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说起来应该是旧闻了—湖南郴州官场昏暗无光,大贫官李大伦一手遮天,全市官员们,要么是大搞腐败竞争,要么是为求自保,甘做沉默羔羊。唯有公安局长孙湘隆挺身而出,与腐败势力拼死抗争,被誉为“官场良心”,感动了中国。  相似文献   

2.
官场何以成为高危行业呢?我想,无非是容易腐败。官场的容易腐败,不同于矿山、爆破等行业的突发危险,是个人可以回避和逃逸的。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一个官员是被逼只能腐败的。  相似文献   

3.
官场历来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存在。新时期官场小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它真实地反映了官场百态,对官场的腐败现象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对腐败官员的思想和人性进行了细微的描写,尤其是对官本位思想作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有唐一代,官员经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唐代官员经商的形式主要有碾铠业、掠卖奴婢、经营质库与举息放债、开设邸店和客舍以及与周边和境外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等。唐代官员经商的原因有:政府经商对官员的诱导、官员的俸禄偏低、商品经济观念对官员的冲击、官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官场和吏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5.
官员不出事,一般就是一个新闻贫矿,他们有的只是考察、看望、讲话之类的例行公事。而官员一旦出事,就成为一座媒体竞逐的新闻富矿.其受贿统计、风流韵事、官场人脉之类,就成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腐败传奇”。  相似文献   

6.
李宝嘉(1867—1906)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其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中,作者主要从三个层面揭露了晚清官场权力追逐的丑态。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去分析小说中描写的官场丑态,探讨晚清官员腐败堕落的社会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公信力日益受到质疑的当下,有些官员很不争气地给政府丢脸——涉嫌嫖宿幼女.官场的腐败与底层生活的艰难,使得任何一起偶发的个案,都会转化成对现行法律的声讨.我们无法忍受听到官员,甚至是数名官员“嫖宿”一名幼女,这是社会的底线.只要这个社会的道德还有一息尚存,只要法律依旧被信仰,我们就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社会,仕宦官员“丁忧”不仅事关其孝道操守的官场道德评判,而且与其仕途任职乃至官场政治风云变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仕宦官员“丁忧”对古代官场社会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丁忧”普遍与官场仕职变动相联系,直接引起丁忧官员黜陟迁转的仕宦命运变化;其二,围绕丁忧过程中的“夺情”起复,官场权力倾轧与派系政争波澜迭起,往往导致高层权力纷争势力的此消彼长及人事变迁;其三,仕宦官员面对“丁忧”与“夺情”的两难取舍,屡屡引发古代官场“忠孝不两立”的尖锐矛盾冲突。由于仕宦官员“丁忧”始终与其仕宦命运相联系,因此,原本“丁忧”尽孝的人伦道德行为,一旦付诸官场人事实践,必然被打上浓厚的官场政治印记。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官场腐败现象使得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势在必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应从基层政府开始。基层政府处于权力末梢,受国家行政场势的影响较小;直接面对群众便于群众监督;推行的双向阻力较小;财产由申报向公示转变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公示制度成熟对上具有好的示范和倒逼效应,有效遏制腐败,巩固执政根基。因此,建立和尽快实施我国基层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逐步完善配套机制,在相对互利的赦免基础上建立官场入口到退口的信用档案,逐步在基层形成公民社会层面,进而推动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在政治层面全面实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以吏治腐败而闻名的,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也。但清朝实行低俸制度,官员的薪水是很低的,那么,官员们是如何聚敛钱财、“发家致富”的呢?其途有二:正赋以外征收杂项,名目繁多的火耗、雀耗、勒折等大多成了各级官吏的“小金库”;贪污受贿、接受下级的“报效”,则是官员们无可言明的收入。清朝的官场又最讲究门生故吏、拉帮结派,哪个在官场上奉迎应酬不得以银子铺路?因此,清朝的官吏贪官多、清吏少,百姓则深受迫害,遇事无处申诉,有怨无法伸张。发生在雍正五年(1727年)的“广东九命案”即是当时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12.
正在本届全国政协开会前的记者招待会上,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回答有关反腐问题时说:"你懂的",当场引起了会心的笑声,随后网上网下竟热议不断。从其反应的实质来说,就是不管多大的官,只要涉及腐败犯罪都要被查处,可见官场中人的风险是很大的。据说近一年多,几乎每两天就有一名厅局级以上的官员被查处。这些官员一旦被定罪判刑,就宣告政治生命终结。这是官场中的一种颠覆性风险,而这种风险是由人的贪欲酿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与同类官场小说一样,铁戈先生的长篇小说《非典型公仆》反映了中国官场贪污、腐败、跑官、骗官等诸多不良现象,揭示了官场以官管官体制的弊病、主  相似文献   

14.
南京成为陪都以后,明代官员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南京官场重要性。南京故都与陪都的双重属性奠定了南京官场重要性的基础。在现实方面,通过南京中央机构职能体现南京官场维护明王朝统治的重要作用,通过南京官员高素质体现南京官场的高门槛与良性运行。在历史方面,通过明太祖、明成祖、明初历史及本朝名臣与南京官场的关系,挖掘塑造重要性的本朝历史资源;通过前朝陪都、前朝中央机构及前朝名臣,挖掘塑造重要性的前朝历史资源。明代官员塑造出的南京官场重要性不仅是明代两京制度延续的重要文化原因,也是士大夫群体独立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政治行为的非文明化是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党政官员的经济腐败、法治工具的司法腐败和官场的运作方式腐败三个方面。我们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从发展党内民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三个方面来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官场小说:在世纪之交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静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4):71-72,99
官场小说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它是世纪之交社会与体制变革调整磨合的文化投影。官场小说中的腐败者的形象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世俗社会中的丑恶的代表。官场小说深入开掘了产生腐败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并寻求根除腐败的方法和途径,引发人们更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7.
幽默讽刺诗的创作与流传,从古至今源远流长。此类诗暴露世情痼疾、针砭时事弊端,对奸邪贪假丑恶哂笑嘲骂,穿越时空,深得百姓喜爱。做官又做贼。海盗郑广被朝廷招安当了官,许多同僚官员因其出身盗匪都瞧不起他,郑广对此耿耿于怀。他步入官场后深知内中的腐败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直省官员没有专项办公费用,导致陋规盛行,雍正朝已通过耗羡归公及定额发放养廉银试图补救。但咸同后官场应酬及公务需索无度,陋规津贴名目繁多,吏治腐败与财政混乱相伴而行。光宣之交,在官制改革与清理财政促动下,统一公费标准提上议事日程。但对"公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作为记录魏晋时代历史面貌的珍贵资料之一,有大量反映其政治混乱和吏治腐败的内容。后人所推许的魏晋风流,与该时代的官场腐败也有着较复杂的关系。魏晋官场腐败的产生和该时代的文化背景、政治结构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官场小说”大热。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远超2008年的118种。对此现象,近日《大公报》(香港)刊文指出,官场小说之热,很大程度上热的不是文学,其文化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文学意义。热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相对满足了人们窥探的欲望。不透明的官场,给了作家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种不透明对官员实为双刃剑:增加了官员身上的神秘感——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官员只有具备神秘感,才可能产生威严;其次,它也对官员无形中造成了损害。某些官场小说的人物、情节已和现实严重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