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地震谣言常见诸媒介.本文从地震谣言的公共属性出发,从受众和媒介两方面作了详细分析.一方面,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社会对生存环境的感知方式和社会心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地震谣言报道并未基于受众的感知和心理将地震谣言视为公共事务加以报道,因而出现了一个媒介舆论和公众话语的鸿沟.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根由在于我国新闻实践在向公共新闻的转变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无法与公众的要求同步.  相似文献   

2.
若使民意影响决策形成制度,公共决策应以“协商民主”理论为指导去构建公民参与网络。为有效地构建公民参于网络的体制,新闻媒体应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作为:大力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以培养公众参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公共新闻”运动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3.
与西方社会重建公共领域所遭遇的权力渗透和经济挤压不同,中国媒介公共领域的形成缺乏的是制度性空间。但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双重互动导致的媒介排斥所引发的媒介合法性危机,也在促使媒介在可能的空间里靠近公共领域的精神。其中,面向中产阶级,引领社会责任,也许是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共新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新闻界,是美国新闻界对自身危机的反思结果,旨在通过发动公众参与、共同探讨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报道方法,对社会公共事件与问题进行报道。后来,公共新闻被借鉴到世界各地,民生新闻可以看做是我国本土化的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界建立起媒介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意义在于,用有效、普适的方式维持和规范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使媒介成为真正对公众负责的媒介.其内涵是:基于共同体对于“责任”内涵的共识,由大众传媒组织或个人作为执行主体,社会为其义务方,媒介通过自觉维护新闻职业道德、追求专业主义的自律体系,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在与政治、市场、公众和第三方机构互动中,接受问责与监督,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受众目标的一种动态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确把握社会新闻的发展趋向就要改变社会新闻的理念,实现从社会新闻理念到公共新闻理念的跨越。公共新闻理念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对媒体与受众关系的重新定位;对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再认识;对新闻本质的深入挖掘。公共新闻理念从媒体角色、新闻来源、新闻报道思想、新闻存在价值、媒体社会责任理论这五个方面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公民新闻的出现让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重视,非专业的公民记者开始掌握话语权,但并非所有公民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公众生活条件艰苦,媒介设施和知识匮乏,媒介观念缺失,在公民新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沉默。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性媒体,应重视发展针对民族贫困地区公民的"公共新闻"和"社区新闻",主动发出邀请,帮助其提升媒介素养。社会各界应参与其中,共同推动"边民新闻"的发展,增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公民的新闻意识与传播能力,让其"主动发言",摆脱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8.
公共新闻在一定意义上即公众新闻,就是以公众为报道主体,以公众的生存生产生活及与之息息相关的事物为主要报道内容,被公民大众、各界人士普遍关心、共同关注、乐于接受的新闻。公共新闻具有公共性、广泛性、贴近性、鲜活性、参与性等特点。地市级电视媒体应将自己的新闻栏目定位于公共新闻,走公共新闻之路是当前地市级电视媒体新闻栏目的最佳选择和最好路径。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新闻提供社会各阶层讨论并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公共空间,都市媒体因其特有的亲民性和灵活性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要、提供人们正常的表达途径以及参与公共治理的优先选择和理想的公共领域。民生新闻是从媒体到受众的一种关怀,而非受众的主动参与与接近,具有伪公共性,最终必然导致受众的隔膜与疏离。公民新闻在新闻传播初衷中的一系列原则和策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话语机制,方便公众主动接近媒体、积极参与公共方略与决策,重塑媒体公共真实。新闻话语从民生新闻向公民新闻的转换,有利于将都市媒体构建为和谐社会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10.
