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有利认为政治自由是对绝对权力的限制,是自由主义制度下的自由。政治自由不同于其他自由,它是一种客观的关系中的自由;政治自由不是无限制行使权力的自由,而是一种受限制的自由;政治自由是其他各项自由的行动基础。政治自由的根本是为了"将权力装进笼子里",而古希腊、古罗马的法律和公民的自主立法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反而不能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此外,法治在走向立法者统治,只有自由与法律相结合的宪政制度才是保障政治自由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学的“权力论”,或是把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一般性含义应用到国际政治中来,或是移用国内政治的权力理论,两者都没有顾及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性,因而未能揭示出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通过与国内政治相比较的分析,可以发现,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权力在类型上是一种私有权力,在价值取向上是国家个体利益,在行使上是相对自由的,在属性上并不是政治权力.这些特质启示我们,在学科建设上,国际政治学在借鉴别的学科理论时,要注意消化吸收,笔者建议创设“国际权力”概念,以与国内政治权力概念相区别.在国际政治的界定上,权力的差异决定了国际政治是与国内政治并行的另外一种形态的政治,这一点也引出了国际政治学科的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无政府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潮,十九世纪上半叶出现于欧洲.它最早的提倡者是德国的施蒂纳(1806—1856),其主要代表人物则是法国的蒲鲁东(1809—1865)、俄国的巴枯宁(1814—1876)和克鲁泡特金(1842—1921).他们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认为国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幻想在一天之内完全消灭任何形式的国家而建立一个“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无制裁、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有着根本的分歧。列宁曾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区别是在于:(1)马克思主义者的目的是完全消灭国家,但他们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革命把阶级消灭之后,在导向国家消亡的社会主义建立起来之后,这个目的才能实现;无政府主义者则希望在一天之内完全消灭国家,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权力是社会公共意志的集中体现,权力作为一种追求政治统治的强制性力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保障。马克思以合理性为尺度,对权力进行反思和批判,目的是使权力服务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自由和幸福,防止权力给人类带来奴役和不幸。马克思的权力伦理思想体现了权利与义务、观念与实践以及功利与道义等有机统一的特性。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实践马克思权力伦理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幸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胡冰 《文教资料》2006,(23):65-66
政治伦理是一门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道德原则与规范、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政治伦理的目的在于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道德思考和道德评价,其根本任务是揭示政治伦理的本质特征、规范体系和演变规律,以有助于人们进行合乎道德标准的政治行为选择。政治权力是指政治组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它社会成员的能力,是政治行为的合理来源。在整个政治社会中,权力却与其本质相分离,被阶级所占有,甚至被私人所窃取,被用来为阶级利益服务和用来谋取私利。这就要求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而且,权力的道德制约在一切存在权力的地方都有着普遍意义。本文将着重阐述政治伦理与政治权力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黑暗的心脏》所展现的自由和责任这一存在主义主题.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本质.与此同时,存在主义者又强调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萨特认为人被抛在绝对自由中去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本文揭示了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塑造的库尔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后被没有约束的绝对自由彻底毁坏了的库尔茨,与萨特绝对自由不承担广泛责任的理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康拉德笔下的马洛是充分享受自由并承担责任的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存在主义者的作品中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刘师复是辛亥革命后,在中国正式成立无政府主义政治组织并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的主要领袖和理论家。他的主张是以普遍破坏而区别于蒲鲁东派对反动政府作消极抵抗的理论,表现为以提倡个人绝对自由,反对强权和国家,幻想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等违背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极端激进思想和行为,在当时政治环境下,曾产生过较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思想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其继承发展的渊源,也有其历史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超伟  何平 《钦州学院学报》2013,28(7):70-73,100
权威就是人们对某种权力所给予发自内心的服从和支持,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政治秩序是人们通过组织政府、建立国家、制定法律等手段所渴望实现的一种社会有序状态。权威产生的方式有很多种,它和政治秩序也有着紧密地联系。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可看出权威产生的方式对维护政治秩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已经输入到中国。社会主义主张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实现自由,与自由主义借助国民自身力量有较大差距。无政府主义在实现自由的方式上则不要国家和政府,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限制国家、政府的权限亦不同。革命派与改良派介绍了许多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也注意到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并将其传入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的自由比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更容易实现。这是当时中国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自由的朴素认识,但是却影响了许多先进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哈林顿的主要论著《大洋国》为依据,分析探讨了哈林顿以“财产因素”和“心灵素养”为基础而论述的财产均衡说及政治权力均衡说,以及在这两种政治哲学上所倡导、实行的两院制,保证政治平等自由、政府的权力分立;保证选举人政治选举自由的秘密投票制;保证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轮流执政制。这些理论充分反映了哈林顿法治、政治权力平等的共和主义的攻治思想。哈林顿的政治思想给予资本主义国家的致体建设以普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认为,人们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他称其为“天赋权利”;他还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即立法权,它应掌握在人民手中。他指出政府的权力是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当政府滥用职权时,就是与人民为敌  相似文献   

