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法国学者马特尔撰写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一书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出版,并拉开了"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丛书的出版序幕。该作品通过5年实地调查和对1250多位产业领袖和文化精英的访谈,从美国文化的全球性成功,到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努力,再到印度、巴西的兴起以及欧洲文化的困境,展示了各国的经验与教训,对全球流行文化进行全景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作者:[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出版:商务印书馆定价:49元作者采访了全球1250多位文化精英和产业领袖,多维呈现了功夫熊猫、阿凡达、迪斯尼、好莱坞、日本动漫、韩流等流行背后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流文化是有更多社会资源支撑的文化导向,与它对应的是"非主流文化"或"边缘文化",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多样性文化。和而不同,文化应该是和平的使者,然而,今天上演的全球文化战争,却更像是一种征服,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企图通过文化,征服和控制新兴国家。美国在短短两百年间向世界奉献的文化大餐,将整个世界都美国格式化。如今,中国元素看似已成为好莱坞的宠儿,但实际却仍是好莱坞视角。《末代皇帝》《卧虎藏龙》这样披马甲的且不去说,《功夫熊猫》貌似是极具中  相似文献   

4.
国外主流媒体及其中文网站的总体概况 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媒体在全球新闻及文化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根据相.关统计,影响力居前的国外主流媒体包括:报纸类的《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卫报》、《金融时报》、《世界报》、《朝日新闻》、《联合早报》等;杂志类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广播电视类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广播公司(ABC)、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放送协会(NHK)等;通讯社类的美联社、彭博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以及纯网络类的Yahoo,Google新闻等.在互联网时代,上述媒体进一步利用新闻门户网站与社交网络平台,构筑起强大的、面向全球的多媒体新闻时事发布网络,力求继续主导全球新闻生产和舆论塑造.  相似文献   

5.
编委点击     
芦永军1962年出生,现任新疆石河子日报社党总支书记、总编辑,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编委。历年来发表论文、文学作品100余篇。代表作品有《论军垦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与农垦文化品牌》等。《石河子日报》创刊30多年来,一直秉承服务垦区人民、传承军垦文化的办报宗旨,正确把握导向,较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  相似文献   

6.
在某种程度上,中央电视台的全部节目构成了中国当代主流社会的缩影,而《百家讲坛》作为其中有着特定文化内涵的栏目,则可以称之为当代主流文化的特写。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率先垂范,各地电视台的同类节目乘势携风,于是,东西南北中,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热烈喧嚣的普及古典、张扬"国学"的文化时潮。  相似文献   

7.
《功夫熊猫Ⅱ》在《功夫熊猫Ⅰ》的基础上,一方面重视文化民俗的调查研究,深入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在创意策略上寻求角色设计、叙事范式的互文本,圆融地缝合美目的主流价值观念。两考的结合,既保证了《功夫熊猫Ⅱ》的票房预期,又在借重他者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文化特殊性成功地转换为文化的普遍性话语,温和地实现了自身意识形...  相似文献   

8.
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从《唐宫盛宴》到《洛神水赋》,在2021年频频出圈。节目融合现代艺术与科技,呈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盛宴,借助鲜明的文化符号,强化历史认同,弘扬主流价值,赢得了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为文化类节目的产业化发展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在国人沉浸在一股“文化热”的同时,西方主流学术界也在经历相似的学术思潮,后人称其为“文化转向”。简言之,当时的社会科学界开始反思曾经秉持的理性社会的假设,转而去发现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中特定群体的价值与文化特征。以重新发现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与福柯和布迪厄的风靡全球为标志,文化转向瞬时间为历史学、政治学以及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更是向整个学术界发出了宣言:所谓的经济与政治冲突俱往矣,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类政经关系的主宰力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主流文化被重视,主流文化如何传播成为了热门的话题。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宣传渠道正中年轻人的下怀。而《快乐大本营》作为一档广为人知且老少皆宜的老牌的综艺性娱乐节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再合适不过,它最近推出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节目——赞赞我的国"亦十分符合主流文化传播。最后,本文将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去解读综艺节目主流文化传播的现象,期望能够发掘主流文化传播的更多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及文化话语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李安的《卧虎藏龙》呈现高度的文化杂合与全球本土化叙事特征,即在中国传统武侠的江湖情仇语境下融合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一种侠义江湖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糅合;张艺谋的《英雄》则呈现较低程度的文化杂合和全球本土化特征,但电影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即,"家、国、天下、大一统"的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作品内容的批评阐释,还需考虑其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经典华语武侠电影的文化分析,结合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的维度,可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影像叙事与传播提供一个批评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蔡月亮 《新闻界》2011,(7):57-60
通过分析国产优秀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传播过程,可见其流行和传播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示范文本,社会主流文化、消费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认同,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非诚勿扰》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广受关注,但热播的同时也饱受争议。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对我国电视节目中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进行探讨,并以《非诚勿扰》为例,分析了上述三种文化在娱乐节目中的冲突和融合,指出多元文化的融合才是娱乐节目的发展正途。  相似文献   

14.
彭梓君 《新闻记者》2020,(4):F0003-F0003
汉语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载体,通过汉语的对外教学发展,我国有力地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认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陈青文著《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汉语全球传播研究》一书以多元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为语境,深入阐述了汉语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发展、媒介应用和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整合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策略,对我国对外汉语传播与推广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国产优秀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传播过程,可见其流行和传播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示范文本,社会主流文化、消费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认同,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中国的电视台、电台、报刊等主流媒体,主要承担着面对国内进行宣传和导向的职能,这直接导致了媒体民族主义话语和国家主义话语的泛滥。由此,中国的主流媒体当前面临两种挑战:即民间媒体与西方媒体的挑战。10月9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峰会显示了中国媒体文化生产的一次重大转向:一直遵循国家主义生产原则的国内主流媒体,将慢慢融入到全球媒介文化话语之中,并逐步参与全球媒体文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功夫熊猫3》在全球上映,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加上之前两部的骄人战绩,使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在中国以及全球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好莱坞梦工厂《功夫熊猫》电影火爆背后的原因分析,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12,(4):5-5
2月28日,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额投资打造的“重庆日报报刊亭”亮相,这是重报集团便民爱民、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具体措施。今年将有800个“重庆日报报刊亭”投人使用,其中上半年推出400个。据介绍,“重庆日报报刊亭”专营主流媒体及文化产品,以销售主流报刊为主,经营各类报刊200多种。报刊亭销售《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党报及《重庆晨报》、《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6,(5X):4-4
我国电视读书节目摸爬滚打了整整10年,依然走不出整体低迷的状况,其症结何在?李爱晖在《传媒》杂志上撰文认为原因有多方面:1.多元化导致文化迷失。电视读书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三种文化状态的共存和博弈中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而最终迷失了前行的方向。2.多元载体造成形态瓶颈。  相似文献   

20.
单伟 《今传媒》2016,(9):102-103
系列专题节目《边缰万里行》是 CCTV-4《远方的家》栏目打造的一个优秀、大型系列、纪实类电视节目。作品用线性旅行、多视角跟拍的纪录手法,跨越广西(起点)、辽宁(终点)等9个中国大陆边疆省份,在辽宁丹东结束行程。该系列节目紧扣民众生活、深入边疆地区的文化、美景、民俗、民风在内的人文要素,直观地展现了地域特色,成功挖掘了地方的文化资源,提升了电视作品的文化价值。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风土人情、饮食艺术三个侧面来探讨《边缰万里行》对边疆民族文化的传播,对观众爱国情怀的激励,对主流媒介文化使命的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