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尸位素餐,指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即占据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尸”,《说文》上解释说:象人卧之形。尸位,就是居在其位却不做事。《书·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尸利,尸禄,尸官都与尸位意思相近。素,空。素餐,谓不劳而坐食。《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尸位素餐,见之于《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相似文献   

2.
1.贵族,当官的人。《孟子·腾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统治阶级污蔑劳动人民的称呼)《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即贵族统治阶级。2.君主。《孟子三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道德高尚的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鳢”;“正人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其中的“君子”都是指品德高尚的人。4.有才德的男子。《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丽的姑娘,…  相似文献   

3.
“小人”?它在《论语》中的含义不是被国学家们探究得挺清楚了吗?国学家们总是告诉我们:它是一个与“君子”相对应的、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的确,孔子常常将“君子”与“小人”对应着讲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女为君子儒,  相似文献   

4.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犤英译犦Agreatmanhasagoodknowledgeofrighteousnesswhereasameanmanhasthatofprofit-making.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犤英译犦Asuperiormanisbroad-mindedwhereasavillainisalwaysresentful.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犤英译犦Onewhoisfondofhearsaygivesuphisvirtues.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犤英译犦Liketheeclipsesofthesunandthemoon,themistakesofasuperiormanareinclearsightofthemult…  相似文献   

5.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主客望着朦胧、淡雅的江月,举杯吟咏《诗经·陈风·月出》时,在他们的眼里,月亮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子,款款而深情,主客因之而欢愉;沉浸在烟波浩渺之中,扣船而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月亮却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主客因之而生悲情。可见,牵动主客情愫的便是这多情的“美人”,“美人”承载了作者苏轼复杂的情感。“美人”意象最早见于《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这首诗记载了一个男子…  相似文献   

6.
谢昌翌 《语文知识》2002,(10):17-17
为了表达对人思念的殷切,人们常用成语“一日三秋”来形容。但这个成语如何解释,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请看下列释义: 1、[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之切。三 秋,三个秋天。《诗·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三秋]义项②三季,九个月。《诗 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以上见《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7月修订第1版)。 3、[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语出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  相似文献   

7.
三变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三变”即三种变化。子夏的话是赞扬君子  相似文献   

8.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有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儿所谓的“精”,指精气,犹《管子·内业》所谓“精,气之极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而《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此言“有情有信”,语本《老子》;“无为无形”,则进一步推衍为不可知“道”。“有情”即“有精”,“精”、“情”二字古本  相似文献   

9.
在《论语》中,孔子除了谈“仁”以外,较多谈及君子.虽然各家对《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一章中“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有多种注释,但总体看来比较相近,大都认为君子与小人以心地、气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在心地、气貌方面不同在于:君子以义为本,以利为末;君子践行仁.  相似文献   

10.
《诗经·魏风·伐檀》次章曰:“坎坎伐辐兮,寞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毛传》:“直,直波也。”朱熹《诗集传》:“直,波文之直也。”近代说诗诸家,或避而不注。或承《毛传》、《诗集传》而注,如蒋立甫《诗经  相似文献   

11.
夕阳一词,始见于《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所谓“度其夕阳”,是说开辟山的西侧,以扩大种植的土地.“夕阳”,本指山的西侧,这是因为山的西侧为西下的太阳光所投射的缘故,故《尔雅》云:“山西日夕阳.”《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日之夕”,即太阳落山之时,故牛羊下山归家.可见,夕阳原先只不过表示日在山之西侧即傍晚之意.  相似文献   

12.
《学记》的内涵极为丰富,人们已经较深入地探讨了其中的教育学思想、教学论思想、心理学思想,除此之外,《学记》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管理思想。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识。 《学记》的教学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培养“圣人”的教学管理目标 战国后期,不同于春秋时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人们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因此,“圣人”是可以通过教学来培养的。怎样才能培养出“圣人”呢?当时的儒家认为:先要从“士”做起,中途经过为“仕”,即“君子”,最后至“圣人”。“士”、“仕”和“圣人”的标准是“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荀子·修身》)即《学记》  相似文献   

13.
谈“兮”字     
“兮”字,许慎《说文解字》注:“语所稽(停留)也.”杨树达《论诠》:“语末助词,无义.”《现代汉语词典》:“助词,跟现代汉语的(啊)相似.”现在,试看《诗经·齐·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披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全诗就此两章,大意是摹状“姝”入我“室”时小心翼翼,免得弄出响动,惊动他人而被发觉.第二章写离开“闼”时状况,大意同一章.这诗是否走婚不得而知,但生怕他人知觉而告知对方,如果按“啊”字来译“兮”,那么悄悄状的诗意就荡然无存了.因为这首诗的内容规定了“兮”字在此可不属于那种大呼小叫可以张扬的色彩类的语气词,很显然与下面这首诗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礼记·哀公问》篇首,"哀公问礼于孔子"时,后者自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小人"作为孔子自称,在其他典籍中极少出现。本文拟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出发,结合文本与其他典籍,疏解"小人"在此处的意蕴,兼论《礼记·哀公问》"哀公问礼于孔子"中"君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翻开周人的诗歌总集《诗经》 ,“君子”一词频频出现 ,尤其在《风》、《雅》中出现较多 ,而《雅》中又以《小雅》为盛。粗略统计 ,《风》中有 2 0余篇 ,《小雅》中有 30余篇 ,《大雅》有近 10篇提到“君子”一词。对“君子”具体含义进行归纳 ,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 )对天子的尊称。如“假乐君子 ,显显令德”(《大雅·假乐》)、“君子万年 ,保其家庭”(《小雅·瞻彼洛矣》)、“既见君子 ,孔燕岂弟”(《小雅·蓼萧》)等。《假乐》为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 ,《瞻彼洛矣》、《蓼萧》均为诸侯朝会天子的祝颂诗。所以 ,诗中“君子”当为对天子的尊称…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评论》今年第一期刊登刘凯鸣的文章,认为《国殇》中的“左骖殪兮右刃伤”,应释为“左骖马死,戎右被刃创”。“刃”,《周札·冬官·车前人》:“桃氏为刃。”郑玄注:“刃,  相似文献   

17.
<正> 《诗经·魏风·伐擅》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胡取禾三百亿兮?……胡取禾三百囷兮?”其中“廛”、“亿”、“囷”,中师课本《文选与写作》(册一)注为;“廛”同“缠”,“亿”同“意”,“囷”同“(禾囷)”,都是“束”的意思。按此注沿用俞樾说。笔者以为该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箴言录     
《中学教与学》2006,(2):14-1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箴言录  相似文献   

19.
1.髡(kun): 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楚辞·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 2.刖 (yue): 古代砍断脚的酷刑, 称“刖”也称“跀”。《韩非子·和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九课《我国古代的车马》第12自然段:“《楚辞·九章·国殇》说:左骖殪兮右刃伤。”文章在讲到“驾车的马”的时候,引用了屈原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