12.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政治民主,不论哪一种形态、哪一种类型的民主,不论其中"民"的范围有多大,一般都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少数的原则。在民主政体中,多数规则已经成为判定政治权力是否合法有效的标准,而今更被认为是普遍性准则。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体现在:政治权力必须来自民众的自愿让渡;政治权力必须按一定的社会契约运行;政治权力的运行必须透明公开;政治权力的更替必须经过民的许可,不得私下授受。这是政治民主的基本要件,违背其中任何一条,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都将大打折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认为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提出了人民民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人际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需要,而且在人类需要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是现实的生活现象。无庸置疑,人际交往具有教育功能,具有其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我们认为,人际交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施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作为一种有别于君主独裁和贵族寡头统治而存在的政治方式.从字面上理解,"民主"是指"人民的权力",而更确切地说,是指"大多数人的统治".因为民主的任何一种形式,都以确保多数人的利益和政治权力为根本内容.正因为民主的本质在于多数人的统治,民主制度在于多数人对政府的绝对控制,从而也决定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在附着于政治权力的一系列历史关系所构成的社会场域中,教育是被支配的,但政治不能漠视教育的自身逻辑,更不能以政代教.大学须合理地争取并利用学术权力与权利,加强监督与管理,正确处理自由-秩序间的矛盾;政府则应尊重大学逻辑,保护大学的学术自由,避免直接干预其学术事务.  相似文献   

16.
洛克的《政府论》是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段革命的理论武器,也是英美自由主义学说的经典著作,本文着重讨论洛克对国家及政府的政治权力规则的探讨,认为洛克规定了国家和政府的合法性根据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对此做出论证,最后对政治权力做出了种种限制,概而言之,合法性,理性和有限性是洛克政治权力的核心规则。  相似文献   

17.
自西方启蒙时期开始,政治理论家们便将同意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从古典社会契约论者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前国家的自然状态中,人们是通过同意授权统治者,赋予其进行统治的权利,使其对政治权力的行使具有了合法性。但是同意理论本身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譬如洛克《政府论》中的默认同意难题;再如在当代社会,面对大而复杂的共同体,古典社会契约论中的同意虽然在证成国家建立的合法性中具有吸引力,但是难以满足对于后续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实际论证,于是发展出崭新的同意概念,即将民主程序中的投票或参与等同于同意。本文要论证的就是这些新的尝试都是不成功的,政治合法性的来源最终从同意转向了公共理由。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阐述的是他的无政府主义政治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制度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信仰危机,社会主义思潮的盛行,是他倾向社会主义的时代原因;继承欧洲无政府主义思想,吸纳中国庄子无为思想,是他无政府主义政治观形成的内因;艺术具有独立性、不应受道德约束的文艺理论,对于他无政府主义政治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密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不像前辈思想家那样将自由看成是一种政治性原则,而是从自身的时代出发将自由理解为一种社会性原则,认为社会的专制远胜过政治的压迫.由此,密尔对自由作了新的理解,将之定义为社会权力的合法使用.其目的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免遭社会的侵害,捍卫个性和社会的多样性.通过呼吁个人的自由,密尔将政治的自由转变成为了社会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论证,贡斯当对自由版本的比较远比通常理解的复杂:在区分古代自由与现代自由的同时,贡斯当也对古代共和国和现代立宪代议制民主这两种政治制度下的政治自由进行了甄别.相较于古代民主中政治空间的局促与政治参与维度的单一,现代民主不仅为其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而且也使其政治自由在分享权力这一肯定性功能之外还具有了某种限制政治权力的否定性功能,从而能够与个人自由相结合并成为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