本性的流畅的观点。因此,梁氏生命美学思想对我国当代生命美学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超越“生命美学”和“生命美学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命美学”建立在对生命的错误理解上,把生命当成了生命的所有价值,用生命活动囊括所有的美。它根本忽视了生命的意义和对生命的超越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有可能把生命导入低级的感性活动;把美学引向直觉冲动。正如生命的价值在于既活着又超越活着一样,审美的价值也在于生命而又超越生命。生命使其具有现实生活的基础。超越生命,使其具有理想的境界。生命与对生命的超越从来都是美学的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中国美学史从来都不是什么生命美学史,而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历史。生命美学在张扬个性、解放思想的时代有一定的意义,但在人欲横流之时更需要对生命美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数字习语作为习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本文作者运用接受美学理论翻译数字习语.并从读者角色和地位、期待视野及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对接受美学在数字习语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为数字习语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十九世纪末期开始,西方生命美学的诸多流派便陆续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学者对西方生命美学的态度不是以借鉴为主,就是在意识形态的掌控下对之进行全面否定(如1949—1976年间的批判),对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的具体分析迟迟未被提上议事日程。这种欠缺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凸现在一批具有超越意识的中国学者的视野中,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以中国立场穿越西方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5.
目前译界大多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公示语翻译,关注信息对等和功能对等,其实还应从美学和心理学角度来探求公示语翻译的对等,只有实现了美学对等和文化心理对等才能真正实现公示语翻译的对等,才能消除文化隔阂,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所表现出的人的情感、人的价值和人的生命体验,显示了文艺与生活(人的生命活动)的同一性的生命美学特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译论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显的论色彩和美学特征。而西方译论,学派林立,最具影响的学派有符号美学和接受美学理论。中西方译各具特色,总的来说,我国传统译论更倾向于从主观和感性方面去体验翻译过程,品评译作,而西方翻译美学则倾向于从客观和理性方面去思辨和分析翻译过程,品评译作,因此,两翻译理论形成明显的对照。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具有语言的审美特质,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审美内涵。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探讨隐喻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和相应的翻译方法。隐喻翻译方法主要是:模仿、重建、删略。应遵循的原则是:避免引起文化审美的碰撞,侧重译语读者的审美接受,注重美的感觉和联想。总之,译者在翻译隐喻时,要注意从美学角度来进行斟酌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和方向导引,指向生命关怀的课程变革从本质上来说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美学追求,这是对课程变革过程中生命逻辑的寻找,具有一种强烈的儿童文化和生命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更为急剧,各大电视媒体纷纷进行形式多样的改制,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从文化美学的角度对当代电视媒体的形象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加强对电视媒体的文化美学形象建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里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红楼梦》的中英翻译隐含着丰富的文化特色与文化语用含义,译者要把握原语的美学意图、读者的接受审美,关联文化美学再现的文化、语用、交际、美学层面等要素,灵活采用对等、部分对应等再现方式,以最终达成文化美学的再现,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翻译美学提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美学研究严重脱离审美实践,这种脱离使得美学研究缺乏生命力和创新力。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鲜活生动的感性体验世界。继承传统的真正秘密在于挖掘、体会、并在生命个体身上复活这种灵动鲜亮、清新刚健的生命状态,使这些内化在我们现实人格之中。就是说,这种“生命形式”的复活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复活。  相似文献   

13.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英文歌曲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一种文化载体广受中国大众的欢迎,翻译与美学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关于英文歌词翻译,尤其是从翻译美学角度开展的研究很少,本文从"信、达、雅"的角度对英文歌词翻译进行美学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译学探索与美学联姻,是我国译论的突出特色。广告语言是一种集文学、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及修辞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语言,本文旨在运用翻译美学的基本原理探析广告翻译的策略,即在翻译中应注重语言的音韵美、结构美、内涵美与文化美,从而提升广告语言的美感,展现独特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徐一灿 《英语广场》2020,(15):11-13
伴随全球一体化趋势,中西方文化迎来了更深层次的融合。作为深层次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也不断被本地化。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极具艺术价值,在我国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本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具体从视听感性、形态结构和意义涵蕴、物象之于意象以及"以情志为神明"三方面探析译文的审美再现,对文学作品的汉译及译文的评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析"生命美学"的理论偏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既有意识、又有对象的活动。从对“生命”的阐释和通过对“生命美学”中两大“逻辑支撑”的逐一分析,可以层层驳斥“生命美学”对生命的看法。“生命美学”的产生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但是它只是对现状的一种思索与启迪,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萎缩,因而不能构成为一种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电视英语新闻具有美学特质。编者通过大量使用缩略词、复合词、新造词、转化词等,使新闻报道更生动、简洁,传递出新闻英语的简洁美;头韵、双关、仿拟、换喻、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散发着电视英语新闻的修辞美;西方文化负载词和中国特色文化词的使用,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映射着多姿多彩的文化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认知、文化价值取向、文化人格、生命意识和精神家园等方面论述、辨析了具有可比性的中国当代两位散文大家的作品在思想意蕴上的契合、互证、分野与抵牾,并对他们的美学追求和文体风格作了阐发,同时论证了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个性气质、审美趣尚对其散文主旨和文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广告的目的和翻译的基本要求,分析了中西方语言,文化和美学特征的对比,简要总结了商业广告翻译的正确处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