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管理没有普世办法,也无神奇公式.教育的真谛是怀平常心,做平常事,育平常人.浮躁与急功近利,使得教育管理者急于让教育这门"慢的艺术"出成绩、得到认可,并且把教育与管理人员的政绩挂钩.  相似文献   

2.
成成  丹丹  李津 《内蒙古教育》2012,(13):13-19
A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症"调查B给孩子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C囚徒困境下,教育消费何去何从D78.9%的家长甘当助教家庭教育被"学业化"E父母应学会尊重"儿童权利"A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症"调查幼儿园学英语,小学学奥数……一道无形的"起跑线",困住了许多家长,也把孩子本应拥有的"欢乐童年"、"金色少年"变成了"苦难童年"、"灰色少年"。"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家长们把"起跑线"看得非常  相似文献   

3.
王晓燕 《班主任》2012,(11):31-31
正表妹家里有事,让我把孩子接回家照顾两天。一到家,孩子就把一张让家长评价老师的表格递给我,让我代替家长履行职责。考虑到孩子大了,我得尊重她,征求她的意见,于是,我让她和我一起完成这项任务。"您对孩子任课老师的工作满意吗?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您是否认可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认可,一般,不认可。""认可。""您是否喜欢您孩子的老  相似文献   

4.
学校管理作为一门培养人、教育人的艺术,应该讲究"诚"与"实。诚——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只有把目标变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齐心奋斗的目标,才会有成功的管理。兴校之道,无外乎以人为本。人和则校兴,心齐则事成。校长应该把自己放在与被管理者人格平等的地位,真诚地与他们相处,真诚地为着共同事业与他们一起奋斗,建立志同道合的情感;应该尊重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看过案例后,深深感受到郁老师心中的种种"不甘"。认真负责的他似乎非常渴望"诚实守信"的主题教育课能收到奇效;似乎太想知道小A与小B的名字,太急于批评和教育他们。但他似乎忘记了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的成长就如植物生长一般,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能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6.
正北安一中围绕"严"和"实"字强化管理,"精耕细作"抓教学得到师生"点赞";嫩江高级中学凭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荣获省级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实验校称号;黑河一中发挥地缘优势,俄语特色化建设受到广泛认可……在三所省级示范高中的引领下,当把很多高中学校的"闪光点"汇聚在一起时,我们就能还原一个全景式的高中教育图景。然而,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它们既充满生机又充满张力呢?  相似文献   

7.
宋继东 《中国德育》2017,(11):45-47
童心教育并不是要把童心“教”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和认可学生原本就有的宝贵的童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英国人对家教抓得很紧,可谓"无空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在英国,孩子从与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时起,家长就开始向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国的中学教育紧紧地和高考制度绑在一起。由出题技巧来赋予“分数”以教育意义,而以“分数”作为检验优劣的唯一标准,迫使我们的中学为“应试”教育疲于奔命,备考、压题先于一切,往往陷于升学率与“育才”难以两全的窘境。  相似文献   

10.
一办好一所学校,校长本人的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校长在学校的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发挥着他们特定的指引和推动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每时每刻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趋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他还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那首先你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从而使校长成为"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者","即不仅应当宣传和把科学知识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要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意图和思想把全体教师组织和联合起来","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11.
"厄洛斯(eros)"是古典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主题与内核.爱欲意味着人对美善本身以及与此内在相关的灵魂不朽的执着追求.不过,人的生命不是神的生命,它是可朽的,人若想实现不朽,就必须通过教育,与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正是出于这种对美善的爱,苏格拉底把教化优秀青年,使其卓越,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使命,而他自己也在这样的教化中实现了自己的灵魂不朽.  相似文献   

12.
吕爱军 《班主任》2014,(8):58-59
正班级里,一部分学生会因学习成绩突出获得教师认可与喜欢,被树成榜样,让同学们见贤思齐。在充分发挥这些优秀生榜样作用的同时,教师应注意避免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不能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一、对优秀生,莫"捧"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两个学生在睡觉,并且都把书铺在自己的面前,结果教师把其中的差生叫起来批评说:"你看看人家(指着另一个睡觉的优秀生),人家睡觉还看书呢,你倒好,一看书就睡觉。"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0月29日晴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课余时间,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踢毽子、跳绳、玩皮球……但我最爱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星期天,我和几个小同学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因为我在他们当中年龄最大,所以由我当猫,他们当老鼠,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我如果能把他们都捉住了,我就赢了。  相似文献   

14.
某省委书记在调研时说:"坚持科学发展观,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要用‘十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把"十年后的政绩"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注重发展"潜绩"这种评价导向,能促使领导干部愿意干长远见效的事,干打基础的事,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相似文献   

15.
正班级里,一部分学生会因学习成绩突出被教师认可喜欢,并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榜样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让同学们有努力目标,见贤思齐。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善待这些学生,避免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一、不要偏爱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天,一位教师上课,发现两个学生在睡觉,他们都把书铺在自己的面前,结果教师把一个差生叫起来批评说:"你看看人家(指着另一个睡觉的学生,平时  相似文献   

16.
有人提出“旁观”教育法,即当小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要急于帮忙或包办代替,而要冷眼旁观,或者说是“逼”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使他逐渐形成坚强的性格。我的一位朋友不大相信,想亲自实践一下。他和儿子商量后把3岁的小孙女接到家里,和老伴儿一起对小孙女实施“旁观”教育。几个月后他对我说,小孙女真的长本事了。朋友说他忘不掉第一次对孩子实施“旁观”教育的情景,那无疑是一次情感高地上的坚守战。当小孙女想喝酸奶可就是不能把吸管插入奶中的时候,她的眼泪像无数颗沉甸甸的钢珠儿一样掉在了他们老两口的心窝上,使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17.
三尺讲台的主讲者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学生的理解是对教师最大的安慰,学生的收获是对教师最好的嘉奖,学生的掌声是对教师最高的荣誉。学生从教师这里得到了心智发展的各种技能,教师也从学生那里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其把学生当"填鸭"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多与学生交心吧,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吧,让他们自己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让思想与教学一起进步。多与孩子交心,给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印痕"。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生与众多参与献策的专家一起获奖能够成为热点教育新闻,不仅说明这位五年级小朋友"建设和治污良方"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专业认可,更说明了整个社会舆论对教育、特别是实践教育的关注和期待。教育语境中有许多学科、许多教学场合都能意识和关注到"实践",但仔细品味,似乎又有很多问题,如果我们能从原点上厘清这些问题,就能有  相似文献   

19.
许劲 《云南教育》2009,(20):39-4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如何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看待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如何使他们与本地的孩子一起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成为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姚灶华 《中国教师》2012,(21):34-36
<正>"如果你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摘自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外在管理的效果总是有限,人最强大的是内心,如果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学生的内心,那就等于找到了一个永久的原则,它能在人生中长久地发生作用。教育者认为"名誉"可以担当起这一责任,因为"名誉"是人内心的需要。正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