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个高潮。贾政这一顿噼噼啪啪的板子打下去,不仅打得宝玉皮肉受苦,动弹不得,也打得整个贾府上下眼泪纷飞。而众人纷飞的眼泪,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2003.4《宝玉挨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众人对待宝玉挨打的态度以及宝玉挨打后的心态。一、贾环处心积虑盼痛打几乎每个人都深爱着宝玉,只有贾环除外。贾环对宝玉是一个“恨”字。他乃贾政和赵姨娘所生,不仅年龄小于宝玉,还因为是庶出,地位低下而颇受冷落。为夺回自己“爷们”的地位,他处心积虑要治宝玉于死地。这次机会来了,王夫人的大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是因宝玉而起的,他便在父亲那里诬告宝玉,说是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才导致金钏儿的自杀。挑唆父亲打死至少是痛打宝玉。二、贾政恨铁不成钢狠教训贾政打宝玉表现出一个“狠”字,但骨子里却…  相似文献   

3.
“聋婆子”是《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一文里.当贾政要打宝玉,宝玉在情急之下,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时,遇到的那个耳聋的老婆婆。一个聋老婆子怎么能跟汉初名将陈平放在一起说,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笔者这里并非要比较两人的身份、功劳,只是想浅谈一下他们分别在《宝玉挨打》和《鸿门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犹如雄奇的大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犹如万里长河,烟波浩渺,天光云影共徘徊。阅读《红楼梦》,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红楼梦》作品的教学,应抓住伟大作品的丰富性特征,挖掘文本有利于教学的诸多功能。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较重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文本、思想文本的意义,《宝玉挨打》教学不妨引导学生再作点文化文本、叙事文本意义的研究。为此,我们将《宝玉挨打》的教学作了以下设计:一、教学目标:1.领会《宝玉挨打》一课丰富的社会、思想、文化内涵。2.领会《宝玉挨打…  相似文献   

5.
《宝玉挨打》节选白《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的一篇重要精读课文。宝玉挨打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儿子挨打这本来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家庭事件,但作者写来却极不平常。在这一节中,他几乎让书中所有主要人物全部出场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往往只注意对宝玉、贾政、王夫人、贾母、王熙凤这些主要人物的分析,却忽略了对聋老婆子这一形象主题意义的开掘。  相似文献   

6.
《宝玉挨打》一写到宝钗去看望挨打后的宝玉的情景,教参认为“宝钗的关切多半是表面章”,是虚伪的。我以为这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7.
《宝玉挨打》这篇课文,题虽小,但内容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一大高潮。突出表现了贾政与贾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金钏自杀”等偶然事件激化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宝玉挨打就成为必然了。贾宝玉是荣国府的核心人物,他遭鞭笞自然牵动了全家上下的心。王夫人、贾母等人闻讯先后赶  相似文献   

9.
邹林 《学语文》2004,(11):28-2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在《宝玉挨打》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忧”,更是堪称一绝。宝玉挨打之后。第一个去探伤的是薛宝钗。她手里托着药丸。进门就对宝玉的丫鬟交代了药丸的用法。单从这点看,宝钗的细心周到、体贴入微便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邹林 《学语文文丛》2004,(11):28-2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在《宝玉挨打》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忧”,更是堪称一绝。宝玉挨打之后,第一个去探伤的是薛宝钗。她手里托着药丸,进门就对宝玉的丫鬟交代了药丸的用法,单从这点看,宝钗的细心周到、体贴人微便可窥见一斑。她心直口快,对宝玉十  相似文献   

11.
大师之笔,赋予人物的一言一语,一笑一啼,皆内涵深刻.本文列举了鲁迅《祝福》中众人阻止祥林嫂摆桌子的场面和曹雪《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众人探望的场景,体现了蕴藏于平淡细节之后的奇崛之思.  相似文献   

12.
高小玉 《学语文》2003,(5):18-18
《学语文》2003年第2期有一篇名为《宝玉为何挨打》的文章。此文作者把宝玉挨打的原因归结为贾政的“妒子情结” ,并认为这种情结的产生是贾政“长期处于弱势状态中人格扭曲的结果”。这一观点虽新颖 ,本人却不敢苟同。“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最为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一 ,也是贾政性格表现得较为明晰的一次。气恼、狂怒、痛心、羞愧……一系列情绪都在一刹那间得到了极度的发挥。从中 ,我们能够看出贾政虚伪、冷酷的一面 ,但这并不能说成是贾政对儿子的妒忌和仇恨使然。作为封建传统的卫道士 ,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循规蹈矩、发奋读书 ,…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众人游大观园,宝玉嫌“破荷叶可恨”,嚷着要把池中的残荷拔去。  相似文献   

14.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出重头戏。“严父教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宝玉挨打”一节在情节结构的布局上,人物形像的塑造、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挨打的原因很多。情节如此错综复杂,但叙述得却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挨打的冲击波还一直延续到第74回,为后来抄检大观园种下了根苗。在这一事件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精彩表现。贾政先是“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后是“又急又痛、泪如滚…  相似文献   

15.
汤玫英 《生活教育》2014,(18):61-62
通过对《红楼梦》"宝玉挨打"部分的文本分析,探讨了其对写作的启示:一是巧妙安排矛盾冲突,二是高度统摄人物言行和性格,三是合理剪裁内容材料。  相似文献   

16.
杨帮超 《学语文》2003,(2):9-10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册小说单元《宝玉挨打》一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在这一回里,贾宝玉被贾政打得死去活来,原因是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因此,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作为封建的卫道士贾政不能容忍封建的叛逆者贾宝玉离经叛道,以免将来“酿到他弑君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事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把它视作解读这部著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且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说法不一。其中,在周先慎的《我的古代小说研究》中让笔者再次睹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前半部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围绕着这一事件,曹雪芹在生动刻画出贾府众生相的同时,也借这一事件揭示了贾府面临的三大危机:危机一:贾府荣宠今不如昔  相似文献   

19.
王贵兰 《广东教育》2009,(10):29-30
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混世魔王”贾宝玉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口角伶俐、神采飘逸,其气质与才华非一般人所能比。按理说,宝玉若能潜心修学,定能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不料宝玉却偏生厌学,不学无术——“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众人软硬兼施,但宝玉厌学情绪却始终得不到缓解。  相似文献   

20.
再品贾环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宝玉挨打》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其中有一个与宝玉截然不同的人。宝玉玉树临风,他贼眉鼠眼;宝玉光明磊落,他只懂飞短流长,造谣中伤;宝玉善良纯洁,他黑暗复杂。他正是宝玉的弟弟贾环。在《宝玉挨打》里,贾环的构陷之词是高潮的直接发因,是他让贾政认为宝玉是一个不屑于仕途经济的不创业、守业,甚至会败业的大逆不道之人。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贾环就是个小人。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所谓事出有因,人心的变化绝大多数取决于周围的环境。贾环虽说是贾政的儿子,是宝玉的弟弟,但仅因为是偏房所生,他在贾家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