网络平台是十分重要的公众教育资源。目前网络话语环境公众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开垦。自发状态的对话超出了争论、辩理的范畴,怨愤、攻击、粗鄙辱骂色彩等十分刺目。其中以话语"由头"引发网民群体情绪的社会公共角色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如前卫学术话语与公众认同的错位、教育意识缺席对平民造成的感情伤害、公众情绪积压与公共知识分子的一味迎合等,都直接引起和激化了公众情绪的非理性发泄。社会公共角色的教育素养和话语艺术,是提升网络对话平台公众教育功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整体的诚信危机需要研究者反思传统的信任研究方法,并科学地考察和界定公共生活中的信任.后工业化过程中公共信任的凸显与公共性在公共组织、私人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等社会组织中的重叠及这些组织的社会责任的普泛化和理性化密切相关.公共信任问题是公众对负有公共责任的社会组织的“公共质疑”的累积,是削弱社会整体诚信度,引起社会道德危机的首因.公共信任问题及其导致的社会诚信危机使公共信任管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基本问题.因此,必须对公共信任进行有效的研究、管理,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整合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对美国的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也出现了对“公共新闻”的研究热潮。确立“公共新闻”的概念,明确公共新闻业与传统新闻业的差异,是这类研究不可或缺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以微信、微博和新闻网站三大媒体平台报道的相关新闻为研究对象,探究公共话语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内容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公众形象比较负面,并呈现出职业道德低、工作内容技术含量低、个人品质差的"二低一差"特点;社会形象呈现出职业待遇低、学历低、社会地位低的"三低"特点。与中小学教师相比,网络媒介中幼儿园教师形象特征的描述更为负面、具体、多维且充满情绪化。幼儿园教师公众形象的道德特征突出,专业特征则模糊脆弱。话语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媒体通过话语的标题主题结构、内容主题结构、措辞和隐含词义以及语境等的运用来构建公众形象,工于幼儿园教师负面形象的塑造而不是正面形象的构建。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对比分析表明,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和公众评论基本一致,可见媒体对公众认知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网络媒体对幼儿园教师形象进行负面塑造主要源于网络媒体框架定位的负面单一;报道的"短快式"操作;标签化和捆绑式报道。为有效改善公共话语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应增强新闻媒体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着力加强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形象的正面塑造;应积极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利用专业组织的力量主动塑造和维护幼儿园教师的正面形象;应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使其能够理性地看待负面新闻报道,坚持对幼儿园教师群体的正面认识。  相似文献   

14.
扎实推进公共外交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之路。大学生是推动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其他公众群体不可替代的优势与责任,大学生公共外交意识的培育直接影响着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力量的传承与发展。针对目前大学生公共外交理性认知模糊、理解程度浅显、行为自觉缺乏等诸多问题,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外交意识应强化大学生对公共外交的心理认同,深化大学生对公共外交的理论共识,内化大学生对公共外交的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档案管理必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应通过大众的、公共的、人际的各种媒介将档案信息广泛地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16.
论公共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西方价值论研究中,公共价值一直未被足够重视而成为主流话题,公共价值却在现实中表现得异常突出。公共价值是同个体或私域价值相对应的范畴,是指同一客体或同类客体同时能满足不同主体甚至是公共民众(公众、民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和意义,它主要由政府或社会团体设计、开发、制造、组织、治理,提供、分配给公众进行消费和享受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价值存在于公众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之中。公共价值具有公众性、社会层面性、大规模性、宽广性、公众参与性、非资本性和非市场性等特征。公共价值观是公共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随互联网的普及遂使新闻传播发生了质的变化。对新出现的公民新闻的性质及其社会利害,学界虽尚无定论,但其无疑是“公共新闻事业“理念的延伸。对这一新的公共新闻形式的发展状况及基本理念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探索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之间的联系,为今后新媒体时代公其新闻与公民事业的发展架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公共领域有古希腊的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这三个发展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其主体是具有批判能力的公众,客体是公众关注的问题,而公众经过讨论形成的公共意见具有重要影响。当代媒体在这种意义上属于公共领域,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理论强调三个核心因素:公众,普遍利益上形成的公众舆论,讨论的理性、批判性和平等性。网络作为新兴媒介打破了第一媒介时代散播式的传播方式,其信息的易获取性以及网络空间匿名性、去中心性等特点为公共领域的形成奠定了有利条件.网络空间出现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出现了“独特”融合、网络空间的舆论兼具批判性和消费性、网络和权力机构的关系发生微妙转变,网络空间孕育着公共领域的又一次转型。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服务社会与公众的光荣任务,这就次定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决定了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本文就新闻记者如何担当起公共媒体社会责任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此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及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