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日语新词进入汉语词汇,其中一部分已经很好的被汉语"汉化",而有些词语还带有异域风情。汉语吸收日源新词时也存在一些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揭示有助于人们了解汉语自身发展的规律,使日源新词更好地服务于汉语。  相似文献   

2.
不断涌现的汉语新词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又给词汇系统补给"新鲜血液"。从"范跑跑"一词的仿造性来看,ABB式已经从多数是"形+形容词单音节重叠"形式变异为"名+动词单音节重叠"或"名+形容词(或动词)单音节重叠"。依据社会背景研究新词新语,对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语言现象"X体"在网络上流行开来,由此产生了一系列"X体"类新词,如凡客体、淘宝体、TVB体、甄嬛体、梨花体、蓝精灵体等。本文就以"X体"类新词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构成、语义类型、相关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X体"类新词在构成上以"2+1"这种双音节语素加类后缀的格式为构成新词的主要形式,其中,"X体"类新词中的"体"有词缀化倾向,这种类词缀的产生,丰富了汉语的构词法。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看,"X体"类新词多用来表达人们的负面情感。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汉语新词中出现一种充分利用原有词语的外在形式去表达新义的"旧瓶装新酒"现象。这种语言现象有多种类型。"旧瓶装新酒"语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从语言自身以及社会方面找到其原因。这种类型的新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或"隐退",或融入原有的词语中。  相似文献   

5.
复合词"横竖"是近代汉语中的一个新词,经过词汇化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文章指出了现代几部重要词典"横竖"条释义上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分析"横竖"的词汇化历程加以验证,同时探析了其词汇化的机制和原因。最后考察了副词"横竖"的使用情况,认为其主观性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汉语新词层出不穷。在汉语新词生机勃勃发展之时,汉语新词的规范,尤其是语言教师采取何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汉语新词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翻译一般要求对两种文化都精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中出现了一批时代感很强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词语,将这些词语翻译成英语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英语"的痕迹。鉴于此,本论题从时代需求的视角,结合"中国英语"的定位,并以汉语新词的英译方法的分析作为支撑,讨论了"中国英语"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汉语新词语不断涌现。文章对汉语新词作出了界定,追溯其起源,全面系统地对汉语新词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汉语新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的词究竟有没有词尾,这是一个有待妥善解决的问题。要甄别现代汉语词尾,必须有正确的甄别方法。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是: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起到构成新词作用的为后缀,否则为词尾。"×子、×头、×儿、×们"中的"子、头、儿、们",若为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又没起构成新词的作用,是词尾,否则不是。"无词尾说"不正确。前人的"有词尾说"也不完善。只有找到词尾与后缀的本质差异,确立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才能对现代汉语中客观存在的词尾做出准确的甄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量现成实例分析,阐述了英语外宣报道不同于单纯的汉译英,并非是对汉语新闻的逐字英译,两者不能简单地一视同仁,此外,英语外宣报道更多地采用"译"与"释"。外宣报道(包括时见报端的新词新语)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传播效果,其次才是如何确保汉语新闻英译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新词的构建和理解都是人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体现了人的隐喻、转喻、类比等思维。该文以2006年度171条汉语新词为语料,对其中的62条表人的汉语新词作一认知解读,以期揭示汉语新词构建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的心理机制等,为现代汉语新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新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界介绍变化中的中国,为国外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以及国内需要使用此类汉语新词译文的有关人士提供借鉴。英译时要做到既保留汉语新词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又能被英语读者理解并接受实为不易。基于上述原因,汉语新词英译必须借助语境对语言的制约机制,使译文更为精准、更具可读性。汉语新词英译时,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不可忽略,但也不可小觑社会语境对其的影响。许多汉语新词的英译,与其说是文化的不如说是社会的。本文主要从社会语境视阈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探讨其对汉语新词翻译的制约和指导作用。在翻译这些汉语新词时,除了考虑孕育这些新词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外,还必须考虑产生这些新词的社会语境对其的制约和指导作用,通过"释义法"或"直译加解释"等方法使隐含的社会语境明晰化。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新词英译是一项重要课题,其影响力较为深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汉语新词的相关背景知识,并结合目的论进行指导,依据具体实例来探讨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汉语新词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本文在大量汉语新词实例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对汉语新词的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大众认知心理对汉语新词的产生、传播以及使用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发展使大量的汉语新词应运而生,不断涌现的汉语新词对英语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是现代汉语新词翻译的理论依据,恰当运用这四种模式,能够实现对现代汉语新词的有效翻译,为我国文化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翁"、"婆"由亲属称谓逐渐泛化为社会称谓。在现代汉语中,"富婆"是"富翁"类推而出现的新词,体现了语言的对称性。在语义表达上,二者具有不对称性。"富翁"的语义逐渐磨损而泛化的力度强于"富婆",性别、年龄均不是"富翁"的区别性义素,年龄作为"富婆"的区别性义素的强制性也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大量汉语新词随着科技、网络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并快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汉语新词是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土豪"新词的翻译引发了人们对于此类词语的热烈探讨。本文将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结合汉语新词的不同类别,尝试探讨汉语新词的英译策略。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旨在为汉语新词英译探索一条更合适的道路,借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新词是词汇中最能反映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变化的一部分词语,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新词的大量涌现,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本文将以《2006年汉语新词语》为对象,对新词做定量分析,归纳总结现代汉语的新词的性质、特点及造词法.  相似文献   

19.
对外翻译工作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中,汉语新词的英译实践更是肩负着"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的重任。追溯近十年汉语新词的发展轨迹,新词贡献率最高的两大类是反映中国政策走向的特色新词和反映社会民生的流行语。作者结合自身在该领域的翻译实践,从汉语新词英译的现状分析以及如何译好汉语新词的设想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新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词汇。新词的出现就像一面镜子,体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反映出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人们思维的更新。本文从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出发,分析汉语新词的翻译过程,以期能指导汉语新词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