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理应对教学冲突,既要遵循过程伦理又要达成目的合理,应理解为"化教学冲突为教学和谐",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学冲突"解决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不能执着于具体策略的获取,而必须从根本上通盘考虑沿着怎样的方向去应对教学冲突才能确保教学之"为人性"。基于这一理念的教学冲突的应对路径为:重建教学权威,承认教学冲突;涵养教学勇气,接纳教学冲突;修炼教学智慧,转化教学冲突。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冲突产生的原因暂不去讨论,单从处理师生冲突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师生能互谅互让,较妥协的处理师生关系。②教师作为相对学生来说强势的一方,出现打压甚至伤害学生身体、精神等行为,导致学生成为较大受害方。③教师作为相对于社会来说弱势的一方,社会舆论、家长语言威胁等软暴力手段,甚至殴打教师的硬暴力等都对教师本人乃至学校产生极大的伤害和不良影响。以上三种情况,无论产生哪一种,都对教师、学校甚至整个教育领域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消除师生冲突的根源,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是绝大部分教师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数学情境教学存在教学导入情境过多,教学冗长;情境与知识关联度低,教学低效或无效;狭义理解情境,认为只有生活情境;教学没有"去情境化",数学生成不足等"失度"现象.而数学情境的"适度"构建需要经历快速有效的情境导入、以数学深化为中心的"去情境化"、以知识迁移为主的再情境化三个环节.教师需要厘清情境教学理论依据,广义...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建构学习理论认为,"疑"就是人们在学习或探索的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人们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人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促使人们去解决这种认知冲突,已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尝试"四疑"教学,即设疑定向、引疑探究、释疑巩固、置疑拓思.下面以正弦定理教学为例,说明"四疑"教学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史明  冯群 《出国与就业》2011,(12):153-154
目的:了解造成民族中学师生冲突的原因.方法:命名用台湾学者林雅芬编制的<师生冲突原因问卷>,对曲靖市民族中学初中部26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民族中学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当的管教方式","学生不当的行为与态度";2.师生冲突原因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3.师生冲突原因总体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教师不当...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的交流互动过程.由于两个交流主体异质性差异,使得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一般性的冲突是合理而有益的,对抗性冲突是有害的.形成冲突的原因在于师生双方的角色扮演、认知、个性心理差异,教师的教学艺术的欠缺,教师的课堂评价不公,社会教育所施加的反主流文化的影响等.教师应采取民主方式教学,了解并尊重学生,加强专业权威、提高法律意识,运用"印象管理技巧"等,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冲突行为.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置冲突的方法有:利用化学史,诱导认知冲突;挖掘旧知与新知间的联系,激发认知冲突;利用化学实验现象,诱发认知冲突;质疑教学,制造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暗设认知冲突;合作学习,形成认知冲突;变式问题练习,强化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通过多个环节建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引导学生利用"冲突"解决"不接纳、不被接纳"这一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倾向.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实冲突,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再用典型案例感受"冲突"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在新的"冲突"情境中开展活动,进行实践与思考;最后整理冲突解决的方法,建立理性认知.实践证明,该教学环节的建构符合心理健康活动课堂规律,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9.
教学价值观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教学本位价值的信念冲突、课程价值的信念冲突、教学价值获得方式的信念冲突和教学价值评价的信念冲突等方面。基于教学价值观冲突的视角,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障碍表现: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抑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基本价值冲突的障碍;课程是知识,还是经验,课程价值观冲突的障碍;独白式教学,还是对话式教学,教学价值获得方式冲突的障碍;量化评价,还是质性评价,教学价值评价方式冲突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赵忠利 《华章》2007,(7):93
"有效"教学是优质教学的基石,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有:改变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善处动态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关注点;引导帮助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坚持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