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荣微 《文教资料》2013,(18):52-53
关汉卿是我国元代伟大的戏剧家,有关关汉卿戏剧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和广泛,然而关于他思想的探讨却相对薄弱。不是因为他的思想不够资格研究,也不是因为研究者不屑,而是因为关汉卿生平资料的匮乏。幸运的是,一个艺术家的思想往往包含在其作品中,从其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情节、关目,总能见出其思想的端倪。本文从作品的角度分析这位伟大艺术家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也迥然不同。他前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虽不如后期深刻丰富,但是也表现作者关心社会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他前期作品的风格以绮丽为主,但亦不乏清新亮丽之作。  相似文献   

3.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将波普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他的影响持续至今,他的话在今天看来极富有预见性,他的作品有浓郁的"商业化"的特征,而这种艺术与"商业"的联姻体显示出大众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本文以大众文化作为研究视角,从艺术的边界、审美的变革、众声喧哗中的历史三个角度切入,通过对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和艺术思想的分析对有关其作品和思想的争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泛神论思想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客观的自然环境是其泛神论思想诞生的渊源。在他的作品中受客观化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三类人物形象:神性人、半神半人和世俗化的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罗兰·巴特及他的作品,笔者着重论述其作品《作者之死》中的主要思想。在其作品《作者之死》中,罗兰·巴特强烈反对文学研究中的"以作者为中心",行文中他声称作者的意图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是现代美国著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非常简洁、清新、干净的独特风格。本文是从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形成、创作素材的来源及其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他的创作方法的表现形式,研究其作品创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是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创作思想不断深入发展,一步步走向成熟.透过海明威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反战心路历程.总的看来,其反战思想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迷惘——厌战——呼唤人性复苏.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分别是:<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他的反战思想在当时、在今天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轼生活在北宋朝后期,他走的道路和当时的官场争斗,促使其思想体系在发展变化中变得复杂而丰富。其思想体系中儒家思想是主体,又含佛老思想。文章从他生活、交往、诗文作品及名人评论等多方面论述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傅玄是西晋儒者,但其思想中有道家元素,他的作品引用的言论和他的思想观点都彰显了这一特征。他主张秉要执本、清虚自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些观点都源于道家,道家思想对他的人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通过对海明威的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指出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内涵深刻、意蕴丰富,写实主义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的作品产生如此艺术效果的原因所在。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容量,他的思想中存在着浓重的虚无因素和存在主义倾向,他的作品驾轻就熟的主题是“虚空”,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吸取了各种思想和种种手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还通过解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揭示其真正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美学思想上受禅宗影响至深,并第一个自觉地援禅入书、以禅喻书的书家是我国北宋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综观其创作特点、书论思想及学书过程,无不凸现着禅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分析,陆机是第一位在生前身后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吴地作家,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吴地特色,具体表现为:内容上,陆机作品渗透着难以割舍的水乡情怀;风格上,陆机作品在"繁缛"之外还表现出"清新"的另一面;语言上,陆机在作品中运用了吴语和吴韵。以上三点表明陆机在创作过程中或隐或显地受到了吴地文化的影响,吴地文化已深烙于他的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13.
江淹贬谪闽地三载,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赋作。遭逢贬谪,使他悲痛愤慨,淋漓尽致地抒写谪臣心态,故情感内容丰富复杂,生命感悟真切而深刻。投身蛮荒,闽地山水相伴随,故赋中极尽描摹山水状貌,并赋予她们丰富多彩的审美品格。赋作贬谪心态与贬谪环境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华美的山水与丰富的审美品格相辉映,情采并茂,成为南朝赋坛上的一批佳作。贬谪成就了江淹,成就了江淹的创作,并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泰戈尔作品的译介在日本掀起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泰戈尔首次访日前后,出版了很多泰戈尔的作品译本和研究专著,但这次人们关注的多为其思想而非作品本身。二战后,日本人在不安和绝望中重新找到泰戈尔,又恰逢1961年泰戈尔诞辰100周年,为此日本各地都组织了泰戈尔纪念会,翻译出版了很多泰戈尔的作品,特别是诗歌。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高腾,引发了第三次泰戈尔热,日本学者更全面地翻译了泰戈尔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高攀龙是明代东林党领袖、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著述甚富,然其现存著作多系其门人及明清时人汇编而成,迄今未见有今人的整理本问世。笔者在研读高氏诗文集时,发现其中有他人作品误入的现象。文章对高攀龙水居诗中的《水居题壁》二首作了考辨,指出“涧水泠泠声不绝”一首实为署名九华山白衣人的唐诗,“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首亦系晚唐高骈《写怀》诗二首其一。通过考辨,以期引起对高攀龙著作整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一生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在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发现尼采哲学的痕迹。而在鲁迅后期的创作中,由于生活经历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扬弃,从而具有他自己的色彩,但我们仍然在文本中可以看到,尼采对他的影响仍然存在。文章以《铸剑》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分别指出"超人"、"怀疑主义"和"权力意志"这些尼采的哲学意象在鲁迅小说中的显现与嬗变,体现尼采对鲁迅后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4 0年代 ,赵树理的创作因“歌颂”了解放区的新生活被认为是《讲话》精神的体现。但是 ,这是对赵树理的一次误读。赵树理一直坚持走为农民创作的道路 ,他的作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在形式上与《讲话》的倡导一致。赵树理作品并不以“歌颂”为主 ,这是赵树理在解放后陷入写作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二曲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著述丰富。通过考察现存李二曲著述,揭示其现存《二曲集》、《四书反身录》等传世著述,以及《帝学宏纲》、《经筵僭拟》、《十三经注疏纠缪》、《二十一史纠缪》等亡佚著述,有助于系统研究二曲著述与思想。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作品内涵深刻,有不少篇章比较难以理解。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斗争环境的恶劣使他的有些作品表现得较含蓄委婉外,更主要的是他大量借鉴怪诞、象征等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并不断创新所致。怪诞是鲁迅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的小说、杂文和散文诗中的怪诞,已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探究鲁迅作品的怪诞艺术,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蕴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