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1800年以前的日本以中国为师,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深受中国影响.然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炮声没有将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从“天朝大国,万邦来朝”的酣梦中震醒,却使日本的武士阶级从中接受了教训.此后日本改变了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西方,进行了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明治维新”.日本自从搭上了资本主义的未班车后,即疯狂向外侵略.首先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昔日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是20世纪一直争论和21世纪将继续争论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我们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时,西方世界出现了所谓“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并出现了一些向东方文化靠拢的因素;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和缓慢发展趋势之时,东方几个曾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日本经济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号称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的发展,就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的积极内容.日本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便是“懦德商才”,“《论语》加算盘”.日本、新加坡、韩国、港台地区等“儒家文化圈”经济的崛起,都得益于儒家“仁文化”的积极成分.在他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隋唐时代,第二次是在清末时期(约公元1896——1911年).第二次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中国大量地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大规模地译介近代日本著作,传入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等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东方以后,中日关系起了剧烈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学习西方较早较快,十九世纪的后三十年中,迅速地发展为近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政策和经验,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打败了.这给予中国人以更大的刺激.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必须发愤图强,“变法维新”,“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毛泽东选集》1359页).  相似文献   

4.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89页)在我国近代,正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发,也由于中国保守落后而一再挨打的教训,促使一些志士仁人,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努力向西方寻找救国的真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学说、文化教育.这就产生了一个向西文学习的潮流.广东的近代体育正是在这一潮流中兴起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朝鲜时代的女性教育只是在家庭中学习一些封建伦理道德或生产技能,然而,随着传教士的不断涌入,不仅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同时也设立了韩国近代的第一所女性教育机关——梨花学堂.本文试从梨花学堂的招生管理、教育内容等方面来分析韩国开化期基督教女学校的教育特征及对韩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日本一位经济学家去美国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在返回机场的路上,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问他:“Are you Chinese?”这不经意的一问,使那位敏感的日本学者惊讶不已。他认为:东方人的典型代表已经由日本人转向中国人。的确,改革开放使中国已今非昔比,中国人的国际地位自然也在提高。联想到改革开放前,国人出国走进西方人的商店,老板看着那张东方人的脸笑眯眯地问,“Are you Japanese?”国人答曰:我是中国人。善做生意的老板却拉下脸皮。今昔对比,令人感慨,不能不说这是我们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结果。中国要强大,必须加快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诗话在历史的发展中对韩国与日本的诗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韩、日共同构成了“东方诗话圈”.然而,变异学理论认为,由于传播主体、接受主体、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现象,这不仅表现在韩国与日本的诗话著作中,在东西方对诗话的阐释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以变异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诗话在域外传播时所产生的影响与变异,以期对诗话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国掀起了日本研究的热潮.引起世人所关注的是,作为日本经济发展中心的企业、公司,不同于欧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类企业、公司的组织原理,研究日本不能忽略这一点.但是,对此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分析上.如何从本质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是探讨问题的关键.在这里笔者准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特别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巧妙摄取并使之日本化方面来进行分析.日本的资本主义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正如明治时代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先生所指出的,是“论语+算盘”,或者是“东方伦理+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儒学资本主义”.我认为,融合为日本民族心理和国民深层次文化的儒学思想,是日本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同时又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注目于中日儒学之不同,旨在寻找中日经济文化发展不同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论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8年明治政权确立后,为把日本改造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强国,明治政府实行了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并制定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改革政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策之一,其主要内容在于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设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文明开化”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文化,改革日本人观念的一次改革运动。