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即将研究开发活动的成果用于生产实际中。”[1]它是我国现行科技体制的重要产物之一。在经济发达国家虽然也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但由于其大部分科研机构本身就是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有机组成部分,大部分科技成果产生于企业,科研与生产结合紧密,因而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不突出。而在我国,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国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科研与生产基本上处于相互分离的境地,故比较而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矛盾和问题更突出一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之相对应的是通过国家的行政划拨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30-132
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是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热门话题。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不符合当前法律规定,从调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的角度来说也不具有必要性;该方案提出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合情理,从实际操作层面也不利于甚至阻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政策的适宜与改革的稳健。  相似文献   

3.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是提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一环。文章构建了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入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名单》的试点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基于t-SNE算法进行实例论证。通过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关建议,为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已迎来攻坚阶段,需要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壁垒。高校学科丰富、智力密集、成果斐然,已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科技成果的最大拥有者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参与者,理应肩负起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重任。但目前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与巨大的科研投入形成强烈对比。因此,亟需深入探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的相关思路及办法,寻找一条适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农业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应注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科技成果价格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教育部于2019—2020年公布两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名单,共包含71所高校。尽管这些高校都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但这些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选取其中41所高校作为样本,收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管理机构网站的信息,通过文本分析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存在单一管理模式和多头管理模式,并细分为5种类型,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呈现多部门、多管理模式的多样化趋势。为适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趋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也为了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提出由产业机构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并重视管理机构的独立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6月4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通知》,旨在通过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后疫情"时代全面创新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过去数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主线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文件印发,甚至在国家立法层面也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然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理论越来越成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环境不成熟、意愿不强烈、成果社会性不足、平台不成体系、队伍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优化转化环境、激发转化热情、提升成果社会性、搭建转化平台、配齐转化队伍等途径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地方综合性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科研经费不充足、专业团队未形成等问题。推进地方综合性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必须转变观念,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改变评价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搭建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管理工作的重点,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和模式对于促进科技成果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出发,通过剖析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的各环节,找到成果转化的瓶颈,认为良好的外部综合服务环境是保证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成果转化模式以供选择。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对于推动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提出了影响当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及解决办法,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亦提出相应创新机制,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核心内容,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全社会知识存量增加的核心动力。5月13日,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对外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规模持续攀升,成果转化奖励显著增长,科技成果转化总体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1 当前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1 农业高校内部存在的问题 1.1.1 对高校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当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认为高校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中心任务,没有把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开发提到应有的位置。也有不少人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4.
探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今 ,科技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做的贡献愈来愈明显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 75 %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 80 % ,英、法、德等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都达到 5 0 %以上。我国“八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率仅占 2 5 %左右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 ,研究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 ,尤其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 ,探讨克服这种障碍的对策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1 现行科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是影响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 ,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并不理想,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重,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互联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四大参与主体、四大功能模块"的系统构建,有助于拓宽高校科技成果信息传播渠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同时,该模式也有助于评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热点。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让模式的信息经济学模型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制度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成功模式标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孵化公司、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重大科技成果打包转化、组建学科性公司、专利运营五种模式作为适合普通高校推广应用的成果转化模式,梳理其模式核心、特点、运营方式,有助于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寻出适合自己的成果转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科技产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高校的技术和智力为依托,由高校创办或参与创办,以开发、推广、转化或转移科技成果,实现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科技经济实体。它既有第一和第二产业,也有知识型的第三产业。 高校科技产业在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产学研联合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和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的博弈过程,利益关系均衡是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本文在回顾科技成果转化与利益均衡理论的基础上,以科技成果转化各方的博弈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博弈模型,提出了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均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玉玲 《江苏高教》2007,(2):137-13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形势所迫,也存有巨大潜力;"三缺乏", 即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和分配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构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