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庆元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73-76,84
话语研究至今巳有40余年的历史,而把话语研究理论嫁接到翻译研究只有近20年的历史。话语翻译研究从启蒙到发展所走过的20年,证明了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是可行的。语言学所有成果中,没有一个分支的研究成果像话语研究那样受到译界的重视。话语翻译近20年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成绩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语法、字词或者句子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中心,直到语篇分析理论的出现,才扭转并扩大了以往的一贯研究方向。随着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视角已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对篇章语言学的教学研究,其研究成果逐步在语言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无独有偶,在翻译研究领域,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翻译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潮。翻译文化学派的研究者们将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把翻译研究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的、文化的范畴来加以探讨,并且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实现了翻译研究的微观到宏观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诞生,到1990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再到本世纪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广泛研究,表明了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为我们展现了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理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这一课题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其研究范围、相关课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语篇语言学(textlinguistics)有了很大发展,西方学者纷纷把其理论引进翻译研究领域,这主要是因为当代语言学(尤其是语篇语言学)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例如,语篇语言学把文本视为交际活动,而不是一串串定形的文字与结构,因此,探讨语篇语言学方法如何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界对东方学大师、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开创者威廉?琼斯爵士的介绍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主要研究者有钱钟书、范存忠、周珏良、陈满华、于俊清等。总的说来,20世纪前,对琼斯的介绍和研究主要见于文学界和翻译界,语言学界停留在简单的、零星的介绍上,尚无人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21世纪以来,这一情况有所改观,语言学界取得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几乎没有对翻译的专门研究,把翻译作为研究对象的意识缺乏,因而也没有学科意识。中国翻译学的对象和学科意识逐步乃至完全觉醒在现当代,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建立在20至21世纪之间。西方翻译研究在古代也几乎没有对象意识,到了近现代研究对象意识开始觉醒,20世纪50年代左右研究对象和学科意识全面觉醒,70年代才建立独立的翻译研究学科。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蓬勃发展,90年文化转向,纳入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范式。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只有以语言学的理论作为主干框架,才会对翻译活动有本质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出现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回转"并非偶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确实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但是文化研究只是翻译研究的外部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语言而成为翻译研究的本体。然而,翻译学的"语言学回归"并非回归到结构主义语言学,而是主要应该回归到普遍语用学的语言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李雯 《山东教育科研》2014,(10):I0005-I0005
“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系列文集是近30年来我国英汉对比和翻译研究的历史检阅,共八个分册,涵盖英汉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和翻译学。由陈宏薇主编的《方法·技巧·批评--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分册属于翻译学学科,共选录文章39篇,均为高水平论文,其中多篇为名家名篇,  相似文献   

9.
王佳佳 《英语广场》2021,(10):38-41
本文利用CiteSpace对自2001年以来国内外翻译策略研究的热点变化进行可视化分析。近20年来,国外的翻译策略研究呈稳定发展趋势,而国内翻译策略研究正处于总体上升阶段。本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翻译策略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翻译标准和翻译文化的讨论,而是越来越关注译者风格、翻译理论的应用和实践等领域;而国外研究则聚焦于影视翻译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试图用语言学的观点来解释翻译研究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翻译学研究的语言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即由句法翻译发展为语义翻译并向语用翻译的转向,并探讨了这三个阶段的翻译研究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三十年的翻译研究有其历史阶段性,该文对我国翻译研究范式进行解读,分析了经历过的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和解构主义范式各自的长处和不足,解释了它们不能真正支架起翻译学的理由。该文介绍了研究模式多元清晰的翻译研究新范式--建构主义范式,并阐释了其哲学基础是实践哲学,理性基础是交往理论,语言学基础是言语行为理论,真理观是共时性真理。  相似文献   

12.
吴妮 《海外英语》2011,(12):202-203
20世纪90年代,受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影响,许多西方语言学者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翻译研究领域。这主要是因为语篇分析不再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文章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语篇分析理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在翻译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宋安妮 《海外英语》2013,(15):147-148
我国近三十年的翻译研究有其历史阶段性,该文对我国翻译研究范式进行解读,分析了经历过的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和解构主义范式各自的长处和不足,解释了它们不能真正支架起翻译学的理由。该文介绍了研究模式多元清晰的翻译研究新范式——建构主义范式,并阐释了其哲学基础是实践哲学,理性基础是交往理论,语言学基础是言语行为理论,真理观是共时性真理。  相似文献   

14.
超语言学将人的存在看作是交际中的对话性存在,强调话语的社会-历史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因此,翻译是翻译对自身存在价值的确证;翻译是翻译带着自己既往的全部社会-历史性与原作的对话;新的语境产生新的理解与对话,于是有新的译本。本进而提出:翻译的本质并非话语意义的对等置换,乃是跨化语境下对话语意义的揭示与追寻;翻译批评的标准当是能否提供、促进新的沟通与理解,推动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吕斌 《海外英语》2012,(5):187-189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对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经从理论、描写和应用等不同层面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发展。语料库翻译研究借用现代语料库语言学与描写翻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其理论基础,以翻译文本作为其研究对象,同时引入科学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客观地描述翻译活动本身的规律。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语料库翻译研究为译学研究引进了新的研究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语言学经历了由同质研究走向异质研究的历史过程,它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方言研究借鉴了历史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新特点,同时方言的研究成果对语言学理论建设起到了补充作用,并且拓宽了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印证了相关语言学理论。在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方言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奈达博士的《语际交流中的社会语言学》系统论述了在多种文化视角下,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所涉及的社会语言学因素。这是把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重新审视翻译行为的新尝试。本文拟对该书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8.
刘颖 《海外英语》2012,(1):155-157,159
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活动,而不只是指译文本身。所以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译文的研究,还要更深入到对翻译过程的研究。翻译活动是心理活动和语言应用的统一体,而心理语言学正是对语言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所以心理语言学可以从最基础的语言、心理、思维的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解释和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更深的理论基础。以跨学科的视野来拓宽现有的研究成果已成为翻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传统翻译研究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语境和交际功能。本文重点讨论了语境因素,即“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语言学的领域中、有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人们把它称为“话语语言学”(英语text linguistics,或译“篇章语言学”)。通常认为,认真研究话语语言学是从一九六五年才开始的。但是近二十年来,它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预示着语言科学的研究正在向纵深推进的新动向。在苏联,有的学者认为它已经不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而是整个语言学的根本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