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展示】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  相似文献   

2.
咀嚼苦难     
《新作文》2007,(4)
2007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作文题目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  相似文献   

3.
享受黄昏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嘈杂的世界里,难得一个人去享受黄昏,体味静谧。如果我们每天能从杂乱的氛围中逃脱一会儿,在黄昏里静静地站一会儿,那实实在在是一种享受。曾有一首诗如此写到:“……一朵花采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想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一句话想了许久,分手了也说不出口。聚,不一定是开始;散,不一定是结束。不如把这段情谊完整地珍藏心头……”黄昏给人的,也便是如此感受。黄昏是一天中最辉煌、最美丽的时刻,黄昏给人以悠闲的诗意,给人以宁静的温馨……,不是吗?黎明固然绚丽,但它给人…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珍藏着一段属于自己的童话,或许是一段回忆、一片憧憬,抑或是一个疯狂的梦想。大多数人会默默地让它们谁在心底,我却幸运地可以把心中的"它们"唤醒,因为上苍给了我一双可以描绘童话的手。  相似文献   

5.
任勇 《中国教师》2023,(9):35-38
教育家精神,是一座“教育富矿”。教育家的追梦情怀,给人责任感;教育家的人格魅力,给人亲和感;教育家的博学多才,给人钦佩感;教育家的成己成人,给人奋进感;教育家的德能并重,给人和谐感;教育家的育人智慧,给人精业感;教育家的师魂境界,给人神圣感;教育家的立德立功,给人成就感;教育家的立言立行,给人信赖感;教育家的教育主张,给人专业感。  相似文献   

6.
我看刘兰芝     
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诗总是给人一种清新空灵之感。其诗手法新颖洒脱.主要表现一种感觉和情绪。孤独就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感觉。但诗人笔下的孤独却新颖别致.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另外,诗人也通过这首小诗告诉人们:孤独并不可怕.只要你把心态放平.它可以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有时是难熬的,但有的人自备法宝,能从一地鸡毛的日子里暂时抽身。青旅的床位,把4个不同生活轨道的陌生人牵在一起。头顶睡着一位梳着辫子、带着吉他、靠做手工艺品环游世界的日本歌手;左手边是靠教英文挣旅费、梦想在埃及建一所学校的意大利作家;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从中东回来的90后姑娘。她独自一人去中东做志愿者,在炮火连天的地方用珍藏的水源给那里的儿童洗头,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给得了感  相似文献   

8.
九月的祝福     
在我书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沓子精致的贺卡,这是我的学生们在教师节赠送给我的礼物。每当九月天高气爽瓜果飘香之际,我便会抚摸着一张张情意深厚的贺卡,心头涌动起浓浓的师生之情。贺卡实在是一种奇妙的礼物,薄薄的一张纸,就能满载着你我的一份浓情捎向远方,给人带去一份圣洁的恭贺、祝福,或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慰藉……所以每当教师节来临,贺卡便成了师生情谊的一份最常见最纯洁最便于永久珍藏的记忆。记得参加工作之初,我在乡村中学当过六七年的教师。那时我很年轻,比农村中学娃大不了几岁,大概是年轻的心容易沟通,我与班上的学生们相处得…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数感的培养,可以在校内,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在室内,还可以去室外,但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培养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数感的培养可通过以下方式和策略:一、在体验中培养学生数感;二、在比较中培养学生数感;三、在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学生数感;四、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10.
典藏金句     
世上最美和最苦的一种感情,那肯定是爱情,每个人一生都会珍藏一段爱的记忆;若说世上让你轻得感觉不到却又重得让生命承担不起的,那就是亲情;终生追随而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你周围的角角落落的,那就是友情。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曹禺先生珍藏一封信的事,信是黄永玉先生写的,用很难听的话抨击曹禺先生建国后的作品,语态激烈,近乎羞辱。但曹禺先生一直珍藏着这封信和这份羞辱。这件事中黄先生和曹先生的品格相映成辉,一个率直纯真,一个诚恳宽厚,让人爱戴,让人感动,也让人敬佩。于我而言,则又多了一种与曹禺先生的投契。投契之点在于:他珍藏的是羞辱,我珍藏的是轻视。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社交媒体上又刮起了名为“氛围感”的风,从一个人的穿着搭配、拍照滤镜到书桌上书籍的摆放、灯光的颜色等,都要求营造出“氛围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肯定“氛围感”给人带来的持久动力,有痛斥“氛围感”是消费主义下的“伪精致”。我想,随着“氛围感”的影响扩大,我们应该正视“氛围感”的内涵,认识到“氛围感”是一种刚性需求。  相似文献   

