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体会集合图的好处,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借助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老师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引领孩子走进生活,走进故事,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集合的思想和方法,丰富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认识,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亲历建构韦恩图形成过程。短短40分钟,犹如一次原生态的"孕育",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初步的集合知识,更是数学研究的方法与集合思想的浸润。  相似文献   

3.
用平面上一条封闭的曲线所围成的图形来表示集合,这个图形就叫韦恩图.集合中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将集合问题图形化,利用集合韦恩图的直观性,可以深刻理解集合中有关概念和运算公式,有助于显示集合问的关系,所以,韦恩图是进行集合运算的得力工具.在深刻理解集合的交、并、补慨念的基础上,用较简单的韦恩图解有关集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平面上一条封闭的曲线所围成的图形来表示集合,这个图形就叫做韦恩图.集合中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将集合问题图形化,利用集合韦恩图的直观性,可以深刻理解集合有关概念、运算公式,有助于显示集合间的关系,所以,韦恩图是进行集合运算的有力工具.解题时,若能借助于韦恩图进行分析,往往可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使问题简捷准确地获解.  相似文献   

5.
一、集合要点"连连看"1.有关集合问题的解决,一要借助于概念,二要借助于数轴,三要借助于韦恩图,四要借助于函数图象.2.在集合有关运算中,特别要注意空集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1考点阐释1.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应用,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与解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相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借助数轴与韦恩图,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用直观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图示的形象直观性,并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今的数学课本在表示集合或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往往都会用到简洁明了、直观易懂的韦恩图.韦恩图起源何时?韦恩是何许人?我们知之甚少.就连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卡约黎(F-Cajori,1859-1930)在名著《数学符号的历史》中也没有提到韦恩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9.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一、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集合的问题1.利用韦恩图法解决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一般用圆来表示集合,两圆相交则表示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两圆相离则表示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若利用韦恩图法则能直观地解答有关集合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例如: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借助Venn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2.通过分类整理、操作分析、对比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集合图的创造过程,借助集合图体会集合与加法的联系,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培养模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金飞 《考试周刊》2009,(47):89-90
一、案例背景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3.
1.集合问题 求解集合之间的运算及关系时,利用数轴、韦恩图等,可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用直观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图示的形象直观性,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1考点阐释 1.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应用,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与解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相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借助数轴与韦恩图,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在高考中有关集合的题目并非难点,但考生在解题过程中一旦遇上一个特殊的集合——空集,往往比较容易出现错误.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概念、属性及运算等几方面入手,谈谈空集容易出错的那些事儿,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1概念没记牢,"想当然"犯错空集是这样定义的: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08页例1及相关练习。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  相似文献   

19.
韦恩图,也叫文氏图,即用一条封闭曲线直观地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图形。由英国的逻辑学家韦恩提出,他是第一个想到用这样的图来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和试题中,韦恩图的应用不胜枚举,本文对此进行必要的归纳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韦恩图在集合论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从而,韦恩图也被应用到与集合有着密切关系的概率论当中。目前,人们经常会用韦恩图表示随机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借助韦恩图来理解事件概率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