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要指导学生认识风是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解决这一问题是利用“风的成因实验箱”来进行的。这个实验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使空气在小范围内流动起来。通过点燃蜡烛前后的对比实验,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正是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  相似文献   

2.
通过事物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洪湖市峰口镇二小白从虎(433200)我从“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这课教当中。就得到两点启示,授课开始,我为了使学生弄清风是大气流动形成的这一概念,引导学生实验用口吹和用扇子扇着燃着的蜡烛看有什么现象,比较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稍加改进 效果明显潜江市铁匠沟乡社家垸小学余光亮(433129)小学自然第3册19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有一个“炉灶生火”的实验,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来证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炉口”的烟被吸进...  相似文献   

4.
“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实验课的设计阳新县兴国镇中心小学邱永甲(435200)“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这个课题,是小学自然教学中老师感到棘手的课题之一,其原因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引导不得法,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  相似文献   

5.
自然教材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有一个炉灶模拟实验,设计这个实验的指导思想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使空气在小范围内流动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把在模拟实验中的研究结果,扩展到大范围的自然界去,借助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认识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第三册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里有一个的实验,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来证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炉口”的烟被吸进箱内,好像刮起了一阵小风。可是在教学实验中,要想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在点  相似文献   

7.
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炉灶生火模拟实验是本课的关键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木匣炉灶改用饮料罐做的炉灶,把演示实验(可见度小),变为分组实验(直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发性曼散射光谱测量低压流场组分绝对浓度的方法,采用倍频的Nd:YAG脉冲激光器、光栅光谱仪以及带增强器的电荷耦合器件(ICCD)对大气及流动状态下的O2分别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大气的自发拉曼散射光谱和O2的绝对浓度,测量误差小于10%。对于流动样品池中的O2,其拉曼散射光谱的探测可以在2000帕低压下进行。实验表明,拉曼法是一种可以精确测定流场主要成分绝对浓度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用于某大气边界层风洞的新型换热装置,设计了一套水循环冷却系统。风洞内换热器是对第3拐角导流片进行特殊设计,该设计突破传统风洞换热器的设计模式,有效地降低了风洞气流的流动损失。在该设计中进行了换热系统的热力学计算、系统结构设计、流动阻力计算等。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该大气边界层风洞的技术参数,使用新型导流片换热器,可以使该风洞运转温度保持在25℃左右;该设计对于提高风洞实验数据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地启迪诱导儿童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付昶服老师在上《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为解决海陆风的成因,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规律的有结构材料,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这个教学的特点是本课中两个难以使学生理解的内容,学生都真正地领悟了。首先是太阳的热量使大气流动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们也许不知道吧,大自然里有着许多壮丽的景观,例如大气的流动会产生气流旋涡叫“龙卷风”,而流动的水遇到柱状物阻挡会产生水漩涡,我们能不能自己制造一个“水漩涡”呢?一定能!我们现在就用两个大塑料瓶来做“水漩涡”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双语学习》2013,(2):10-10
大家都知道,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那么是什么引起了空气的流动呢7地球上大气受热不均引起了空气的流动。太阳辐射使地面受热,大气也随之受热。地球上的一些地区整年受到阳光直接照射,一直都很温暧。另外一些地区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因此气候比较寒冷。暖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上升。然后冷空气就运动到已经上升的暧空气的位置。空气的这种流动就形成了风。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中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如图所示。这个实验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在木匣内的蜡烛未点燃时,檀香的烟是竖直向上升的(无风),在匣内蜡烛点燃时,檀香的烟从小洞里钻进匣内,从蜡烛上方的烟囱里升上去(风把香烟吹进...  相似文献   

14.
实验改进两例江苏陆飞江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大气的流动、雾的形成两个实验,我在实践中发现用配套教材的现成的实验器材做实验,成功率很低,而这两个实验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这个重点和难点,我以“土”办法对这两个实验作了以下改进.雾的形成实验:1.材料:大...  相似文献   

15.
教学第三册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时,做炉灶生火模拟实验应注意两点:一是木匣做得要严密无缝,除了有意开的孔洞外,不能有其他孔洞和缝隙。否则,蜡烛点燃之后,冷空气将直接从缝隙进入匣内,致使实验不理想或形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中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如图所示.这个实验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在木匣内的蜡烛未点燃时,檀香的烟是竖直向上升的(无风),在匣内蜡烛点燃时,檀香的烟从小洞里钻进匣内,从蜡烛上方的烟囱里升上去(风把香烟吹进了匣内).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孔明灯”迅速升空潜江市铁匠沟乡社家垸村小学余光亮(433129)《大气的压力和浮力》一课上有自制“孔明灯”升空的实验,能够形象生动的说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重量变轻,在大气浮力作用下冉冉升空的道理,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空气浮力的存在。可是在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8.
柯波  杨芳艳 《生物学教学》2006,31(11):53-54
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没有明确实验材料的选取部位、温度和光照强度。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许多用于实验的黑藻标本,细胞质流速缓慢,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到以叶绿体为标志的细胞质流动。本实验通过对光照强度、温度和黑藻叶片在植株上的位置3个方面进行对比,确定使黑藻细胞质在上述组织条件下,加快流速的有效方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相似文献   

19.
气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的性质,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大气的能量却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气温的变化表现为周期变化和非周期变化,周期变化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周期变化,而非周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水平流动和垂直运动。  相似文献   

20.
气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的性质,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大气的能量却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气温的变化表现为周期变化和非周期变化,周期变化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周期变化,而非周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水平流动和垂直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