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没有人能解释出境界。或者说境界本就无须解释。境界是我们自己伸出手来,触摸心灵时找到的一种感觉,那感觉提示我们:境界是来自我们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要求,或者慰藉或者抵达。  相似文献   

2.
邓皓 《新读写》2009,(7):99-99
没有人能解释出境界。或者说境界本就毋需解释。境界是我们自己伸出手来,触摸心灵时找到的一种感觉,那感觉提示我们:境界是来自我们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要求,或者慰藉,或者抵达。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以淡泊为大,他能使人超越功名利禄,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庄子思想能使我们在纷繁喧闹的世间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于发扬人性的善良,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也对社会风气的改良起到促进作用,这不仅是我们大学教育的使命,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正沉默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面对厄运处变不惊的坦然和镇定,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宁静和自信。偌大的世界,终究有一块地方是属于你的,没有哪一个人能代替你特定的生命位置。留一份沉默给自己,即使有人在说你坏话,你也大可不必反唇相讥暴跳如雷,对于一个心灵纯洁有修养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5.
生于世,何谓成功?即便是圣人贤士,恐怕一言也难以蔽之。功德圆满,荣华富贵,未必就是成功;淡泊一生,两袖清风,也未必就是庸碌无为。大学生,时代的天之骄子,成功对于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成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选择。也许有时我们会感到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地...  相似文献   

6.
常红艳 《现代语文》2003,(12):48-48
对于成长中的你我来说,故事一定具有恒久的魅力。故事以它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多彩的内容,大胆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构筑了一座座玻璃房子和水晶宫殿,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有了你情感的投入,有了你体验的参与,有了你的联想与想象,有了你与故事中的人物的对话与交流。而这也正是阅读的根本。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读者用心灵与作者、文本进行富有诗意的一种个性化的对话过程。语文是美好的。对话,使得语文阅读更神奇更美妙选你用心灵去阅读,就能走进文章的境界中去,就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  相似文献   

7.
淡泊五题     
(一)、淡泊是面对人生的一种坦然.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坦然面对坎坷人生,让自己生活得晶莹剔透无失落,让自己工作得纯粹自然不惶惑,心灵中自私的成分才会逐渐消除,非分的欲望才会逐渐得到遏制,人生的纤绳才能拉出自己的人格;坦然面对大千世界,让思维时刻净化自己,让灵魂时刻提醒自己,人生的意义才会由自己书写,生命的旅程才会由自己把握;坦然面对熙攘尘嚣,警钟才能时刻响在心窝,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在平凡中奉献出自己不平凡的心血;一个人淡泊的成分越多,非分的欲望就越少,心灵就不会干枯,理想就不会泯灭.坦然的信念越强,悖理的贪婪就越弱,良知就会蓬发,精神就会高歌,留给社会和他人的空间就越大越阔.  相似文献   

8.
<正>写在前面:年少的我们幻想长大后自己会成为怎么样的人,或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我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也有人会顺应自然任其发展。你是属于哪一种呢?面对迷惘的内心、复杂的社会、人生的理想,我们该如何掌握平衡以求内心的安稳与心灵的舒畅呢?听成年人讲述年少时的心路历程,与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进行一次美妙的沟通,对正当年少的你来说也许是一种有益的参考。希望下面两篇90后作者的专访能给你带去一点点启迪。  相似文献   

9.
人是通过其心灵来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或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境界”,因此,人从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境界性的存在。人的心灵的超越本性决定了人的人生境界处于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引导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境界不同,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便不同,因此,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是教育本真意蕴的体现。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对人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智慧 《时代教育》2010,(9):195-195
科研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它影响着我们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它决定着我们能否以一种智慧的工作方式去面对教育教学工作,它还能为我们开发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改变教学状况,促进学生学业进步;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释迦牟尼曾对弟子说:人生有得不到的痛苦,有失去的痛苦,还有得到后的痛苦。对于前两种痛苦,我们都能理解,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当然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什么也会痛苦呢?李叔同是这样解释的——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组成意义的便是人生中的一个个目标。当你实现了一个目标,你的人生便多了一层意义,但实现一个目标,同时也意味着减少了一个目标,也可以说你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教育来说,信任是师生之间实现心灵无障碍沟通的前提,是师生问情感相互融合的粘合剂,更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催化剂;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对于教师来说,信任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必备的育人能力,更是一种高超的教育智慧与艺术。那么,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发生嬗变的今天,当现代人日益步入信任危机的沼泽,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具备了信任的能力?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是否同时存在着现实的混沌?  相似文献   

13.
宽容     
敞开自己的心扉,用自己的心,去容忍别人的错误,去体谅别人的难处,去宽恕别人的莽撞,忘却自我的伤痛而去抚慰另一颗受伤的心,这就是宽容。真心地去宽容,诚意地去宽容,不要将宽容看成是怜悯,也不要将宽容认作是施舍,宽容是你善良的流露,宽容也是你善解人意的最好表示。学会宽容,你不仅会获得别人的宽容,你更会得到轻松、快乐及无负于我的感觉。宽容,其实是我们对做人的一种追求,更是人生的又一境界。要宽容自己,真的很简单。一次考试的失败,可以完全归结为过于马虎,抑或难度太大;对于躺在路中  相似文献   

14.
美在身边,美在心间——有人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回到当下,没有关注自己的心灵,而是太多地把自己放置于扰攘而纷乱的外在场域中,包括随波逐流,追赶时尚,等等;审美发现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它需要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体验,需要有心灵的审视和情感的抚摸,要经过一个由生理感受转化为心理感受的过程;审美——走向心富。审美与心富是互为关系的,即,人的心灵的观照使审美成为可能,而审美实践的进行,则更有益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以及人生境界的提升。对于审美者而言,其中往往即含蕴了或可意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关注     
《当代职校生》2012,(9):2-2
人生的路很漫长,无论怎么选择,我们都要走向成熟,都要朝着终点走去。要学会不断地否定自己,世界是对的,错的是我们,慢慢地剔除年少的偏执轻狂;要学会体察他人,修炼包容大度的胸襟,其实对与错没有绝对,就看你心灵的境界有多宽广;要学会简单,你对世界简单了,  相似文献   

16.
感觉     
感觉冯骥才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睑,搅乱头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绝...  相似文献   

17.
淡泊     
淡泊如春日的溪水,尽可净化你的心灵。它是美好心灵的外露,是洗尽铅华之后的返璞归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淡泊的写照;“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淡泊的内涵。它来自内心的丰富大度,来自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8.
窗·水雾     
面对冰凉如窗玻璃的现实,水雾般的生活,伸出手指,轻轻地划过一道优美的下弧线——告诉自己,这是微笑,也是人生。著名哲学家布留伊艾尔曾说过:“对于人类来说,一生惟有三个事件:诞生、生存和死亡。诞生的时候并无所感。死的时候是痛苦的,但是在活着的当儿却把它遗忘了。”这无疑想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如何,至少要记得你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现实往往如窗玻璃般冰凉。在生活里,你是否乞求过别人给你一个微笑,一个安慰?你是否乞求过天,给你一个机会?是否乞求过一首动人的歌,宽慰自己的心灵?可往往乞求又是没有结果的——现实就是如此的冰凉,如…  相似文献   

19.
修养心灵     
朋友,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20.
淡泊是啥     
史德禄 《高中生》2012,(8):23-23
淡泊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和胸怀,是历经坎坷之后,从人生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豁达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