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巍 《小学生》2023,(1):94-96
新时代,教育强调“五育并举”,但语文教学中,常常忽略了美育。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深入发掘审美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为例,从语文课程内容的剖析、语文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学形式的选择、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等几个方面,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桂平 《课外阅读》2011,(12):335-33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对古诗文教育,从小学的"初步情感体验,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过渡到初中的"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要求,向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初中阶段,教师在教学古诗中如何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其美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享受到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它把语文知识和美育内容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审美天地,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语文教学情趣化。所谓语文教学情趣化.就是“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富有情趣一些”。当然。包括“情感”与“趣味”两个方面。“情趣”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语文教学中与这个词语意义相近或相关的所有内容。构成“情趣”一词包括了“情”和“趣”两个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对学生进行美育,提高其审美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含有丰富的知识,还包含丰富的文美、情美、景美等美育元素。  相似文献   

7.
吴海丽 《师道》2023,(7):22-25
<正>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这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指明了方向。基于美存在于形象之中,以及小学生形象思维异常丰富的特点,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融情入境,联通生活,思接古今,在“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的语文实践中,强化对美的感受、理解和创造,培植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涵育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8.
张旭旦 《小学校长》2006,(6):32-32,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千万次地相信,若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又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品味语言,感受美;以境移情,欣赏美;走向生活,创造美,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标准"对语文美育的目的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初中阶段的目标是"提高审美情趣"。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10.
正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能使学生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美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样地感受到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它把语文知识和美育内容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审美天地,是培养学生审美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近年来,我着力以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进行美育教育,初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尝试中所取得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胡凌 《语文天地》2013,(12):71-73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学生应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形势下,审美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审美资源,引导学生去想象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忽略语文课堂上“审美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是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不可轻视和疏忽。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有别于思想品德课,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德育的有机渗透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它把语文知识和美育内容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审美天地,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主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因其本身饱含美感的特点,使她成为审美教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民族语言的丰富生动决定了语文跟其他学科学习的不同,她主要通过阅读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达到陶情、明义、长智的目的,为此语文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中的美育的教育,叩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受到熏陶感染。如果把丰富的生动的课文讲得干巴巴的,既无“美”又无“趣”,既使学生记住了几个“知识点”,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又有多少作用呢?语文课应把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鉴赏熔于一炉,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手,把美的种子撒向他们幼小的心田,要有意识地把美育教育渗透于教育中,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在语文素养中的美育教育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文就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功能、内容、方法等方面谈些意见 ,供老师们教学、研究作参考。一、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的多重功能审美教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 ,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的直接功能在于对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前 《语文天地》2009,(1):50-5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我们可看出,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极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