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确立与贯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缘起、内容、形成时间及其发展过程,乃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以至整个远东政策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近年国内学者对这些问题研究颇多,却无统一结论。本文拟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吸收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试作分析。 一、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缘起 从新中国成立到朝战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还处在“等待尘埃落定”时期,具有过渡性质,对华遏制政策的正式确立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甚至在朝战爆发到中国介入朝战前的4个月,美国虽然已转向对华全面敌视政策轨道,包括出兵台湾海峡、宣布台湾“中立化”和政治地位未定,对华实施石油禁运等,但其时美国仍以在远东遏制苏联为中心和直接目标,对华政策仍从属于对苏遏制政策,不具备独立和系统地全面遏制新中国特性。 1950年10月,中国介入朝战并在云山之战、清川江长津湖之战中大败侵朝美军,将之赶回三八线以南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美英于12月初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谈,商讨如何应付朝战危机和对华政策诸问题。会谈期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几次表示,美国认为中国是苏联的卫星国,因而不承认中国、不能允许中共进入联合国、也不能允许中共夺占台湾及插手对日和约问题,要“尽量对共产党中国制造麻烦”。杜鲁门更强硬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视 ,发表了许多著述 ,其中有关太平洋战争前后美国对华政策问题更是热门话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 ,30年代初至太平洋战争前 ,美国对华政策的本质是企图牺牲中国 ,以换取日美妥协 ,因此 ,可以把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归结为“出卖中国”、“绥靖日本”的远东慕尼黑政策。此种观点用于评价 30年代初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尚可 ,但若用于考察 30年代后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则显得与历史事实不符 ,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美国对华政策问题作…  相似文献   

3.
在美苏冷战日酣之际,中苏同盟的形成不仅使美国分化中苏关系的目标在短期之内变得不可能。而且使美苏在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将对华政策从属于对苏战略的需要,对台政策的改变已成为必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其转变提供了契机,美国对台政策由此发生逆转并长期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痼疾所在。  相似文献   

4.
1937——1941年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美关系史上,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是一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期间,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本世纪初实行“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方针,转为援华制日政策.这种转变对战后的美中关系及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芦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悲壮史剧的序幕。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多变的过程,而1937年到1941年是中美关系逐渐变化的关键时期,美国抗战初期的消极不承认主义逐渐转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支持中国抵抗日本的援华制日立场上来。客观地评价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和认识处理当今时代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史学界开展了对30年代德国对华政策的研究。①在论及这一时期纳粹德国远东及对华政策的特点时,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这一时期希特勒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和缺乏一贯性的状态”②,30年代中期在德国的远东政策中存在某种“混乱”。③笔者认为,纳粹德国内部在远东政策上的分歧,是造成这一时期德国对华政策“不稳定”和“混乱”的直接原因,而上述论著对这一分歧几乎没有论及或详细分析。本文尝试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从另一个视角认识纳粹德国的对华政策。一、魏玛政府的远东及对华政策德国的远东政策主要包括对华…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乃至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核心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首先是以中美关系的状况作为其考量依据的。然而,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又有着对整个远东战略格局的通盘考虑。鉴于此,本文将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台政策置于其更高的远东战略的框架下来进行思考,以探讨台湾在美国远东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美国远东整体战略部署对其台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战时和战后军事、政治战略的需要,与中国结成盟国,对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使中美关系出现了新格局。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的新形势,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对美国采取什么政策,其影响如何?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全面认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深刻了解战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的对外和对华政策都做了一些调整,这种调整总体而言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但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一个正在逐渐形成的政策,尚未定型,因此掌握中美关系发展的几个特性,对于我们客观地分析中美关系,把握现实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分为中立观望、援华制日、联合作战三个阶段。认为国民政府积极发展中美关系的外交政策是正确的;而美国的对华政策虽不乏明智之举,但也有短视、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共两党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全国性内战,这场内战的爆发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战后的远东政策,特别是雅尔塔体制对于远东的安排有着必然的联系.对此,拟从雅尔塔体制下美苏战后对华政策的矛盾性这一角度,分析美苏在远东地区的争夺以及对战后中国形势的发展、中国内战爆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学术界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各有片面之处。美国对华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包括:美国整体世界战略、远东国际关系格局、中国国内政治形势。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促进国共合作,组成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这一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44年春至1946年3月。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奥巴马政府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积极发展态势。但美国对外战略受到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依然存在,双边关系结构性矛盾并未因奥巴马上台而化解。目前中美关系之所以呈现建设性态势,更多地是奥巴马为了振兴美国经济而又有求于中国作出的权宜之计。奥巴马言行不一的对华政策表明,未来中美关系虽不至于出现根本性逆转,也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4.
1948年末至1950年美国的对台与政策,在一定意义上,为以后20年的中美关系、美台关系定下了基调。仔细考察后,便会发现: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台政策与1945年至1948年的美国对华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拟揭示这种相似性,指出美国决策者的执迷不悟,以求对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较大倒退 ,先是“以压促变”,后又提出“全面接触”,在接触中又不放弃施压。由于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都极大地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在改善与恶化之间飘摇不定。展望美国对华政策 ,艰难之中的螺旋式上升将是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围绕着中国应不应该向德国宣战的问题,芮恩施的远东问题专家和美国驻华公使的双重角色都对他的态度产生了影响。一方面,站在远东问题专家的角度上,他极力劝说中国追随美国对德政策,认为这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他与国务院展开了一场激励的论战;另一方面,作为美国驻华公使,他必须服从美国当局的决定,忠实地执行美国既定的对华政策。论战的结果是芮恩施改弦更张,不再要求中国追随美国对德政策,不再要求中国马上向德国宣战。但这不是芮恩施的真实态度,他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它带来的严重后果充满失望。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近卫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日本公然挑战《九国公约》对华政策的总原则,导致英日矛盾迅速激化。为此英国对远东政策做了较大调整,逐步放弃等待、观望的外交政策,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英国调整远东政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利用中国的力量牵制日本,阻止日军南下,确保远东自治领的安全;二是阻止日本与德、意联手,确保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三是为争取美国的支持与信任;四是鼓舞远东自治领的士气。英国的远东政策调整完全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虽在客观上利于中国抗战,但同时也在合作中英道路上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罗斯福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罗斯福刚上任时,在实力上缺乏后盾,在舆论上得不到支持,只能是维持远东和太平洋的现状。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罗斯福的对华政策悄然发生了变化,远东局势成为他密切关注的焦点,对华政策也成为远东政策的核心。在整个罗斯福时代,其对华政策跟美日关系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苏联早期远东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复杂性。苏联早期远东政策呈现出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由强化到淡化,与苏联政府对欧洲政策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和促进,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日政策等重要特点。这些外显特征是由其维护国家、民族现实利益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刘文祥 《红领巾》2005,(5):55-58
美国总统和国会在对中国政策上的互动,表现为在制定中国政策问题上,既有矛盾和冲突又有合作和妥协.总统的决策影响着国会,国会的决策同样影响着总统.总统和国会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都制定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在中美关系的经贸问题上,总统和国会合作多于冲突.在中美关系人权问题上,总统和国会目标一致,那就是给中国施压,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美国国会内部的党派区分并不能完全决定美国国会的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受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并随美国国内政治的波动而波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总统和国会在对华政策上演“双簧“,也不要认为国会总是和总统过不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