13.
典藏金句     
世上最美和最苦的一种感情,那肯定是爱情,每个人一生都会珍藏一段爱的记忆;若说世上让你轻得感觉不到却又重得让生命承担不起的,那就是亲情;终生追随而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你周围的角角落落的,那就是友情.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种精神,存在于我的心中;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披荆斩棘;有一种信念,伴随着我一往无前。在我外婆的家里,有一个木头盒子,上面的铜锁被磨得发亮,外婆说里面都是她的宝贝。有一次外婆打开盒子给我看,里面是外婆年轻时珍藏的东西,她最珍惜的是一本书——《毛泽东选集》,书被硬硬的牛皮纸包着,能看到侧边鲜红的封皮,外婆将它轻轻抚摩着。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当今社会的浮躁现象,国学大师文怀沙指出,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懂羞耻。"无德比无才更可怕。"他在给企业家们讲课时,曾认真提及此话:"你用人,招聘职员,有一个标准不可或缺,要知耻,知道害臊。你一批评,他就脸红,这个人可以用。如果他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个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这个人是不要脸的,没有羞耻之感,那不能要。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一个人要是不害臊,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知耻,才会给自己立道德的尺戒。"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44):39-40
汉字的读音、形体、含义都有自己的道理。这就给我们现在的人学习汉字提供了一种切实可靠的方法。游戏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游戏中和孩子们一起识字,这是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一种识字方法。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识字,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这个观点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践者却为数不多。许多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只讲不做,教不得法,学生无"真"师可从。其实教师"下水"是大有裨益的。对教师而言,"下水"可避免命题陈旧感、隔膜感,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下水"是最具说服力的作文指导。对学生而言,教师"下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灵感,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起到比书上的范文更直接的示范作用;教师"下水"为学生开启了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使学生的思维有一种创新的认识;教师"下水"可以给学生以人格方面的直接影响,这种言传身教,胜过任何空洞无力的说教。  相似文献   

18.
<正>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这次,我在张祖庆老师《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中又一次体验到了新的人生,使在平静的教学生活中有所懈怠的自己又多了一份前行的勇气。这就是书籍给予我的力量吧。祖庆老师一直是我仰慕的小语大咖,听他的课、看他的书总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但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他坚持回归语文、做一个纯粹的小语人的那份勇气。做一个不为世俗琐事所束缚的小语人才是小语人最初的、最美的模样。正如祖庆老师所说的:“把位置放对才是最幸福的。”是呀,  相似文献   

19.
许骥 《大学生》2012,(Z1):131
至今为止,我听过对世界各地最精彩的描述是这样的:其实,不同地方会给人不同质地之感,例如欧洲给人的感觉是"石",一提起欧洲就会想起巨大的城堡;日本给人的感觉是"木"、一提起日本就会想起京都的神庙;美国给人的感觉是"塑料",一提起美国就会想起拉斯韦加斯的巨型广告牌和赌筹……内地给人的感觉是"土",有大片的"黄土地"和农民,以及沙尘暴。那么,身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又是甚么质地的呢?——玻璃,我觉得是。  相似文献   

20.
羞、耻、辱、愧是四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情感,其内含的基础情感有交叉关系。愧感来源于自我评价,辱感来源于他人评价,耻感是愧感和辱感的综合,羞感是对被叙述为耻的恐惧感。羞感与耻感的区别是:面对积极的或不确定的评价只能产生羞感而不是耻感;耻感中的愧感和辱感清晰可感,而羞感不是;羞感多发生在童年时期,而耻感多发生于成年时期;羞感有表情或身体反应而耻感没有;让人感觉耻可以作为惩罚手段而让人感觉羞则不能。耻感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文化只有具备了有关耻感系统价值体系,才意味着它步入了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