由于“文明开化”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本文着重对明治政府推行的教…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但是,为什么中国搞了三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则远远高于我们;为什么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都不如它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究竟表现在何方。这给我们提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材中,有一些关于“新”的内容,这些“新”除了含有与以往不同的意思外,还有它的实质性的含义。《资政新篇》学习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新式学堂教学内容由经学变为“格致之学”;教学方向由培养封建官吏变为培养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维新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新军使用西方装备,用西方的方式训练、管理的军队。新文化运动前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的思想启蒙运动;提倡资产阶级道德、文化、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主义。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称为新发…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现代化发展提出的历史课题。先进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从“西学中源”向“中西会通”的观念转变、传统社会理想与西方社会主义的共鸣,构成了其历史文化前提。只有把现代化追求中的困境与文化变革联系起来,才能正确认识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小引历史的发展,使我们中国这个有过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在近一百几十年来,一直面对着一个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大问题。先是由于一些西方国家的入侵、掠夺和压迫,迫使我们为对付它们而要认识它们;继而我们渐渐看到这些国家的强盛,我们的贫弱,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从而使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也就是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渐渐地既看到了不同于、也优越于中国当时社会制度的资本主义,也看到了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继承者的社会主义。而对这二者的认识是相互联系的。肯定资本主义、接受资本主义,必然否定社会主义、拒绝社会主义。反过来也一样。所以似乎可以这样说:自上个世纪末叶以来,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最主要的也就是对两种制度的认识和抉择。综观中国近现代史,凡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人们,对于西方(包括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尽管有种种不同,但是他们都不拒绝向西方学习;同时又不主张、不赞成照搬西方或“全盘西化”。而且他们又大都不同程度地舍弃资本主义,趋向社会主义。越到现代越是如此。应当说,这种历史现象,反映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下面辑录的是一些时代的先驱者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看法。他们的具体观点和论断,未必全都精当,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谬误,但是他们考察与认识两种制度的态度与方法,却是至今仍具有光彩,很值得引为借鉴的。所以,我们特刊载于此,希望能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所谓朝鲜时代的女性教育只是在家庭中学习一些封建伦理道德或生产技能,然而,随着传教士的不断涌入,不仅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同时也设立了韩国近代的第一所女性教育机关——梨花学堂。本文试从梨花学堂的招生管理、教育内容等方面来分析韩国开化期基督教女学校的教育特征及对韩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必须学习和继承的。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一位来自欧洲的音乐家,观摩了几场民族音乐专场后,连声称赞“东方音乐太迷人”了,不禁感叹;“过去西方人对东方音乐了解得太少了。不懂得东方音乐,那真是一种莫大的遗憾!”这位欧洲音乐家的一番感慨,颇值得我们东方人的深刻思索。长期以来,我们东方人对自己音乐的重视和研究,也是很不够的。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中、小学生所学习的,主要是西方音乐;某些搞创作的同志,也都热衷于吸收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话剧在其诞生之初走了一条“东方路线”。日本在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扮演了“启蒙导师”的角色,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日本新派剧和新剧,是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载体”和“介质”。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派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方向,而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剧,则又拉近了与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距离。这就是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借鉴西方戏剧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中国几十年历史已有定论的真理。然而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利用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长河中的小小迂回、曲折,以“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为借口,攻击我们的道路是“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主张“补资本主义的课”,鼓吹资本主义“永恒论”。一时间蒙蔽了我们的一些同志。特别是东欧局势发生某些变化以来,一部分同志又产生了新的疑虑和彷徨。在电大学生中,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一个不同特点是教育的普及,而且把这一点看作是日本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国内外都已看作定论。日本并没有因教育的普及而引致世界性的大学者辈出,但教育的普及、知识分子阶层的广大,成为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也是使得文化渗透到社会基层的原因。日本近代化的成功,与日本知识分子阶层的强大与积极参予很有关系。明治元年到明治十年左右这段时期,在B本文化史上一般称为“文明开化时期”.明治政府认识到吸收新知识的重要,积极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以1868年颁布的“五条音文”中的“求新知于世界,是振…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问题。西方,这一概念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西方学习,就是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如果说向西方学习,就是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思想政治制度,那么,这一学习发展至今天,学习的范围已大大超出了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世界上所有先进的国家,且学习的内容及达到的目的与过去也有许多不同。今天我们来总结认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经验,对于促进我们建设事业的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