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是充满智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行走在智慧的路上,我想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关于文本——个性解读实施有效的问题教学,最关键的莫过于对文本的解读了。语文教师要能沉到教材中,钻到语言文字中,深到思想内容中,去把握教材的独特个性,用内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设计教学思路,做到流程清晰,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与一句舶来的名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谋而合,如今这句话也已然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标签式解读。于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  相似文献   

3.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4.
陈淑员 《广西教育》2012,(17):20-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文本内容会有不同的解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存在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教师的理性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感悟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不能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范裕良 《广西教育》2014,(29):49-4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和创新,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可就教材文本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下,笔者以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天鹅的故事》一文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使学生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激发学习兴趣。一、明确教学结构,为个性化解读作铺垫《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所在的教材  相似文献   

6.
尹春霞 《广西教育》2011,(22):49-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个性化解读”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导致面对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任意体验、随意探究甚至是对文本的误读等现象时,显得十分的迷茫。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一、处理好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学生也是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材的‘建设者'。"这赋予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材充分的"解读权"和"改编权"。实践证明,能否处理好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素质教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读2011版新课标对语文教材以及语文课程的相关建议,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兰亭集序》一课的练习系统,得出练习系统的设置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延伸相应的课外知识;应利于教师备课、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化思维。教师和学生可依据此,合理开发利用练习系统。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因为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上到什么程度;对整册教材的解读形成什么样的语文课程序列,决定着形成学生什么样的语文素养。那么,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视角去解读文本呢?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教材观的研究成果基本没有影响到作为教材使用者的教师和学生。教师要进行文本解读与教学处理,就要具备相应的教材范例观。语文教材范例观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在教材的功能上以及教材的处理上都有特定的要求与内容。只有理解、掌握并正确运用,才能更好地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材足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与学的主要凭借,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许多建议,并且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呢?教材理解是人们对教材的认识,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主要有国家理解层面、教师理解  相似文献   

13.
孟召平 《考试周刊》2010,(53):47-4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施行很长一段时间,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仍有不少人对语文新课标理解有所疏忽,对语文教学认识有所偏颇. 一、对文本解读认识上的误区 某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轻视文本的解读现象,没有认识到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的教学根本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该把文本作为一个宝贵的资源,作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平台、一种媒介,让学生从中获取语文的养料,从中获取语文学习的方法、途径,获取传承中国文化的力量及动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刻画领袖人物、英雄人物、仁人志  相似文献   

15.
卢玉琪 《江西教育》2006,(24):19-20
1.真情感悟教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首要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应有个性化的解读。要想感动学生,首先教师得自己受感动,这样才能用自己的真情带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能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师如果感情游离于课本之外,超然于课本之外,对教材的理解就是照搬教参上的分析,对学生的教育只是缺乏感情的大道理式的思想教育,那么,再精妙的设计,再深刻的讲解都是枉然。因为首先就把教师是“最具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这一点给忽略掉了,…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度使追求标准答案的单一解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潮流:教师按照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解读文本、去设计问题,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毫无异议地走进预设的条框、标准之中。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的热情,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原本富有个性的语文阅读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7.
张云华 《广西教育》2012,(37):17-18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具备新的理念、新的视野。课前,教师应先和文本对话,即读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因此,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在这一倡导下,任何语文教师都无法回避"拓展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这一环节的处理却是良莠不齐的。有的老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很注重阅读教学,但却鲜有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文本的真谛,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一、通过个性品读,理解文本语言当前,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的优质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本是教学的根基,也是阅读的载体。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教师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个性化品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在意蕴,而且能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工具的使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它具体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更好地体现语文课在母语学习中的价值,我认为应致力于重建真正以"用"为主线、以说写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堂。一、教师应潜心教学设计语文学科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重在学习教材"怎么说",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具体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